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堃[中國當代民族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

楊堃[中國當代民族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

楊堃(1901年10月8日~1998年7月26日),又名楊象乾、楊赤民。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生於河北省大名縣。中國當代民族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堃(1901~1997),男,漢族。著名民族學家、民俗學家、教授。曾用名楊赤民,筆名有張好禮楊念基等。

人物經歷

楊堃楊堃
1901年10月8日,楊堃出生於河北省大名縣一個農民家庭。十二歲入大名縣第二高等國小,十五歲入大名中學,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產生了“新學"可以救國的思想,認為西方的社會學或許是救治中國社會弊端的良藥。1920年,楊堃高中畢業,考入保定直隸省立農業專門學校留法預備班,1921年暑期,預備班結業,楊堃以名列甲等第三的成績留學法國里昂的中法大學。1923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改名楊赤民,不久,國共第一次合作,楊堃加入國民黨,被選為國民黨駐法總支部里昂支部的宣傳委員,後又被選為駐法總支部代表大會裡昂支部代表,在巴黎召開的代表大會中被選為駐法總支部宣傳委員。當時,楊堃參加了很多政治活動,到處宣傳中國革命。中法大學社會系設在哲學系,楊堃覺得記筆記有一定困難,因此,便決定先學理科,取得了理科碩士學位。1926年暑假後,楊堃轉入文科,從師漢學家古恆教授,著手準備撰寫文科博士論文。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以國民黨名義聲討蔣介石。“七·一五”汪精衛叛變革命,楊堃立即退出國民黨,並與人一道解散了國民黨駐法總支部和里昂支部,為了能繼續撰寫博士論文,不致影響自己學術上的深造,楊堃接著退出了共青團。1928年底完成博士論文初稿《祖先崇拜在中國家族、社會中的地位》。接著楊堃赴巴黎大學進修,從師著名漢學家、社會學家、神話專家葛蘭言教授,隨後又到巴黎大學民族學學院攻讀民族學、體質人類學、語言學和史前考古等課程。同時,還在巴黎高等學術實習學校聽“原始宗教"課,又在巴黎民族學博物館實習。1929年撰寫《在法國怎樣學社會學》,同時撰寫《法國社會學家訪問記》。在法期間,楊堃曾利用假期到歐洲各國旅行,參觀了幾個較大的民族學博物館和民俗學博物館,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增強了研究民族學和民俗學的興趣和信心,1930年夏楊堃回到里昂,獲得里昂大學文科博士學位。同時,與張若名女士結婚。
1931年初,楊堃與張若名回到北平。楊堃先在河北大學農學院任教,接著先後在國立北平大學法商學院、國立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國立北平師範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中法大學孔德學院社會科學系和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等處任教,主要講授社會進化史、社會學、普通人類學和民族學諸課程。任教期間楊堃除闡述法國社會學派的理論和方法外,也將自己觀察和訪問的體會加選了講義和論文之內,並運用法國民族學派的調查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實際調查。回國初期,先後翻譯了《法國現代社會學》、《汪繼乃波民俗學》、《中國古代的節氣與歌謠》等論著,先後參加《鞭策周刊》《西北研究》、《社會學刊》等刊物的編輯工作,為《社會學辭典》〈孫本文主編〉撰寫民族學、民俗學等方面辭條數萬字,1934年,楊堃等人發起成立了中國民族學會,後任民族學會《民族學報》的編委。1937年,到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原始社會學、當代社會學學說等課。接著,出版和發表了一系列民俗學、民族學論著,如《社會學文存》〈1938年〉、《中國家族中的祖先崇拜》〈1939年〉、《中國兒童生活之民俗學的研究》〈與張若名合作1939年〉、《葛蘭言中國學研究導論》(1939年)、《社會發展史鳥瞰》〈1939年〉《民俗學與民族學》〈1940年〉等。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燕大關門,楊堃到北平中法漢學研究所作民俗學專任研究員,負責民族學小組工作,擔任《民俗季刊》編委,撰寫發表了《民俗學與社會學》、《灶神考》等論著,後因人事關係辭去專任研究員職務,到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1947年寒假,到雲南大學任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開始民族學的三地調查工作。1947年暑假,加入雲南地下黨領導的民眾組織——“新民主主義者聯盟",被選為“新聯"教授會小組長。抗戰勝利後,楊堃的主要論著有:《論中國的母系社會制度》〈1945年〉、《我國民俗運動史略》〈1948年〉、《雲南農襯》〈1949年〉等。
解放後,楊堃致力於建設新中國的民族學。1951年暑假,與劉堯漢帶領雲南大學社會學系學生到武定民族地區實習、蒐集了許多資科,撰寫了調查報告。1953年,轉入歷史系任教授並任雲南民族史研究室主任。1954年,參加雲南省的民族識別工作,寫有總結報告。1956年參加雲南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工作,撰寫了調查報告。1959年,參加了雲南彝族簡志的編寫工作。1960年,參加四川大涼山彝族的調查工作,寫有《涼山彝族的手工業》。1966年到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對哈尼族進行調查,寫有《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哈尼族的宗教生活》的調查報告,十多年的調查工作、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先後撰寫了《什麼是民族學》〈1957〉、《試論恩格斯關於勞動創造人類的學說》〈1957〉、《關於摩爾根的原始社會分期法的重新估價問題》〈1964〉等文。
文革期間,楊堃被抄家批鬥、關牛棚。他的大部分圖書資料、讀書卡片和手稿都遺失了。儘管身處逆境,仍繼續思考民族學的問題。打倒“四人幫"後,楊堃調到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工作,兼在北師大、中央民院授課,講《民族學概論》。相繼出版了《民族與民族學》〈1983年〉、《民族學概論》〈1984年〉、《原始社會發展史》〈1986年〉等專著,發表《論人類起源學的幾個問題》〈1979年〉、《試論原始社會的分期問題》〈1980年〉、《關於神話學與民族學的幾個問題》〈1982年〉、《中國民俗學運動史略》〈1982年〉、《民俗學和民族學》〈1983年〉、《民俗學的歷史(1983年)、《論神話的起源與發展》〈1985年〉、《女媧考》〈1986年〉等論文,楊堃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中國神話學會顧問、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等職。199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研究建樹

中國民族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又名楊象乾、楊赤民。生於河北大名。1921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就讀於法國里昂中法大學 、巴黎大學,獲理科碩士和文科博士學位。1931年回國,先後在河北大學、中法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華北大學、雲南大學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在北平中法漢學研究所任研究員,還曾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族學會,並任《民族學研究集刊》特約撰述人。這期間他的著作有《人類學大綱》、《民族學與人類學》、《灶神考》、《中國兒童生活之民俗學的研究》(法文版)、《葛蘭言研究導論》、《法國民族學之過去與現在》、《莫斯教授的社會學學說與方法論》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多次深入彝族白族傣族苗族佤族哈尼族居住地區,進行民族識別和實地考察。20世紀50年代撰寫的《什麼是民族學》、《試論恩格斯關於勞動創造人類的學說》等文,是中國較早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民族學和人類起源論的著作。還著有《民族學概論》、《民族與民族學》、《民族學調查方法》、《原始社會發展史》等。楊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並任中國民族學會、中國社會學會、中國人類學學會、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的顧問和中國民俗學學會副理事長。楊堃/主任醫師、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