槍給我吧

《槍給我吧》是未央創作的一首新詩,寫於1953年10月,收錄在長江文藝出版社1953年版《祖國,我回來了》中。 這首詩是抗美援朝題材詩作中廣為傳誦的名作。這首詩通過描寫一位志願軍戰士犧牲後仍緊握戰槍的情景,表達了對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的尊敬及驅趕侵略者、維護和平的決心。

詩歌原文

槍給我吧

松一鬆手,

同志,

松一鬆手,

把槍給我吧……//①

紅旗插上山頂啦,

陣地已經是我們的。

想起你和敵人搏鬥的情景,

哪一個不說:

老張,你是英雄!//

看你的四周,

侵略者的軍隊,

被你最後一顆手榴彈

炸成了肉醬。//

你的牙咬得這么緊,

你的眼睛還在睜著,

莫非為了你的母親放心不下?

我要寫信告訴她老人家,

請答應我作②她的兒子。//

莫非怕你的田園荒蕪?

你知道,

家鄉的人們,

會使你田園的禾苗長得更茁壯。//

不是,不是!

我知道你有宏大的志願。

你的槍握得多緊,

強盜們還沒被攆走,

你誓不甘心……//

松一鬆手,

同志,

是同志在接你的槍!

槍給我吧,

讓我沖向前去,

完成你未盡的使命!

詩歌注釋

① 符號“//”代表詩歌分節。

② 作:現用“做”。

詩歌鑑賞

犧牲,是戰爭中常有的事,也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題材,寫起來容易流於一般。未央寫這首詩的時候,注意抓住一個內涵豐富的情節,表現死者的英雄氣概和內心世界,因而比較有深度。戰士用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後,手裡還緊握著槍。他的戰友收殮他的遺體,請他鬆開手,把槍交給自己同志。烈士的槍握得這么緊,他的牙還咬著,他的眼睛睜得那么大,家中的母親、田園,都使他牽掛,但更主要的是侵略者還沒有被打敗。這一段由戰友代烈士抒發的內心獨白,實際上是所有志願軍戰士的內心獨白,道出了抗美援朝的神聖意義。

未央在和戰士的長期接觸中,體會到他們和常人一樣,也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他們臨死也會眷念自己的親人。只是為了和平——祖國和鄰邦的安全,他們才慷慨地獻出了自己青春和生命。未央在詩作中表現了這一切,也許有助於讀者了解“最可愛的人”。

在詩的構思方面,讀者看似信手拈來,而詩人實在是下了功夫的。詩雖只有一個畫面,只有一個動作:從烈士手中拿槍,但詩人由此生髮開去,將戰鬥經過、犧牲場面以及國內後方的種種情景一一引出,以拿槍始,拿槍終。開頭是悲痛、悼念、追憶、告慰,感情親切而深沉,後面是奮起、立誓、無畏、自信,感情昂揚雄渾,前後呼應,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境界。

這首詩的特色是:詩句短促,用語自然,這首詩的開頭四句,突然爆出一個迫切的呼喚,有助於抓住讀者。何其芳說這是“幾乎使人不能呼吸的緊迫的話語”(《詩歌欣賞》),描寫搏鬥的語言,抒發內心情感的語言,都力求簡短有力。結尾和開頭重複呼應,但又稍加變化,好像曲調的變奏和迴旋,具有一種音樂效果。

這首詩還表現了戰友之間的情誼,這是戰場上才有的情誼,是鮮血凝成的情誼。他們之間的關係超越了個人交往的性質,進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那就是共同的對和平對祖國的熱愛,對戰爭對侵略者的憎恨。

作者簡介

未央,1930年生,原名章開明,湖南臨澧人。曾在師範學校讀書。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隨中國人民志願軍到朝鮮,從事文藝工作。1957年後在作協武漢分會從事專業創作。1960年轉至作協湖南分會。曾任作協湖南分會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