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從義

楊從義,生卒年月不詳,南宋天興(今陝西鳳翔)人。靖康中應募,從吳玠立功,授金州總管知洋州事,在地方興辦學校,振作士類,重農政,修水利,通運輸,疏險灘。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從義,(1089—1167),字子和,南宋天興(今陝西鳳翔)人。靖康中應募,從吳玠立功,授金州總管知洋州事,在地方興辦學校,振作士類,重農政,修水利,通運輸,疏險灘。紹興間,宣撫使岳飛,建議敕封鳳凰山昭烈公為水神,實為宿將據守,以備攻討。迄至紹熙元年,廟貌傾圮,往返觀瞻,神色楸然,乃命金州漢陰縣主管勸農田公事何躛重修,是年八月興工,第二年冬竣工,並令具碑文以紀其事。

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楊從義應募原州(治今甘肅省鎮原縣),積功升隊將。

紹興元年(1131)五月和十月,金軍十餘萬先後兩次攻打和尚原(今大散關以東),楊從義守神岔,與金兵大戰,擒敵酋潑察胡郎君,俘斬千餘人。

紹興四年(1234),金兵攻入大散關,欲取漢中、巴蜀,至殺金坪,全蜀震動,時從義隨吳?扼守殺金坪(在今甘肅省徽縣境)第二線堡壘,一日三戰,殺敵甚眾。萬人敵堡統領姚仲負重傷,從義代之,鏖戰五日,所向披靡。虜遁。

主要經歷

紹興五年,從義任洋州(今洋縣)知州,兼管內安撫司公事。洋州西(今?水河東岸)有八堰,久廢不治,從義皆修治之,至今仍稱楊填堰,灌溉洋縣、城固縣田五千餘頃。又增營田十四屯,公私以濟。宣撫處置使報告朝廷,朝廷予以褒獎。

紹興十一年(1141)七月,從義隨統制楊政,與金兵先戰於石鼻寨(寶雞縣西),俘敵軍首領珍珠孛?;再戰於和尚原,從義率千人先登,鼓譟?進,從天將明直戰到黃昏,金兵大敗。以功升統制。

紹興三十一年(1161),吳?遣從義規取大散關。從義視形勢難以力奪,只宜智取,乃盡易旗幟,夜增火鼓,示不可測,金兵亦增強守備,轉運糧草,為持久計。吳?親攻德順(今甘肅靜寧縣),以分虜勢,金帥合喜果分兵應援。紹興三十二年閏二月,從義遣兵驚擾敵寨,斷其餉道,焚東西二山樓櫓,全軍擂鼓吶喊,聲震山谷,金兵驚駭,棄關而逃,從義進占和尚原。第二天,金兵復來,從義領兵迎擊。時風雨雹霧大作,天昏地暗,敵軍頭領中箭大敗而逃。寶雞金兵盡焚大寨,退保鳳翔。從義以功升和州(今甘肅省臨夏縣西北)防禦史,賜爵安康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七百戶,實封百戶。

孝宗隆慶三年(1165),吳?鎮漢中,令從義復任洋州知州,洋人舉酒相賀,老幼歡迎,不絕於路。從義暇日讀《留侯》,慕之,銳意求退。皇上任命他為台州(今淅江臨海縣)崇道觀提舉,在梁(州,治今漢台區)、洋(州,今洋縣)之間擇地安居。隆慶五年二月十八日以疾終,年78歲,葬於城固縣?水河東丁家村楊填堰側,今墓猶存。從義性寬厚,不以其貴驕人。軍旅之暇,採集諸史百家,輯《兵要事類》凡三十卷,行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