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莊組

楊莊組,是以富含石膏、岩鹽假晶和醒目的紫紅色調為其最大特徵。以碳酸鹽岩為主,分三段,1934年高振西等命名楊莊紅頁岩,1959年第一次全國地層會議改稱楊莊組。

地層名稱:楊莊組

地層名稱(英文):Yangzhuang Fm

階代碼:Jx

地區代碼1:14

命名:

1934年高振西、熊永先、高平命名。命名地點位於天津薊縣城北10km的楊莊村。

沿革:

1934年高振西等命名楊莊紅頁岩,1959年第一次全國地層會議改稱楊莊組。

特徵:

以富含石膏、岩鹽假晶和醒目的紫紅色調為其最大特徵。以碳酸鹽岩為主,分三段。一段:紫紅色厚層含砂白雲質灰岩與灰白色含燧石白雲質灰岩互層(厚209m);二段:紫紅色含泥白雲質灰岩夾灰白色含陸源碎屑白雲質灰岩(厚434m);三段:深灰色瀝青質細晶白雲岩與紫紅色微晶白雲岩互層(厚130m)。總厚度773m。其底界以第一層白色含粉砂泥狀白雲岩的底面為標誌,與下伏高於莊組呈假整合接觸。含疊層石Microstylus zhaizhuangensis, Yangzhuangia columnaris等及微古植物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 Pseudozonosphaera verrucosa等。楊莊組沉積期古地磁極性為負極性,古磁極位置-16.5 N,42.5 (張惠民等,1991)。該組分布於燕遼地區。燕山北段:興隆—平泉(413~192m)分布面積小,厚度變薄;西段:八達嶺—涿鹿(78~42m)厚度急劇變薄或缺失,以砂泥質白雲岩為主;東段:由豐潤—遷安—灤縣,厚度漸變薄(707~181m),碎屑含量增多。與下伏高於莊組有明顯的沉積間斷。遼西區:在凌源(541m)、喀左(403m)、朝陽(309m)、錦西(334m)、義縣(321m)、興城(456m)等地出露,岩性變化不大(僅紅色白雲岩變化較顯著),厚度由南向北、由西到東明顯減薄,在凌源厚266m,而瓦房店、西井溝僅厚26m。

備考:

編撰者:張鵬遠

作者1:高振西

年份1:1934

系名:中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