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闊

楊海闊

楊海闊,字慧源,寧夏銀川人,1981年出生,畢業於西安美院 ,就讀於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霍春陽傳統花鳥畫工作室,師從霍春陽、受教於吳悅石、郭石夫、陳大利、宋唯源、劉貞麟等名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為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霍春陽藝術研究會會員,寧夏美協會員,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畫家村常務理事,東嶽畫院副院長,日益文化藝術學校校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楊海闊楊海闊
楊海闊,寧夏銀川人,出生於1981年,2006年畢業於西安美院,後得到中國美協理事,寧夏原美協主席著名畫家張少山老師指導。2012年就讀於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傳統花鳥畫工作室,受教於霍春陽、吳悅石、郭石夫、和芝圃、宋唯源、劉貞麟等名家。

現任霍春陽傳統藝術研究會會員、其代表作品《墨竹》曾榮獲紀念抗日戰爭6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作品《蘭竹》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舉辦的“人防杯”全國書畫大賽獲優秀獎;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舉辦的“向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獻禮”大型美展“成就展”入展;2012年入選全國美術理論與書畫創作高研班師生作品集《水墨清華》;2013年在甘肅天水陝西會館舉辦“清華四人行書畫展”;2014年其代品《蘭花四條屏》在“第二屆中國傳統文化高峰論壇暨名人名家書畫展”中榮獲二等獎,被收錄進憧憬美麗的中國夢一書;並於同年在中國銀川召開的中阿論壇期間舉行的中阿水墨之路書畫展中以其國畫作品《春意濃》入展;其作品被新加坡、香港等國內外友人收藏。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員,霍春陽藝術研究會會員,寧夏美協會員,中國畫家村常務理事,東嶽畫院副院長。


獲獎活動

作品作品
其代表作《墨竹》曾榮獲紀念抗日戰爭6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
作品《蘭竹》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舉辦的“人防杯”全國書畫大賽獲優秀獎;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舉辦的“向自治區五十周年獻禮”大型美展“成就展”入展;
其作品被新加坡、香港等國內外友人收藏。
作品作品

外界評價

1
2
海闊的作品多以梅蘭竹菊為多,而所畫蘭竹更是風格明顯。他用墨濃淡並用,以淡墨為主,不燥不滯,內斂外收,濃淡乾濕枯潤相互搭配;用筆中鋒為上,中側、順逆、提按、頓挫、兼施互補,不浮不滑,藏力其中;用色以墨為主,枝幹葉多以水墨出之,而花、芽、柄、莖偶施淡彩;構圖嚴謹、簡練、留白較多,形象單純,意蘊深藏,無畫也似有畫。這些特點使海闊所畫蘭竹作品簡要、靜遠、空靈、疏淡,氣機流貫通達,情思綿延不斷,平淡而不作做,典雅而不浮華,常在有意或無意中慢慢地引起觀畫者自己的思索、感受、體驗。這是一種追求高品位的寫意畫,他反映出海闊在技法上的純熟程度,更映襯出他對寫意畫本質的理解。

