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興[同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楊永興[同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楊永興,同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基本信息

教育經歷

1978-1982 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2-1985 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濕地生態與濕地環境方向碩士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2-1996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北京),濕地生態與濕地環境方向博士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導師:劉昌明院士、劉興土院士

1999-2000 美國杜克大學環境學院濕地研究中心(Wetlands Center,Duke University,USA),濕地生態與濕地環境、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理論與技術、污染水環境生態修複方向博士後與高級訪問學者。導師:國際濕地科學家協會前主席、杜克大學濕地研究中心主任Prof. Curtis Richardson教授

工作經歷

1985-1994 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沼澤研究室,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1995-1996 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長“特批”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97-1998 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所濕地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副處級主持工作)。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正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1998-1999 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濕地研究中心、濕地環境與濕地過程開放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主任(副處級,主持工作);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正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1999-2000 美國杜克大學環境學院濕地研究中心博士後,高級訪問學者。被國際生態學會遴選為第六屆國際濕地大會“濕地發育與演化”國際會議主席,在加拿大魁北克市籌辦、組織與主持大會。

2001-2003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大會主席,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主持生態研究所濕地環境與濕地過程開放實驗室,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3-2013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校內外學術及行政兼職:

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山西省永濟市人民政府伍姓湖污染水環境生態修復工程首席專家。

英國Landell Mills Ltd. 國際濕地恢復專家。

美國哈莫尼諮詢公司國際濕地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專家。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林業廳三江平原濕地恢復專家。

中國泥炭學會理事。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資源專業委員會理事。

上海市生態學會理事。

上海市水利學會灘涂與濕地委員會理事。

國際沼澤保護協會(IMCG)專家級會員。

曾擔任《濕地科學》與《中國地理科學》(英文版,SCI)編委。

現任《生態學報》責任副主編;現任美國漢斯出版社《世界生態學》、《套用生態學報》與《重慶大學學報》(英文版)編委。

生態學報、套用生態學報、生態學雜誌、環境科學、環境科學研究、環境工程學報、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山地學報、土壤學報、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復旦大學學報、重慶大學學報、湖南大學學報、海南大學學報等國內外近30多種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自然地理學(雙語),環境生態學(雙語),環境地。

學(雙語),自然地理實驗與實習。

碩士生課程:濕地科學與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前沿。

博士生課程:濕地科學與研究方法,環境生物與生態學。

曾主講濕地學、濕地學概論、濕地生態學、中國沼澤、濕地科學研究技術與方法、濕地生態與濕地環境研究技術與方法、綜合自然地理學等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學位課程。講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前沿-國際濕地科學研究最新進展專題等課程。

自然地理學(雙語);環境生態學(雙語);環境地學(雙語);自然地理學實驗與實習;濕地學;濕地科學研究技術與方法;環境生物與生態學等。

科研項目

近期完成的主要科研項目:

1. 人類活動干擾下若爾蓋高原沼澤退化微觀過程與機理研究(No:40771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8.01-2010.12,項目主持人。

2. 上海九段沙濕地生態系統主要營養元素循環與濕地退化過程研究(No.04DZ19302),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004.06- 2007.05,項目主持人。

3. 寧波市鎮海區河道生態整治研究-污染河水人工濕地生態處理技術研究,浙江省寧波市政府,2004.06-2006.05,項目主持人。

4. 小城鎮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小城鎮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部“十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小城鎮科技發展重大項目子項目,2004.01-2006,12,子項目主持人。

5. 小城鎮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受污染水體自然濕地生態修復技術研究,國家科技部"十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小城鎮科技發展重大項目子項目,2004.01-2006.12,子項目主持人。

6. 黃浦江、蘇州河水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及集成示範-黃浦江、蘇州河水自然濕地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子項目,2004.06-2006.12,子項目主持人。

7. 幾種主要濕地植物對重金屬Cd脅迫的適應性差異及其生理生化機制,同濟大學理科基金項目,2005.01-2006.12,主要參加人員。

8. 中國三江平原濕地保護,亞洲開發銀行(ADB)基金項目,2009. 08-2010.12,項目濕地恢復專家,主要參加人員,與英國Landell Mills Ltd合作,被英國方面聘為國際濕地恢復專家。

