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涇鎮

楓涇鎮

楓涇鎮位於上海市金山區西北部,東與朱涇鎮、松江區新浜鎮和泖港鎮接壤,西與浙江省嘉善縣魏塘、姚莊鎮相連,南與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鎮為鄰,北與青浦區練塘鎮毗鄰。鎮域面積91.66平方千米。 楓涇曾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明朝宣德五年楓涇以界河為線,新中國成立,南鎮併入北鎮,劃歸上海市管轄,統一稱松江縣楓涇鎮,1966年再劃歸金山縣(金山區)。 楓涇鎮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楓涇是馳名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是現代民間繪畫之鄉,金山農民畫被譽為“世界民間藝術珍品”。建有二十多個景點。2018年5月24日,楓涇鎮入選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

基本信息

建置沿革

楓涇2000多年前,已有百姓生息。1500年前,已成集市,名白牛市。唐宋以來,這裡寺院道觀遍布,人煙漸多。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正式建鎮,謂白牛鎮。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鎮分南北,南鎮屬嘉善,北鎮屬華亭。

1914年,為松江縣楓涇市。

1929年,為第十一區。

1935年,為第五區。

1949年,為楓涇區。

1951年3月,經新中國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南鎮併入北鎮。

1957年,分設楓涇鎮(為縣屬鎮)、楓圍鄉。

1966年10月,楓涇鎮由松江縣劃入金山縣。

1993年,撤銷楓涇鎮、楓圍鄉,設立楓涇鎮。

1997年5月,金山縣改為金山區。

楓涇鎮 楓涇鎮

2005年,撤銷楓涇鎮、興塔鎮,設立新的楓涇鎮。

行政區劃

轄區內共有行政村23個、居委會6個、管委會2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質地貌

楓涇鎮內土地平坦,地勢南高北低,地面高程為2.2米—4.2米(吳淞基點)。北部地區絕大部分屬低洼田, 一般地面高程在3.5米,東部地面高程在3.2米~3.6米,南部地勢較高,絕大部分在3.5米以上,小部分在 4米以上。

氣候

楓涇鎮屬亞熱帶季風盛行地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春季:4月上旬至6月中旬,冷暖變化大。時有低溫和連綿陰雨。夏季:6月中旬至9月中旬,氣溫高,熱量足,降雨量多,初夏有梅雨, 季末多颱風暴雨。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時間短,日溫差大,初秋多陰雨,季末有霜。冬季: 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時間長,氣溫低,降水少,光照時間短,多陰冷天氣,時有冰霜。 降水量的季節變化顯著,冬季下半段時期乾旱少雨,夏季下半段時期濕熱多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春、秋三季。年平均降水量為 1146.7毫米。

經濟概況

2010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完成49億元,與2005年相比,年均遞增13.04%;工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239.28億元,年均遞增14.90%(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234.4億元,年均遞增15.14%;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4.88億元,年均遞增5.98%);稅收收入完成14.21億元,年均遞增10.54%;財政收入完成4.8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75.5億元(其中工業性投資70.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2813元,增長了1.6倍。,計發展企業1萬多戶,累計實現稅收32.47億元。 2015年,第三產業總產值達到12.88億元,年均遞增10%。

教育

楓涇鎮如今有2所中學——楓涇中學、興塔中學;3所國小——楓涇國小、興塔國小、新華國小;2所幼稚園——楓涇幼稚園和興塔幼稚園,另有一所社區學校,共9所學校。

風景名勝

綜述

古鎮周圍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00年歷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保存的古建築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主要景點

•火政會

楓涇鎮 楓涇鎮

在廊棚一條街的東首,城隍廟橋南堍,生產街124號,是民國期間楓涇東區火政會所在地。這是上海地區僅存的較為完整的一處近代消防機構舊址。 火政會原址建築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當時上海租界救火會建築風格的影響,門面牆被改建成了西洋式。1926年,為紀念歷次救火中犧牲的勇士,楓涇救火聯合會在總會桃源漾清水橋西建造了座高7米的消防紀念塔,全稱“楓涇救火聯合會亡故同志紀念塔”,下刻銘文表彰義務救火有功人員的事跡。這是上海郊區惟一保存完好的消防歷史紀念塔。

•古戲台

楓涇鎮 楓涇鎮

楓涇因為南鎮北鎮分治,明代開始,鎮上竟建有兩座城隍廟,位於南鎮的叫南城隍廟,位於北鎮的啊樂城隍廟,因為地處東柵(今和平街浪管所)。 東城隍廟現已毀壞殆盡,而橫跨市河的城隍廟橋和河邊的古戲台已經恢復重建。

特色產品

•楓涇丁蹄

特色飲食 特色飲食

“楓涇丁蹄”創始於公元1852年(清鹹豐二年),據《楓涇小志》記 載:“市有丁肆善烹,人呼丁蹄,遠近爭購之”。楓涇丁蹄的烹飪製作技藝體現了“海派”特色,1915年,北洋政府選定“楓涇丁蹄”赴美國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金獎。2007年,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獲上海市著名商標;2011年,國家商務部重新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同年獲“上海市特色旅遊食品”稱號。

•楓涇黃酒

楓涇是如今上海地區的優質黃酒產地。坐落在楓涇的金楓釀酒公司是我國單體廠生產規模最大的黃酒企業。建成全國首條年產萬噸的新工藝生產流水線。採用爆麥曲工藝製作發酵糖化劑,形成了金楓酒獨特的曲香風味。

•楓涇豆腐乾

據史料記載,天香豆腐乾作為楓徑特產,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成品香味撲鼻,色澤烏亮,細膩鮮軟,鹹中蘊甜,既可作菜,又可零吃,還可泡在茶中吃(故又有“茶乾”之名)。

•楓涇狀元糕

楓涇狀元糕原名楓涇元糕。明末清初,鎮上已有不少製作元糕的店鋪和作坊。因紳商將狀元蔡以台愛吃的元糕改名為“狀元糕“,又因隱喻為“高中狀元”之義,“狀元糕”一名便流傳下來。清鹹三十年(1860年),里人戚學莊開設戚協興元糕店,專制“狀元糕”,並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揚名四方,其製作方法一直沿用。

著名人物

滬上名醫陶芑生、巾幗英傑陸定華、早期革命家袁世釗、革命先烈陸龍飛、畫壇怪傑俞明、近代儒醫程子美、詩詞史志名家程兼善、山水畫家陸應祥、方誌學家葉世熊、金石學家程文榮、鄉情濃厚的許辰珠、情系慈善的陳大溶、幕僚幹才陳汝濤、海派畫家黃鞠、民間詩人沈蓉城、吳書城、吳遇坤、陳鴻墀、謝恭銘、陳祁等

陸定華(1893-1959),出生於浙江嘉善,1925年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楓涇最早的中共黨員之一。

袁世釗(1901-1931),楓涇南鎮人,1925 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是金山縣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陸應祥,生活於清鹹豐同治年間,字靜濤,自號松下高士,楓涇鎮人,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

金山區行政區劃

金山區轄1個街道、9個鎮,區政府駐金山大道2000號,數據截止到2009年。
街道石化街道
朱涇鎮 | 楓涇鎮 | 張堰鎮 | 亭林鎮 | 呂巷鎮 | 廊下鎮 | 金山衛鎮 | 漕涇鎮 | 山陽鎮

吳越江南名古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