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武漢大學教授]

楊華[武漢大學教授]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楊華[教授]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主要從事先秦兩漢史、中國文化史,尤其是中國古代禮制方面的研究。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課題“出土簡帛與中國古代禮制研究”等重大課題多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d56b3634a03ca80e5ab5f57a.jpg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d56b3634a03ca80e5ab5f57a.jpg

姓名楊華
任教專業歷史學-歷史學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男
所在院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本人簡介

楊華,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湖北鍾祥人,1967年4月出生。1983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94年畢業,在該校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4年至武漢大學任教,現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簡帛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代表性著作

1.《先秦禮樂文化》(博士論文),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大旅行記錄》(主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
3.《中國文化發展軌跡》(與馮天瑜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4.《中國文化史》(合著,三之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代表性論文

1.《宴樂桑獵畫像與戰國宮苑社會生活》,《歷史教學問題》1994年第1期;
2.《賦詩言志與引詩言志》,《中日邦交二十周年紀念文集》,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3.《禮樂文化與古代東方社會》,《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5期;
4.《先秦樂文化的區域差異》,《原學》第二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

基本資料

圖片

姓名:楊華
生卒:卒死於1936年
描述:
籍貫:

個人概述

(?—1936)本名楊顯達,一說本名楊建,另有筆名楊華,楊器人,二十年代詩人,小說僅得兩篇,出生年份不詳。 作品以詩最多,尤擅精簡的短詩,一九二七年二月五日,因涉違犯治安維持法被捕,監禁在台南刑務所,在獄中寫了五十三首的詩,題為《黑潮集》。楊華寫了一段序言:“這五十餘篇小詩,是我在一九二七年二月五日為治安維持法違犯被疑事件,被捕監禁在台南刑務所時所作的。”他說,這些詩是在獄中偷閒,憑一時的直覺而沒曾多加潤色寫下來的作品,自謙沒有什麼價值。序言寫於二月二十四日,入獄不到二十天即寫了五十餘首,可見這些作品都是率直的感思。黑潮是流繞台灣的海流,有論者以為,詩集以黑潮為名,大概“含有四方時勢,運通夾迫的意思,也或許是身系囹圄,對強制性的勢力有特別旳感觸吧!” 《黑潮集》之外,楊華還有《心弦》與《晨光集》兩首系列詩,這些詩讓我們感受到詩人敏感而又豐富的想像,也讓我們看到詩人的浪漫情懷裡有割捨不掉的悲觀情感──沉重的夜露壓倒我倦怠的情,愁怨的我心。很難想像二十幾歲的詩人,心頭扛負的愁怨,何以如沉重?詩人的負擔,顯然不是只有自己。《女工悲曲》寫深恐上班遲到的女工,在淒清的夜光下醒來,便趕穿上衣服,匆匆趕到紡織工廠上班,發現工廠鐵門深鎖,才知道原來被月光騙了。這首詩把生活背後驅迫人的無形的壓力,用迂迴的方式表現出來,比直接控訴,增加了不少感受的空間。 一九三六年五月一卷四號的《台灣新文學》曾刊出一則啟事:“島上優秀的白話詩人楊華,因過度的詩作和為生活苦鬥,約於兩個月病倒在床,曾依靠私塾教師收入為生,今已斷絕,陷入苦境,企待諸位捐款救援,以助其元氣。病倒於屏東市一七六貧民窟。”不久,一卷六號(七月)《訊息通》刊出一則訊息:“詩人楊華氏五月三十日去世。”為了不耐自身疾病煎熬,也為了不使妻兒增加負擔,詩人是自殺死的。有人以“薄命詩人”形容楊華,《薄命》其實是楊華的小說成名作。 《薄命》是楊華僅有的兩篇小說之一,卻與楊逵的《送報夫》及呂赫若的《牛車》一起被選入胡風主編的《山靈——朝鮮台灣短篇小說選集》,於一九三六年四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被當作弱小民族文學的代表作。這一篇小說雖然寫的命運坎坷的“媳婦仔”,缺乏亮麗的面孔,又出生貧家,出嫁後又禍事連連,終而被命運逼得發瘋而死。其實,除了性別不同,它又何嘗不是楊華自己命運的寫照?他的另一篇小說《一個勞動者的死》,寫一個種菜為生的小農,因經濟恐慌無以維生,跑到都市的鐵工廠做工一樣受到資本家的壓榨,為了飯碗,只每天在不潔的環境中日夜不停地賣力工作,終至病倒,貧病交迫而死。這是一首勞動人民的哀歌,作者寫來,有無盡的怨恨,沉痛的控訴,這實際也就是他自己心底的聲音,終於他還是以自己的手結束自己的生命,向這個世界作最深重的控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