執行項目

1. 互花米草入侵與水環境污染脅迫下九段沙濕地退化微觀過程與機理研究(No:4117107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2.01-2015.12,項目主持人。

2. 山西省永濟市伍姓湖濕地及其入湖河流水環境污染與生態修復對策研究,山西省永濟市環境保護局,2010.11-2012.12.項目主持人。

3. 滇西北高原湖濱濕地退化過程與驅動機制研究,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項目,2010.05 - 2013.12.項目主持人。

4.山西省永濟市伍姓湖濕地及其入湖河流污染水環境生態修復工程可行性研究,山西省永濟市環境保護局項目,2010.11-2011.12.項目主持人。

代表學術論文
1. 楊永興.國際濕地科學研究的主要特點、進展與展望.地理科學 進展,2002,22(2),111-120.

2. 楊永興.國際濕地科學研究進展和中國濕地科學研究優先領域、展望.地球科學進展, 2002, 22 (4):508-514.

3. 楊永興.從魁北克2000-世紀濕地大事件活動看21世紀國際濕地科學研究的熱點與前沿.地理科學,2002.22(2):150-156.

4. 楊永興.劉長娥等.長江河口九段沙中沙互花米草濕地植物-土壤間營養元素含量灰色關聯分析.環境科學研究, 2011,24(1): 66- 72.

5. 楊永興, 劉長娥等.長江河口九段沙下沙濕地植物N、P、K的分布特徵與季節動態.生態學雜誌,2010,29(7):1277-1288.

6. 楊永興, 劉長娥等.長江河口九段沙上沙濕地蘆葦與土壤之間營養元素的灰色關聯分析.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19(11), 1294 -1301.

7. 楊永興, 劉長娥等.長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濕地生態系統N、P、K的循環特徵,生態學雜誌, 2009,28(02):223-230.

8. 楊永興, 劉長娥等.長江河口九段沙海三棱藨草濕地生態系統N、P、K的循環特徵,生態學雜誌, 2009,28(10).1977-1985.

9. 楊永興, 楊楊,劉長娥.濕地與濕地科學基本理論問題與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功能.景觀設計學,2009, 3, 14-17.

10. 楊永興,王世岩,何太蓉,田昆,楊波. 三江平原典型濕地生態系統生物量及其季節動態研究.中國草地. 2002,24(1).1-7.

11. 楊永興.小興安嶺東部全新世森林沼澤形成、發育與古環境變化.海洋與湖沼, 2003, 34(1):74-81.

12. 楊永興.8.0 ka B.P以來三江平原北部沼澤發育和古環境演變研究.地理科學,2003,23(1).32-38.

13. 楊永興.小興安嶺東部9.0Ka以來沼澤演化與古環境演變研究.山地學報,2003,20(2):129-134.

14. 楊永興.黃錫疇等.西遼河平原東部沼澤發育與中全新世早期以來古環境演變.地理科學,2001,21(3) :242-249.

15. 楊永興.若爾蓋高原生態環境惡化與沼澤退化及其形成機制,山地學報.1999,17(4): 318-323.

16. 楊永興.人類活動干擾對若爾蓋高原沼澤土、泥炭土影響的研究.資源科學,2001,23(2):37-41.

17. 楊永興,何太蓉,王世岩,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磷、鉀分布特徵及季節動態研究.套用生態學報, 2001,12(4): 522-526.

18. 楊永興.若爾蓋高原生態環境惡化與沼澤退化及其形成機制.山地學報,1999,17(4),318-323.

19. 楊永興,王世岩,何太蓉,田昆,楊波.三江平原典型濕地生態系統生物量及其季節動態研究.中國草地, 2002,1:1-7.

20. 楊永興,楊玉娟,龐志平等. 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沼澤生態系統火生態效應研究. 海洋與湖沼,1995.26(6):610-618.

21. 楊永興,劉興土,韓順正,楊富億等. 三江平原沼澤區“稻-葦-魚”複合生態系統生態效益研究.地理科學,1993,13(1):43-48.

22. 楊永興. 三江平原沼澤發育與晚更新世末期以來古地理環境演變的研究. 海洋與湖沼.1990.21(1):27-38.

23. 楊永興.三江平原沼澤的生態分類.地理研究,1988,7(1):27-35.

