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興隆山

榆中興隆山

榆中興隆山,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境山地,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撥2400米。素有隴南第一山之稱。興隆山森林復蓋率高,林秀終綠,雨水充沛,氣候溫潤。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文化歷史悠久,曾因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而更加著名。

基本內容

開車離開甘肅省省會蘭州約45公里,一脈古樹參天,鬱鬱蔥蔥,泉水叮咚,流翠渾碧的山嶺便躍然眼前,這就是素有隴南第一山之稱的榆中興隆山。十分出名。

興隆山區兩峰對峙,一水中流。東山叫興隆,被參天青松復蓋,宛如用整塊線條柔幔、色彩碧綠的翡翠精雕而成,古人稱坡急幽深,風格脫俗。西山名七雲峰,七雲峰氣勢雄偉,神魂顛倒氣度高拔,山間雲遮霧繞,虛實掩映,飄渺如仙鏡 ,被譽為小蓬萊。兩峰之間的山泉淙淙潺潺,春夏奔流。山泉水色如畫,水質清澈,與兩峰高低應對,遙相形成山映水活、水映山靈、高山流水的詩情畫境。

興隆山坐落在甘肅中部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撥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乾旱地區之一的榆中縣境內,甘肅中部素來缺水少雨而且土地乾旱,植被稀疏,但巍峨聳立於其中的興隆山卻森林復蓋,林秀終綠,雨水充沛,氣候溫潤。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只能說是一個夢想。

歷史

榆中興隆山榆中興隆山

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

,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早在西周時已成為道人鑿洞修行之地。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梁,飛檐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魂安興隆

拾級登山,雲轉路環,毛竹緯地,藤蔓經天,高樹低革,上下密織。視野所及,綠霧氳氳,清雅絕俗。時有白雲從山谷尖飄浮起來,頃刻間化作灰色的幕布籠罩山頂,化作滿山細雨。山色朦朧,人影浮動,恍若仙境。瞬間雨停日出,縷縷白雲在陽光輝映下變成絢麗的玫瑰色,在行人足下冉冉而動,如詩如畫。民眾以此山"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親切地稱它"棲雲山"。大汗靈櫬厝此,人傑地靈,相得益彰,如同天造地設。

山間大佛殿為5間,正殿3間,兩邊各有陪殿1間。成吉思汗陵遷移到興隆山後供設在正殿中央。正殿中堂上方懸掛著"威震華夏"匾額,匾額下方懸掛二尺四寸成吉思汗畫像一張,畫上的成吉思汗英武中透出慈善。

銀棺上復蓋著多幅彩綢,都是為每年祭祀大汗時信徒們敬獻的。成吉思汗銀棺前置一方形祭桌,祭桌上放著一長方形木匣,木匣上面安置一把寶劍,劍長80厘米,柄長20厘米。銀棺後面、成吉思汗畫像的下方牆壁上懸掛彎弓一張。祭桌後側豎立著成吉思汗的作戰旗徽蘇魯定,銀光耀眼。

國民政府特派甘肅省政府主席朱紹良為安靈主祭官,所有駐甘中央各機關代表,地方黨政軍機關代表,省立大中小各校師生代表,人民團體代表以及觀光外賓千餘人人山參加隆重的祭典。當地百姓,還有千里迢迢赤腳從綏遠伊克昭盟、新疆、青海、甘肅河西走廊趕來的蒙民信徒,手提肩扛各色祭品,登上興隆山,來到大佛殿,祭奠成靈。這一天,成了興隆山最隆重的節日、最盛大的廟會.

旅遊路線

人多時包車便宜比坐班車便宜,在東崗東路的東升飯店附近坐車。

其它路線,市區做1路,到和平飯店,向東拐彎到天水路十字,坐蘭州到榆中的中巴到榆中六中天橋下車。

換車直接到興隆山。每個人單程到興隆山最多10元。或坐4路到東升飯店(這站也叫氣象局)下車,坐蘭州到榆中的中巴,到榆中六中天橋下車。

興隆美食

興隆山美食在山上的飯館裡可以吃到好吃的手工面片子,還有一鍋子面,懶疙瘩,油糊卷,烤土豆等特色食品。尤其是天冷的時候,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麵片,加上土豆片,和幾縷香菜,再加上幾塊牛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