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虎

楊建虎

楊建虎 別署祥上居士,1982年生於山西定襄。2006年畢業於太原師範學院書法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建虎 楊建虎

楊建虎 別署祥上居士,1982年生於山西定襄。2006年畢業於太原師範學院書法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師從邱振中教授攻讀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博士學位。鹹陽師範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教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品參展

楊建虎書法 楊建虎書法

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

全國第六屆楹聯書法展

作品獲獎

楊建虎篆刻 楊建虎篆刻

教育部主辦“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專業組獲一等獎

“福彩杯”山西省首屆印社篆刻藝術作品聯展獲獎

山西省第八屆書法篆刻展獲獎

陝西省文聯“憶成就·展風采·促和諧”書法展獲二等獎。

人物簡介

楊建虎 楊建虎

楊建虎:20世紀70年代出生,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創作。曾在《詩刊》、《人民文學》、《青年文學》、《十月》、《星星》詩刊、《綠風》詩刊、《詩潮》、《揚子江》詩刊、《中國詩人》、《詩歌月刊》、《散文詩》、《詩探索》、《中國鐵路文學》、《香港文學》、《朔方》、《飛天》、《黃河文學》、《青島文學》、《延安文學》、《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詩文多篇。作品入選《詩選刊》、《青年文摘》及多種文學選本。著有詩集《閃電中的花園》。

主要作品

詩集《閃電中的花園》。

詩歌作品

藍,或者更深的藍(五首)