24. 楊永興,吳玲玲,趙桂瑜等.上海市崇明東灘濕地生態服務功能、濕地退化與保護對策.現代城市研究,2004,12:10-12.

25. 王世岩,楊永興. 三江平原小葉章枯落物分解動態及其分解殘留物中磷素季節動態. 中國草地,2006,(6):6-10.

26. 王世岩、楊永興.三江平原典型類型濕地土壤溫度變化及其影響因子分析.地理研究,2003,22(3):389-396.

27. 趙桂瑜,楊永興等.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脫氮機理研究進展.四川環境,2005,24(5):64-67.

28. 趙桂瑜,楊永興等.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工藝設計研究.四川環境,2005,24(6):24-29 .

29. 韓大勇,楊永興(通訊作者),楊楊,李珂. 放牧干擾下若爾蓋高原沼澤濕地植被種類組成及演替模式. 生態學報,2011,31(20): 5946-5595.

30. 李珂,楊永興(通訊作者),楊楊,韓大勇. 放牧脅迫下若爾蓋高原沼澤退化特徵及其影響因子. 生態學報,2011,31(20): 5956- 5969.

31. 韓大勇,楊永興(通訊作者),楊楊,李珂,楊宇明,田昆、張昌兵.濕地退化研究進展.生態學報,2012,32(4): (待刊).

32. 李珂,楊永興(通訊作者)等.中國高原濕地退化與恢復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2011,11,6714-6716,6719.

33. 劉長娥, 楊永興(通訊作者).九段沙蘆葦濕地生態系統N、P、K的循環特徵.生態學雜誌, 2008 27(3),418-424.

34. 劉長娥, 楊永興(通訊作者)等.九段沙上沙濕地植物N、P、K的分布特徵與季節動態.生態學雜誌,2008,27(11), 1876-1882.

35. 劉長娥, 楊永興(通訊作者)等.九段沙中沙濕地植物磷元素的分布積累與動態,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36(11), 1537-1541.

36. 劉長娥, 楊永興(通訊作者)等.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濕地植物與土壤間營養元素含量的灰色關聯分析.環境科學研究, 2008, 21(04), 145-150.

37. 劉長娥, 楊永興(通訊作者)等.九段沙上沙濕地植物鉀元素的分布、積累與動態.濕地科學,2008,6(2),185-191.

38. 何太蓉; 楊永興.三江平原濕地植物群落P、K的積累、動態及其生物循環.海洋與湖沼,2006,37(2):178-183.

39. 何太蓉,李賢良,楊達源,楊永興. 三江平原草甸白漿土P、K養分含量特徵及影響因素,環境科學,2004.25(1):133-137.

40. 張玉蘭,楊永興.中全新世以來黑龍江同江地區的孢粉組合與植被、氣候演化。地理科學,2002(4):426-429。

41. 王世岩,楊永興,楊波.我國濕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探析.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5,13(2):176-178.

42. 楊富億,楊永興.黑龍江中上游水電梯級開發對商品魚資源的影響.自然資源,1995,3:68-73.

43. 楊富義,楊永興.第二松花江流域水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1994,3:20-25.

44. 鄧茂林, 田 昆, 楊永興, 王進瓊.高原濕地若爾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觀變化及其驅動力.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0,26(1): 58-62.

45. 田 昆,莫劍鋒,陸 梅,常鳳來.楊永興.人為活動對雲南納帕海濕地土壤碳氮變化的影響.土壤學報,2004,41(5):681-686.

46. 田 昆,陳寶昆,貝榮塔,羅開華,王有位.楊永興.In-situ方法在研究退化土壤氮庫時空變化中的套用.生態學報,2003,23,(9):1937-1943.

47. 田 昆,莫劍鋒,陸 梅,常鳳來.楊永興.瀾滄江上游典型區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性狀.山地學報,2004, 22 (1):87-91.

48. 田 昆,陸 梅,常鳳來,莫劍鋒,黎良才.楊永興.雲南納帕海岩溶濕地生態環境變化及驅動機制.湖泊科學,2004,16(1):35 -42.

獲獎記錄

2010-2011學年獨立講授的自然地理學(雙語)課程被評為同濟大學課堂教學具有特色的雙語教學課程。2009年榮獲同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學優秀三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