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絕纓

楚莊王絕纓

《楚莊王絕纓》選自漢劉向《說苑·復恩》。楚莊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燈燭滅。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絕其冠纓,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絕纓之人。王不從,令群臣盡絕纓而上火,盡歡而罷。後三年,晉與楚戰,有楚將奮死赴敵,卒勝晉軍。王問之,始知即前之絕纓者。楚莊王寬以待人,饒恕調戲嬪妃的下臣唐狡,得到唐狡的拚死相報。比喻寬以待人、心胸開闊終能贏得人心。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楚莊王絕纓楚莊王絕纓
楚莊王賜群臣酒,日暮酒酣,燈燭滅,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絕其冠纓,告王曰:“今者燭滅,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纓持之,趣火來上,視絕纓者。”王曰:“賜人酒,使醉失禮,奈何欲顯婦人之節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冠纓者不懽。”群臣百有餘人皆絕去其冠纓而上火,卒盡懽而罷。居三年,晉與楚戰,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奮,首卻敵,卒得勝之,莊王怪而問曰:“寡人德薄,又未嘗異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對曰:“臣當死,往者醉失禮,王隱忍不加誅也;臣終不敢以蔭蔽之德而不顯報王也,常願肝腦塗地,用頸血湔敵久矣,臣乃夜絕纓者。”遂敗晉軍,楚得以強,此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也。

注釋譯文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有次宴請群臣,直喝到天都黑了,就點上蠟燭接著喝,這時蠟燭突然滅了,有個大臣喝高了,就趁黑燈瞎火的當口調戲這位美人,這樣美人一伸手把這個人的帽纓扯下來了。美人摸黑跑到楚莊王那兒對他說:“剛才蠟燭滅後,有人調戲我,我把他的帽纓弄下來了,你趕緊命人點燈,一看就知道是誰了。”楚莊王說:“是我讓他們喝酒的,醉後失禮是人之常情,怎么能為了要顯示婦人的貞潔而使臣子受辱呢?!”馬上命令群臣說:“大家都把帽纓扯下來,一醉方休。”大臣們都把帽纓扯掉,然後點燈接著喝酒,盡歡而散。三年以後,晉國與楚國交戰,有一位大臣奮勇爭先,五場戰鬥都衝殺在最前面,首先殺敗了晉軍。楚莊王感到奇怪就問這位大臣說:“我的德行不夠高,從來沒有重視過你,你這次為什麼奮不顧死呢?”這位大臣說:“我罪當死,上次宴會上調戲美人的就是我,大王您寬宏大量不治我的罪,我因此一定要為您肝腦塗地,衝鋒陷陣。我就是當年纓被扯下的那個大臣。”之後晉國被打敗了,楚國強盛了起來。

創作背景

《楚莊王絕纓》選自《說苑》。《新苑》按各類記述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後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於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按類編輯了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並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

引申

對自己愛妃的訴求,楚莊王卻令群臣絕纓,這時為什麼?
(1)楚莊王認為“絕纓者”之失,是由於自己賜酒使醉;
(2)人主群臣盡情歡樂,現在有人酒後失禮有情可原;
(3)如果為了這件事誅殺功臣,將會使愛國將士感到心寒;
(4)也是楚莊王愛惜人才的表現。

詞語涵義

酣:本義,酒喝得很暢快叫“酣”;引申義是盡興,如酣睡。
引:引申義,拉扯。
援:本義,牽扯,拉。
遂:於、是就。

作者簡介

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