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揚

田維揚

田維揚系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06年11月生於湖北省棗陽縣(今為市)吳家店皇村一個農民家庭。7歲入私塾讀書,10歲起給地主當長工。1927年參加鄂北起義。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7年6月11日在昆明逝世。

基本信息

簡介

參加戰爭

田維揚 田維揚

1927年參加鄂北起義。1928年到國民革命軍湖北省警備第5團當兵,後編入獨立第15旅。1929年12月參加大冶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5軍第5縱隊排長、紅8軍第4師2團連長、紅3軍團第5師13團營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

榮譽

曾獲二等紅星獎章。長徵到陝北後任紅15軍團81師營長、第75師225團團長,參加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1936年11月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八路軍第115師蘇魯豫支隊參謀長、第1大隊政治委員、教導1旅1團政治委員、新四軍第3師7旅副旅長等職,在山東微山湖、江蘇洪澤湖等地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3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日本投降後赴東北,任遼西軍區第1分區司令員、騎兵第1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1師師長、第四野戰軍41軍122師師長。率部參加塔山阻擊戰和平津、衡寶、廣西諸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41軍副軍長、軍長,中南軍區水利工程部隊副總指揮,人民解放軍工兵司令部司令員,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後方建築工程部部長,貴州省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7年6月11日在昆明逝世。

人物經歷

1927年1月參加鄂北黃龍擋農民暴動。

1928年12月入國民黨軍當兵。

1929年10月參加大冶兵變,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5軍第5縱隊第2支隊班長、排長,1930年7月任紅3軍團紅8軍第4師2團第3連連長。

1931年11月任紅3軍團司令部參謀。

1932年任紅5軍第3師第10團連長。

1933年9月任紅3軍團第5師第13團副營長,12月任紅3軍團第7軍第5師第13團第1營營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仍任營長。

1935年10月到達陝北,不久任紅15軍團第81師第241團第1營營長。

1936年4月任紅15軍團騎兵團團長,8月任第75師第225團團長。率部參加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1936年2月至5月任少共甘洛縣委員會書記,6月至7月任少共甘洛縣委青年救國會書記。1937年任紅1方面軍騎兵師第3團團長。

1937年初入延安紅軍大學第二期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軍事第2隊隊長,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營黨總支書記,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第685團參謀長。

1939年起任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第1大隊政治委員、支隊參謀長、支隊第1團政治委員。

1940年3月任蘇皖邊軍政委員會委員。同年11月至1941年任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1旅副旅長,第5縱隊第1支隊副司令員。

1941年皖南事變後,1941年6月至1943年7月任新四軍第3師第7旅副旅長兼蘇北軍區第1軍分區副司令員,率部轉戰蘇北、淮北、淮南等地,參加過大柏圩、楊口、曹甸等戰鬥,率部參加開闢發展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鬥爭和堅持敵後抗日游擊戰爭。

1943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華中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工作,1945年12月至1946年6月任東北人民自治軍遼西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

1946年6月至11月任遼吉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同年12月至1947年5月任東北民主聯軍騎兵支隊支隊長。

1947年5月至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騎兵縱隊(賀晉年為縱隊司令員、張策為政治委員)騎兵第1師師長、師黨委書記(政委朱繼先)。

1948年6月至1949年3月任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1師師長、師黨委副書記。

1949年3月至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1軍(吳克華任軍長,莫文驊任政治委員)第122師師長(吳保山任政治委員)。率部參加解放東北和進軍中南的多次重要戰役戰鬥,參加了遼瀋、平津、衡寶、解放廣西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至1951年春任中共廣東西江地委常委。

1950年9月至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兵團第41軍副軍長,同年12月至1952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軍長。

1951年5月至1952年4月兼任粵東軍區司令員、黨委副書記。

1952年4月至10月任中南軍區荊江水利工程部隊司令部副司令員,1952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工程部隊司令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建築工程部副部長。

1955年9月至1957年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後方工程建築部部長。

1956年7月至1957年8月任黨委書記。

1957年8月至1965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貴州省軍區司令員,1957年9月至1959年1月任貴州省軍區黨委常委。

1958年9月至1965年4月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委員。

1959年2月至1961年12月任貴州省軍區黨委第二書記。

1961年12月至1965年3月任貴州省軍區黨委書記。

1965年3月至1975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副司令員、黨委常委(1965年5月起)。