執著的畫者

作品作品
去年夏季的一天,一位在國內已有一定影響的年青書法家邀我吃飯,飯局安排在已故書法家胡公石先生題匾的“德隆樓”。因我不是書畫界圈子裡的人,故在座的客人多半不 認識,席間也不好亂開玩笑。客人說:“我此次來銀川,有緣認識諸位朋友,又受到大家款待,禮應先敬大家一杯,乾!”在座的八九人便都幹了一杯。此時,有人說:“楊海闊這小子沒來,等他來了要好好罰他幾杯。”話音未落,一個身材高大魁梧,雙眼炯炯有神的小年青匆匆進屋急忙要落座。主人說:“海闊姍姍來遲,罰酒三杯。”“不行,要罰六杯。”眾人瞎起鬨。海闊爽快地說:“該罰,該罰。”說著把六小杯酒全部倒在口杯里,一飲而盡,無半點斯文之氣,喝完他又倒了一杯,走到我面前說:“先給老叔敬酒一杯,請常指教。”因我在眾人里年齡最長,我說:“不敢,在你們面前,我只是個學生。”“你是老前輩,學識淵博,賢侄理應先敬您。”海闊誠懇地說完,一飲而盡,之後並送我一幅蘭竹團扇。身邊的朋友說海闊曾在清華美院國畫系花鳥畫專業進修,喜畫梅蘭竹菊,尤擅蘭竹,現經營一家畫廊,名“幽竹草堂”。我不經意地看了一下海闊送我的畫,隨手摺好放入包里,心想,當今能塗抹幾筆梅蘭竹菊者多如牛毛,而佳作實在是寥寥無幾。兩瓶白酒下肚之後,有幾人便激動起來了,有的開始評論熱炒的書畫名家;有的宣揚自己書畫作品的風格。海闊很少說話,猜拳行令,不爭不賴,輸了便喝,且是海量。西北漢子的豪爽、質樸全在海闊酒中也。
幾天后,我才想起海闊送我的畫,團扇左下一叢蘭草,幾片蘭花,右上出一桿竹枝,數片竹葉,筆墨流暢勁逸,墨色濃淡相宜,有北宋文同畫竹高古之格調,更顯明代夏仲昭文派之風氣,蘭有明代大文豪文徵明之遺風,且是高古,但用筆使墨又有不同之處。處於對海闊的一片好心,我將團扇入框掛在我的書房裡,每日看上幾眼,便覺蘭之幽香,竹之勁節,似慢慢躍出紙上,蘭竹為伴,黑白相間,高潔凝重之氣頓生,我這才悟
作品作品
出海闊送我之畫,寓意為“心跡雙清”,對我是褒獎,更多的是“叔侄”互勉,便覺海闊貌似粗廣大氣,內心卻深沉細膩,他的畫也許就是他的思想,他的為人,他的從藝之道。從此,與海闊的交往便多了起來,一回生兩回熟,接觸的多了,對他和他的作品也就有了了解。
中國畫獨具的藝術魅力是在墨的紛繁內涵中展現的,墨分五色是中國畫特有的天賦和智慧,沒有筆墨便沒有中國畫,筆墨不愧為中國畫的基本要素和靈魂,構成了國畫的藝術語言和精神境界。海闊的作品多以梅蘭竹菊為多,而所畫蘭竹更是風格明顯。他用墨濃淡並用,以淡墨為主,不燥不滯,內斂外收,濃淡乾濕枯潤相互搭配;用筆中鋒為上,中側、順逆、提按、頓挫、兼施互補,不浮不滑,藏力其中;用色以墨為主,枝幹葉多以水墨出之,而花、芽、柄、莖偶施淡彩;構圖嚴謹、簡練、留白較多,形象單純,意蘊深藏,無畫也似有畫。這些特點使海闊所畫蘭竹作品簡要、靜遠、空靈、疏淡,氣機流貫通達,情思綿延不斷,平淡而不作做,典雅而不浮華,常在有意或無意中慢慢地引起觀畫者自己的思索、感受、體驗。這是一種追求高品位的寫意畫,他反映出海闊在技法上的純熟程度,更映襯出他對寫意畫本質的理解。
海闊出生於1982年寧夏六盤山腳下的固原縣,自幼酷愛書畫,常在放牛牧羊的空間,用小樹枝、鉛筆頭、廢紙塊在山間草地、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畫那些野草野花,那是他在貧瘠的黃土地唯一的精神寄託,因為他愛戀家鄉的山山水水,愛戀大自然的萬物。一本“芥子園畫傳”是他少年時代最初的啟蒙老師,歷經十多年的磨難和礪煉,通讀了多遍中國美術史,觀看、欣賞、臨摹我國古代和現代國畫名家的作品,特別是經過清華美院霍春陽傳統花鳥高研班專業的進修,拜名師,攬勝景。打開了他通往藝術世界的思想之門。從他眾多的佳作中,我們不難看出,在都市的喧
作品作品
囂紛擾中,在市場激烈的競賽中,在生活無休的煎熬中,他始終掙扎著、高揚著“固本守中”的大旗,沿著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執著地追尋著中國畫的真締。說他是在用筆畫畫,不如說他在用心畫畫。
當今書畫界及書畫市場,一個書畫家的聲名、影響與他的社會地位、經濟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些所謂頭銜眾多的大名家,其藝術作品的水準未必就高,就全是好作品;一些名不見經傳,又不會利用媒體造勢,無職無權無勢的“小書畫家”創作的作品也不一定沒有佳作,沒有觀賞和收藏價值。海闊至今仍然屬“小畫家”,但“小畫家”可以變為“大畫家”。
我衷心希望海闊在執著追求書畫藝術的同時,更要認真學習書畫之外的學問,成為不流俗的畫家,潛心關注歷史,現實與未來,更成為一個有品位、有厚度、有深度的畫家。海闊說:“蘭生幽谷不為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貧而改節,在有限的生命中我願為國畫藝術執著一生。”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的蝴蝶堂上來

