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戰史

版次: 裝幀: 開本:

基本信息
作 者: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戰史》編委會 編
出 版 社: 解放軍出版社
ISBN: 9787506553957
出版時間: 1992-08-01
版 次: 1
頁 數: 602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政治/軍事>軍事史
內容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主力之一,是紅軍長征中唯一沒有損失的部隊。紅二方面軍轄第二軍團、第六軍團、第32軍,由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 第二軍團由原在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軍於組成。1930年7月,紅二方面軍部分領導人湘鄂西地區的紅 軍第4軍和第6軍在公安會師。中旬,兩軍領導在江陵縣的普濟觀舉行聯席會議,根據黨中央指示,組成紅軍第2軍團,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治委員,並組成中共第2軍團前敵委員會,周逸群任書記。原第4軍改為第2軍,賀龍兼任軍長。第6軍由鄺繼勛任軍長,段德昌任政治委員。全軍團共一萬餘人。9月,黨中央派鄧中夏任紅2軍團政治委員、前委書記和中共湘鄂西特委書記。 第六軍團由原在湘贛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組成。1933年,湘贛邊根據地紅軍和湘鄂贛邊根據地紅軍一部,根據中革軍委指示,於6月中旬在湘贛邊根據地組成紅軍第6軍團,轄紅17師(由湘贛邊紅8軍改編)和紅18師(當時只有湘鄂贛邊紅18軍改編的一個團)。當時,軍團未成立領導機關,由紅17師首長統一指揮。 1934年8月,任弼時、蕭克同志奉命率領紅六軍團離開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同年10月到達黔東印江縣的木黃與第二軍團會合,成立了以賀龍、任弼時為首的總指揮部。同年11月到1935年8月,發動了湘西攻勢,恢復和建設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部隊發展到1.7萬多人。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第二、六軍團突破敵軍的包圍開始長征,於1936年6月到達西康甘孜同第四方面軍會合。兩軍會師後,在黨中央領導下,於7月初,第二、第六軍團、第32軍(原屬紅一方面軍的第九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與張國燾的反黨分裂主義進行鬥爭。接著與第四方面軍一起北上抗日,10月,在甘肅的會寧地區與第一方面軍會師。抗日戰爭開始後,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