1971年6月至1975年5月任雲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共七大、九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7年6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物故事

嚴於律己

新四軍三師七旅副旅長田維揚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6月,田維揚來到貴州省軍區,擔任司令員整整八年。八年時間,他和貴州人民和貴州的駐軍一起,改天換地,治窮致富,為貴州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嚴於律己、率先垂範的高風亮節,給貴州人民和貴州的駐軍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故事。

吳興春

在貴州工作時,田維揚突出的貢獻是在他的領導下,貴州省軍區發現和培養了聞名全國的人民武裝幹部典型———吳興春。

吳興春是安徽省鳳台縣人。1949年隨大軍南下,被分配到黔東南邊遠山區的從江縣人武部工作。

由於受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壓迫,黔東南人民長期過著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的原始生活。吳興春到從江後,克服語言不通和生活上的差異,和苗、侗、瑤等民族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他不畏艱險,和民眾一起建設山區,被當地人民民眾親切地稱為“苗族侗族人民的好兒子”。

傳遍全國

田維揚敏銳地察覺到吳興春是人民武裝幹部學習的好榜樣。他多次指示軍區和軍分區機關認真考察吳興春同志的先進事跡,幫助他總結經驗。解放軍報社得知吳興春同志的先進事跡後,立即派記者劉大為、胡奇坤、張靈霄等來到貴陽。

那時,從江縣不通公路。田維揚不放心,就親自帶領記者去採訪。1960年1月2日,田維揚和三位記者以及機關的同志一道,驅車數百里,來到離從江縣最近的公路終點站黎平縣,與步行來到這裡的吳興春同志匯合。在黎平縣,田維揚給大家開了一個會,就這次採訪活動的方法步驟,以及記者的生活都作了詳細的安排。當時,從江社會治安不好,田維揚從分區警衛連抽了一個班的戰士來協助記者工作。田維揚把工作安排好後,就讓吳興春陪同記者一塊步行返回從江。記者在從江採訪一個多月,圓滿完成了任務,返回貴陽。田維揚又是看望,又是聽匯報。當記者向田維揚反映吳興春工作太勞累,已經病倒了時,田維揚立即把吳興春送到醫院治療。

不久,解放軍報上就刊出了報導吳興春同志事跡的長篇通訊。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貴州日報和昆明軍區《國防戰士》報都相繼刊登了吳興春同志的事跡。吳興春這個來自中國邊遠省份、邊遠縣境默默奉獻的人民武裝幹部的事跡,迅速傳遍全國。

關心士兵

在貴州省軍區,田維揚關心士兵、愛護士兵,一直是有口皆碑。就拿他的警衛班的戰士來說,誰家裡有幾口人,誰的父親生病,誰和家鄉的女朋友鬧彆扭,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田維揚雖然文化不高,但他經常給戰士批改文化作業。他還多次從自己的津貼費中拿出錢,給家庭有困難的戰士寄去。一次,田維揚出差到一個少數民族地區,那裡有時會發瘧疾病。為了防止感染,每天早晨,田維揚都要一手拿藥瓶,一手端開水,把他的駕駛員吳仲華喊過來,讓他按時服藥。這件事使和田維揚一塊出差的同志非常感動。

讚揚

提起田維揚關心士兵的事,曾跟隨田維揚13年的警衛戰士郭明才有說不完的話。那是30年前的一個中秋之夜。就在警衛戰士沉浸在與遠方親人團圓的思念中時,田維揚和他的夫人范動華來到大家中間。田維揚對大家說:“今天是中秋節,你們遠離家鄉和父母。我和范阿姨和你們一起共度中秋。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我的家也就是你們的家。”田維揚的話使警衛戰士熱淚盈眶。接著,田維揚又讓他的大女兒田愚端來月餅和水果。范動華同志把月餅和水果送到每一個警衛戰士手上。大家邊吃香噴噴的月餅邊賞月。整個晚上,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像這樣的情景,幾乎年年都是。一提起老司令員,戰士們心中總是充滿了激情。

中國將軍(三)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 銜的決議》。當日下午5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親自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的命令狀。同日,國務院隆重舉行了授予解放軍將官軍銜的典禮儀式。周恩來總理分別把 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