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的人群:群體行為的心理學

極端的人群:群體行為的心理學是由(美)桑斯坦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10年5月1日新華出版社出版。本書對我們了解社會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心理機制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基本信息

極端的人群:群體行為的心理學

內容簡介

恐怖主義為什麼在全世界蔓延?為什麼會發生激進的學生運動或群體事件?網際網路上為什麼充斥著極端的言論?人們為什麼瘋狂地投資房地產或股市直到泡沫破滅?……簡而言之,人們為什麼會走極端?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暢銷書作家凱斯·R桑斯坦通過對眾多社會學、心理學實驗與案例的整理分析,提出了上述問題的答案:許多時候,一群人最終考慮和做的事情是群體的成員在單獨的情況下絕不會考慮和做的;當人們身處由持相同觀點的人組成的群體當中的時候,信息的交流佐證並加強了彼此的觀點,他們因而更有可能走極端;當這種群體中出現指揮群體成員做什麼、讓群體成員承擔某些社會角色的權威人物的時候,很壞的事情就可能發生;網際網路就像一個巨大的回音室,充斥著志趣相投的人們組成的小群體,正在成為極端思想與活動的滋生地。

群體與社會自我隔離、人的從眾心理、對權威的服從社會流瀑效應、群體思維的特徵等社會心理因素都是群體走向極端的推手。群體極化的現象可能發生在任何機構中:宗教組織、公司董事會、投資俱樂部以及政府部門。

本書對我們了解社會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心理機制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對社會學者、心理學者、社會工作者尤其具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凱斯·R.桑斯坦(Cass R.Sunstein)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現任歐巴馬政府信息與規制事務辦公室主任。他的許多著作已經被譯成中文出版.包括《助推——事關健康、財富與快樂的最佳選擇》《信息烏托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權利的成本——為什麼自由依賴於稅》《偏頗的憲法》《網路共和國》《就事論事》《行為法律經濟學》《設計民主》等。

目錄

第一章 極化

群體與極端主義

紅色州、藍色州

聯邦法官和極化的意見分歧

罰作惡者

冒險

第二章 極端主義:為什麼發生。什麼時候發生

新的信息

進一步的證據

名譽感:極化的推手

極化的兩個作用

“舌戰優勢”和抱有偏見的辯論

極端主義的增減

較長時間段中的群體:“極化博弈”

人們在臨界點和轉折點上是不同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