作品作品
銀川新聞網訊(記者亞洲)青年畫家楊海闊,是一個熱情、豪爽、且極富朝氣的率性小伙。多年來,楊海闊憑藉其對於繪畫的熱愛和執著,通多年對繪畫的執著和努力成為如今業界關注的青年花鳥畫家。尤其是其筆下的梅蘭竹菊更是備受藏家喜愛。
與海闊相識時間並不算長,雖少有聯繫,但相見如故。在他的熱情里你完全可以感受到海闊內心的平和、生性的樸實,同時也會在他的言語中感受到其成長中的艱辛與不易。也許正是海闊有著與許多80後畫家不一樣的學習和成長經歷,才更能讓海闊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表現出那份獨有的成熟與穩健。並使其作品顯得淡定而超越,那波瀾不驚、寵辱不驚的心境也娓娓道來。
在海闊的花鳥畫中,人們最喜歡他筆下的四君子,當然這也暗合了中國文化重人格、重人品、重倫理道德的傳統文化的人格精神。而對於我來說,海闊筆下的蘭花更為我所喜愛。小時,初學“芥子園”,我也曾對蘭花情有獨鍾,雖然畫蘭花“一筆長,二筆不短,三筆四筆別鳳眼”的口訣銘記於心,可是就是那幾筆,卻是極顯功力和水平的。畫家海闊筆下的蘭花,構圖清新。用濃墨中鋒行筆畫蘭葉,婀娜多姿,瀟灑動人,飄逸中透出一股骨氣。那些蘭草不浮不滑,藏力其中;看似簡單的構圖,單純的形象,卻被海闊描繪得靜遠、空靈、清幽、雅致。那種氣流通達、唯美飄逸的線條總會帶給人諸多遐想,讓人回味無窮。
蘭花“生於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縮;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雖無艷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蘭花
作品作品
的諸多品性已讓國人把蘭花視之為“德”的代名詞,養蘭就是養德,畫蘭就要畫出蘭的那種孤高自持、心如止水的氣質,就是要畫出蘭花幽香襲人、清脫純淨、卓爾不群的靜雅風骨。那完全是悟心、洗心的過程。看海闊筆下的蘭花,我似乎能夠感受到海闊寫蘭之時的心境和狀態。他不僅在畫蘭當中感受到的是心情的愉悅,同時也是在德行的參悟中,獲得了心靈的釋放,並在生命的沉浮積澱中釋放出生命的能量和活力。
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海闊的恩師,霍春陽先生在看到海闊花鳥畫作品時,評價道:敦厚,樸實,豪爽的西北漢子“堅持傳統繪畫藝術的學習,畫風質樸、凝鍊,用筆樸厚、工穩,如坐行楷,結構謹嚴、平正,絕無漶散之習。畫題乃平常所見,君子所衷,不作妖嬈張揚之態,此數端,與當今畫人之中尤為難得,故而,余期之以。以勉勵畫家在繪畫藝術長河中不斷進取。
作品作品
作品作品

作品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