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凌霄塔

榆林凌霄塔

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榆林城,其重要標誌就是“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明清建築古蹟。“北台南塔”是指城北的“長城第一台”———鎮北台和城南的凌霄塔。

簡介

凌霄塔(如圖所示)亦名文筆塔,為榆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榆

榆林凌霄塔 榆林凌霄塔

林城南榆陽橋東側山峰上,位於榆林城南榆陽橋東側山峰上,始建於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後可能遭毀,有記載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造,詳細年代待考證。

原為榆陽寺中之塔,寺在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被毀,惟塔獨存。

塔為樓閣式八角形13層磚石結構建築。

高43米,底邊周長33.9米。1983、1987年維修塔基,用青磚包砌塔基土墩,並建圍牆大門。

在塔的最底層,四面開門,由下往上,每層各面皆開有一窗,各 層飛檐之上系有8個風鈴,隨風搖盪,悠然成韻。

塔形介紹

該塔通體磚砌空心結構,呈八角柱體形。

塔身每層磚雕仿木斗拱腳檐,木椽挑檐角,並掛有風鈴,迎風叮噹,如同奏樂。塔頂為圓形磚拱,上覆琉璃碧瓦。

在塔的最底層四面開門,由下往上,每層各面皆開有一窗。

塔內有磚階和木梯,遊人可拾級而上頂層俯視古城景色。

凌霄塔舊為榆林八景之一-“南塔凌霄”。

凌霄塔是榆林附近的制高點,登上塔頂,榆林全城,盡收眼底。

歷史上在榆林發生的戰爭之中,雙方都為爭奪凌霄塔高地付出很大的代價。明末,李自成和李過攻打榆林城,都是先攻占的凌霄塔。

1947年,解放榆林的戰役,也在凌霄塔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最大的特點

是在塔身第四層中心部位豎立一根直達塔頂的木質通天柱,並依層位用放射狀八根扒梁與外搪相連。這樣的結構國內現存僅此一例,極其可貴。

該塔結構既不同於一般木塔,也有別於一般磚木結構塔。

凌霄塔在千餘年的滄桑巨變中屢遭毀損,1866年3月22日地震時將鐵質空心棗狀塔剎震毀,此後,又因風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層也相繼坍塌。

為保護這座在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組織力量進行了全面勘察,並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於1981年落架重修。

1982年2月,在勘察過程中於塔基下發現地宮。

經清理,出士一批頗有價值的文物,其中宋祟寧二年(l103年)和金皇統六年(l146年)的兩方刻有銘文的石舍利函為斷定該塔創建的確切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據。

據兩方石函銘文記載,該塔原名慧光塔,始建於唐代宗(公元762—799年),至宋慶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統五年(l145年)重修。文物資料對縣誌記載予以訂補匡正。該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