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六

楊瑞六,男,1885出生於湖南長沙,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武漢大學教授。

楊瑞六(1885~1966),湖南長沙人,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武漢大學教授。

生平簡介:

1903年畢業於湖南省師範學堂。1906年赴日本留學,留日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期間回國,擔任海軍陸戰隊秘書長,後在《長沙日報》擔任撰述。1913年3月,到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攻讀貨幣銀行專業。1920年回國後,在吳淞中國公學兼任經濟學、會計學教授,在商務印書館擔任會計主任,對商務印書館的會計制度進行了改革,被稱為中國商業會計學的奠基人。1926年,任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30年起任武漢大學教授,曾任經濟系主任、法學院院長、教務長、文科研究所經濟學部主任。1938年,武漢大學遷往四川樂山,楊端六任遷校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6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武漢大學任教授期間,講授貨幣與銀行、會計學、企業管理等課程。

主要著作:

《貨幣與銀行》、《清代貨幣金融史稿》等,發表研究論文160多篇。

名字由來:

他是在“端午”節的後一天出生的,故母親稱他為“端六”。

生平軼事:

楊端六在上個世紀的前半葉可說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既享譽學界又享譽政界。他曾留日留英,後又留法留德。他在英國留學七年,當時是受黃興的資助而進入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的,學的是貨幣銀行學。歸國後入商務印書館,因推行新的會計制度,從而使商務印書館的財務扭虧為贏,被譽為商務的“金柜子”。據說他還是第一個將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引進中國企業的人。他是著名的經濟學家,特別是在貨幣銀行金融財會方面,更是具有開拓性的貢獻,被尊崇為“我國現代貨幣金融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述頗豐,且分量極重,如《清代貨幣金融史稿》、《貨幣與銀行》等,特別是後者,一九四一年由重慶商務出版後,便一印再印,並成為武漢大學和其他一些大學經濟系的必讀教科書。

曾伴羅素行中國:

一九二零年,英國哲學家羅素應北京大學之邀來華講學,那次他還從上海經南京溯長江到了長沙。據楊端六之女楊靜遠在《萬象》雜誌二零零四年第六期上撰文,當年羅素來長沙演講,楊端六是與之進行了深入談話的。而且,“事實是,羅素在北京的活動,是由趙元任陪同並擔任翻譯,而他從上海去長沙的一段,則是由楊端六陪同並擔任翻譯。”關於羅素在長沙講學誰任翻譯,似乎是說法不一的。《萬象》雜誌二零零四年第六、七、九月號和二零零五年七月號上都有相關文章。有一本《從家鄉到美國——趙元任早年回憶》,也提到了羅素的這次中國之行,說他在長沙翻譯了羅素的講演,且用的是湖南方言,當時還有聽演講的學生問他是哪裡人,從哪裡學的湖南話,他回答:“在我們去湖南長沙途中,在江永船上有楊端六,他是湖南贊助人之一,我從他那裡學了一點湖南方言。”在該書中,他還說:“在湘潭譚延闓請宴席上,我為譚翻譯,楊端六則為羅素翻譯。”又據《曾寶蓀回憶錄》稱,當時羅素在長沙講演任翻譯的還有一人,那便是曾寶蓀的從弟曾約農。頗有意思的是,羅素離開長沙後,緊接著楊端六在長沙便作了一次題為《和羅素先生談話》的演講,記錄者系毛澤東。當時毛是以《長沙大公報》特約記者的身份在演講現場作記錄的。這篇演講載《長沙大公報》一九二零年十月三十一日,署名為:楊端六講;毛澤東記。

國民黨軍中惟一不穿軍裝的“上將:

因為楊端六在經濟學領域的聲名,一九三三年四月,蔣介石慕名請他為其個人講經濟學兩次。楊靜遠說父親因此得了個“蔣介石的老師”之惡名,這說法是很有些偏頗的。後來蔣介石又任命他為新成立的軍事委員會第三廳(審計廳)廳長。據說當時楊端六提出了三個條件,即不離學校,不離講台,不穿軍裝。蔣一一答應。於是此後的四年,楊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到南京去上任,於是他也就成了國民黨軍中惟一不穿軍裝的“上將”。在後來的抗戰期間,蔣又多次請他去重慶做官,楊都以侍奉老母為名婉拒了。

其子的回憶:

楊靜遠在回憶父親時說:“一九二一年,父親與留學英國五年的母親袁昌英在北平我外祖父家結婚,證婚人是吳稚暉(辛亥革命元老)。”也許是回憶有誤,據《申報》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載《楊端六袁昌英之結婚美談》云:“楊端六君與袁昌英女士昨日下午四時舉行結婚禮於一品香。袁女士文學造詣極深,為我國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之第一女學士,與楊君同籍湖南,同學英倫,為朋友者七八年,愛好既篤,締為佳偶。證婚者為楊君之總角交周鯁生博士。主婚者楊袁二老太太,對此佳婦快婿,喜溢眉宇。行禮畢,證婚人周博士致頌詞,述新人之歷史,極詳盡,並誦愛丁堡報紙在袁女士畢業時之讚美的記載,以證楊為絕好青年,袁為絕好女子,並袁女士之尊人袁家普擇婿之經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