我需要把眾多的藍留住——

九月的咖啡廳,藍玻璃罩著幽幽的藍

一朵花,在桌上亮著

那么寧靜、孤寂、動人

藍,或者更深的藍

堅持自己的沉默

我和你,在藍色的空間裡

保持著彼此的憂傷

這也許是最後的色彩——

如此低矮、沉重,似追趕而來的日子

而我們蒙塵的心

此刻,正一滴一滴燃燒著藍色的眼淚

有什麼還能留住那些遠去的歡樂

我無力辯白,當深深的藍即將封住愛和光亮

有什麼還能留住那些——

漸漸寂滅的詩歌之火

風在我的體內跑起來

無須猜測,在秋天

透明的雨落下來,而風還在吹

自然如此深沉、廣闊。塵埃收縮

在我身體的內部

天上鷹飛,風呼嘯著

傍晚來臨的時候,白晝漸漸消退

我在鄉野的田埂邊

讀風讀雨,讀飄動的炊煙

看一隻蝴蝶在風中翻飛

它構成了許多虛幻的回憶

像一個華麗的辭令,風在身體的草坡上奔跑

像吹著一首詩,靈魂的暗夜裡

寂靜與芬芳混合著秋日特有的氣息

我不用再強調,當一本舊書被風翻起

我會說:那些精彩的章節,已漸漸沉寂

我完全相信,在秋天

風在我的體內已經奔跑起來

那些潮濕或漸趨寒冷的日子

我會用心把它們過好

流年

這些菊花,已經在山坡枯萎、飄散

我看到,村莊在霧中熟睡

田地荒蕪,空氣中瀰漫著抑鬱而灰濛的氣息

母親的鋤頭,向土地的更深處挖掘

這些時光,已經高過草垛和山頭

心事如此浩茫,一隻折翅的鳥兒停在枝頭

許多遺忘的時間紛涌而至

故鄉衰老的容顏

正被時間的光芒擦亮

試著

家在更遠的地方——

天漸漸暗了下來,我是一個背井離鄉的人

許多個黃昏和夜晚

我試著找到一條寬廣的河流

試著枕著濤聲

聽河水流向家園的方向

一座荒涼的小城裡,停泊著疲憊的夢想

此生,我的愛情像冬日夜晚天空中的月亮

冰冷、哀婉,閃著冷清的光

眾多事物從眼前掠過,像風一樣

近處的山坡,遠處的平川

似乎行將過去。這樣的時刻

喧譁散去。月光照著深深的庭院

天空簇擁著星星。這樣的時刻

我試著搜尋遠去的記憶

試著,在點點燈火閃爍的背景里

打撈心中的傳說

風聲過耳

風吹過來

我聽見青草梳理秀髮的聲音

每一根青草,都豎著耳朵

聽風的吟唱穿過空蕩的田野

大地的琴弦似被風輕輕地撥動

這人間的合聲演奏多么和諧統一

而在漫長的等待中

我也會在暮色中悵望遠方

當然,還保留著一雙傾聽的耳朵

大地的深處,落英繽紛

挪用的青春,已經被風寫進

慌亂的章節

人物訪談

楊建虎訪談錄:感受另一種呼吸

初秋的一個午後,我和詩人楊建虎相遇在城市的風中,陽光緩緩落下來,透過茫茫的風塵,我似乎看到,楊建虎還在孤守,他期望尋到鷹眼中最後的詞語…… 問:你是何時開始詩歌創作的,是什麼觸動你詩歌創作的源泉? 答:也許我是命中注定的遲到者,雖然我對於詩歌的夢想在上中學時就開始孕育了,但真正發表第一首詩則是在1992年的一張《寧夏青年報》上,這首詩叫《面對讀詩的朋友》,詩雖然幼稚,但那時我開始意識到我應該是一個精神上的勞作者,我崇尚創造的歡樂,於是我開始了自己的寫作。 問:在詩歌創作上,誰對你產生過比較大的影響? 答:從哪兒說起呢?最初打動我的大該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吧,上中學時我把泰戈爾的詩集《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一句一句抄在筆記本上,在無數個清晨和夜晚,我獨自閱讀,享受無法說清的愉悅。以後便撞進歌德、聶魯達、惠特曼、帕斯、里爾克等的世界。尤其是里爾克,他讓我達到了心靈上的一種默契,我感到了現代詩歌的神秘氣息。那是一種憂鬱的神秘,讓人著迷又感到意外。近代,俄羅斯“白銀時代”的詩人給我的靈魂又帶來了無比的欣悅,如索羅維約夫·茨維塔耶娃·曼德爾什塔坶、帕斯捷爾納克等人的詩,都對我的詩歌觀念帶來了衝擊,使我的詩歌夢想繼續上升。當然,除國過西方詩人的影響外,中國詩人的影響卻是潛在的,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到海子的詩,如一條蜿蜒的河流沖刷著我精神的河床。記得上大學時,我能將《詩經》中的上百首詩歌背誦下來。而在當代,我最喜歡的詩人還是海子。 問:你如何看待當今中國詩壇? 答:詩意的喪失,在當今已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很大程度上也在標明現代人理想和激情的喪失。很少有人坐下來磨洗自己心中的詩歌,很少有人來關心曾經感動過我們的詩人和詩歌。高科技和工業文明正以其精湛的視聽技術掠走了人們的眼睛和耳朵,很少有人會充滿激情地進入詩的柵欄而歌而舞了。而一批詩人們玩弄形式,玩弄語言,傾向於媚俗,這一切使人越來越厭煩。對諸如知識分子寫作、民間寫作、下半身們的自我標榜和論爭,我不大感興趣。同時,當我看到網路上一些泥沙俱下的詩歌時,更讓人感到了中國詩壇的可悲。在我看來,詩歌就是詩歌,她永遠是高貴而又神聖的,我在詩歌創作中最基本的態度是遠離詩壇,不斷接進詩歌本身。 問:在詩歌的聲音越來越弱的今天,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創作? 答:我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我常常一個人仰望天空中的飛鳥而陷入遐想。或許命定了我是一個可憐的理想主義者,但骨子裡的感傷、軟弱和善良卻只教會了我對生命的敬畏和珍重。我坐下來寫作,是因為我逃避不了腳下這片蒼涼的土地。我的歡樂、我的苦惱、我的追求、我的愛情都和我存在的環境產生了必然的聯繫。而寫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靈的需要。冥冥之中,我感到詩歌是一種飛翔的事物,她負載著我的愛情、夢想及靈魂的內在需要。而寫詩,是我苦苦尋找的另一種生活方式,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情感和語言的雙重冒險。在持續的寫作中,我常常感到孤獨。憂鬱和虛空,靈魂的屋頂缺少瓦片,雨水不久便滴落於心頭。這種時候,我就很不明白寫作的終極目的到底是什麼,所以我想,真正的寫作不為一點什麼,它大概就是由於生命的需求。雖然我也曾失望過、悲觀過,但在大數情況下,我還是深深面向內心世界仰視人類生命的苦難和歡樂。在偉大的生命的故鄉,我一邊行走,一邊歌唱,祈求詩的誕生。後來我欣慰地發現,我的寫作和人民的生活,思想以及人類的向上幸福等等有了一定的聯繫。我想我是在感受著另外一種呼吸,如里爾克說的那樣: 在真理中歌唱是另一種呼吸 它不為一切,它是神靈,是一陣風。 簡 介: 楊建虎:20世紀70年代出生,1992年開始創作。曾在《詩刊》、《人民文學》、《青年文學》、《十月》、《星星》、《綠風》、《朔方》等刊發表詩文多篇.作品入選《2000年中國最佳抒情詩》、《中國詩選》、《詩選刊》、《詞語的盛宴》等選本。固原日報社工作。
銀川晚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