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山[將軍]

楊秀山[將軍]

楊秀山(1914-2002),原名楊木森,男,漢族,湖北洪湖人,1914年8月出生,湖北省沔陽縣峰口鎮萬寶村(今屬洪湖市)人。僱農家庭出身。1929年參加革命。同年冬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參加紅軍,並參加長征,建國後曾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解放軍後勤學院院長等職,1955年授中將軍銜。他是六屆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七屆和十二屆代表,1985年選為中顧委委員.楊秀山不僅是我軍的一名高級將領,更是我軍有名的儒將之一。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圖)中國將軍——楊秀山中國將軍——楊秀山
1929年參加革命。同年冬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4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任紅二軍團第六軍戰士班長

1932年起任紅三軍第七師偵察員、特務隊副隊長。

1934年4月入紅三軍幹部大隊學習。6月任紅三軍第七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8月任紅二軍團第四師黨總支書,11月任紅二軍團第四師第十一團政治委員。

1935年2月起任紅二軍團第四師副政治委員。參加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和各次反“圍剿”作戰,率部參加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鬥爭和長征。

1936年任紅二軍團第六師第十八團政治委員。同年7月至10月任紅二方面軍第二軍第四師第十二團政治委員。同年10月長徵到達甘肅。12月入紅軍大學第二期學習。

全國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9月任八路軍第一二○師騎兵營政治委員。

1940年6月起任八路軍第一二○師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四團政治委員。

1941年秋任第三五八旅第七團政治委員。

1944年至1945年春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團政治委員。奉命在綏遠長城內外擴大隊伍,打擊日、偽軍。在開闢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中,率部挺進山西婁煩、靜樂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先後參加百團大戰、收復晉北七縣以及陳莊、米峪鎮等戰鬥。

1945年春至同年7月任八路軍第三五八旅副政治委員。1945年春被選為中共七大代表,同年4月至6月作為陝甘寧邊區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8月任晉綏軍區第四分區司令員。同年11月至1946年11月任晉綏野戰軍獨立第四旅政治委員。

1946年11月起任晉綏軍區野戰縱隊(1947年3月改為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獨立第四旅政治委員。

1947年7月至1949年2月任獨立第四旅黨委書記。

(圖)楊秀山作品楊秀山作品

1948年8月到1949年2月任獨立第四旅政治委員代理旅長。率部轉戰大西北,先後參加中陽、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隴東、榆林沙家店、宜川、運城、瓦子街、寶雞、永豐、荔北、扶眉和河西等戰役戰鬥。

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二軍第四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師黨委書記。

1949年冬率部進軍新疆。1950年5月至1951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第二軍副軍長兼喀什軍分區副司令員。

1950年12月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畢業後留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班主任。

1953年6月至1955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師範學校校長、黨委書記。

1955年5月至1958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軍事學院和院校管理部副部長,訓練總監部黨委委員(1958年2月起)。

1959年1月至1961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校部副部長,軍校部黨委副書記。1959年5月至1962年和1987年7月至1992年7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戰史編輯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1961年6月任國防工業委員會政治部主任。

1962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副司令員,黨委常委。“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4年10月至1977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副司令員、顧問。

1977年12月至1981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1978年10月起)。

1981年3月至1984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院長,1981年4月任後勤學院臨時黨委第一書記。

1983年2月至1984年5月兼任後勤學院黨委書記。

1985年9月在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大繼續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先後應邀列席黨的第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在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1998年離職休養。

2002年11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評價

楊秀山同志是湖北省洪湖市人,1929年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戰士、特務隊副隊長、師政治部宣傳隊長、團政治委員、師副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創建湘鄂川黔蘇區的一系列戰鬥和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旅副政治委員、軍分區司令員等職。他奉命在綏遠長城內外擴大隊伍,打擊日寇。在開闢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中,他率部先後參加了“百團大戰”、收復晉北七縣以及陳莊等戰鬥。他率團挺進敵後太原附近的婁煩、靜樂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旅政委、師長兼政委、副軍長等職,率部轉戰大西北,先後參加了中陽、隴東、榆林、沙家店、羊馬河、青化砭、運城、宜川、荔北、扶眉和河西等戰役戰鬥。1949年冬,他率部進軍新疆,為解放新疆、保衛邊疆建立了功勳。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軍事學院高級系班主任、軍事師範學校校長、解放軍訓練總監部軍校部副部長、總參軍校部副部長、國防工業委員會政治部主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殘酷迫害。1975年,他恢復了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的職務,後任原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後勤學院院長等職。他為我軍院校建設和部隊建設嘔心瀝血,做出了貢獻。

楊秀山同志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是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在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是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先後應邀列席了黨的第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與楊秀山友情

(圖)黃新廷黃新廷

黃新廷和楊秀山同為一野出身,而且兩人都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在戰爭年代黃新廷和楊秀山兩人關係就十分不錯,自從黃新廷調北京任職後,兩家的關係就更加密切了。

今年楊秀山住院以後,不久黃新廷也住了進來,兩位老將軍雖然住著樓上樓下的兩個病房,卻都不顧年老體弱經常相互探望。老戰友在談笑之間,常常回憶起眾多往事,彈指七十餘年一揮之間,金戈鐵馬,大軍縱橫,都成為他們追憶往事和談論的話題。

當時兩位老將軍身體都不錯,他們都自認活到90歲不會有什麼問題,在301醫院裡,這兩位年長將軍的親密關係一時傳為佳話。

但天有不測風雲,自從楊秀山出席黨的16大之後,回到醫院就開始發燒,並且病情急轉直下,老將軍立即被送往監護室進行急救。

黃新廷見楊秀山幾天沒來找他覺得很是奇怪,便問家人楊秀山去那了,家屬沒敢告訴實情,打馬虎說楊秀山出院了,黃新廷自然是不信,老哥倆之間的感情告訴他其中必有隱情,說老楊出院一定會跟我說的。家人繼續打埋伏:楊將軍出院走的太急,所以沒來得及通知你。

直到12月初,黃新廷無意中知道了楊秀山逝世的訊息(在走廊中聽見兩個護士說參加楊秀山追悼會的情況),黃新廷一時難以接受老戰友離去的事實,把老婆、孩子叫來大罵了一頓,又特地見了楊秀山的遺孀,對老戰友的去世表示出極大的悲痛,兩人說話之時,八十多歲的黃老將軍多次失聲痛哭,戰友深情,可見一斑。這次對黃新廷的打擊極大,不久,黃新廷身體急轉直下,多次出現昏迷,301醫院已經向中央軍委發了病危通知。

所獲榮譽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大繼續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先後應邀列席黨的第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在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中國將軍(三)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 銜的決議》。當日下午5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親自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的命令狀。同日,國務院隆重舉行了授予解放軍將官軍銜的典禮儀式。周恩來總理分別把 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