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聖

楊光聖

楊光聖,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為作物遺傳育種、生物技術。1987.09-2009.9,一直在華中農業大學任教,現為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簡介

男,1962年生。1987年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98年獲得本專業博士學位。

一直從事油菜雜種優勢利用研究與優質雜交油菜新品種選育,先後多次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英國John Innes Center進修或合作研究,現為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油菜諮詢機構理事。先後主持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和博士點基金、科技部成果轉化基金等科研課題20餘項。發現了甘藍型油菜生態型雄性不育兩用系,提出了"植物細胞核+細胞質雄性不育"的科學構想,並依據此構想創建出了油菜細胞核+細胞質雄性不育體系。在甘藍型油菜中發現"天然孤雄生殖"現象,在油菜生殖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開展油菜雄性不育的分類研究建立了油菜雄性不育分類技術體系;建立了將常規育種方法與現代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出高耐菌核病的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系;主持選育出雜交油菜新品種14個,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省級一等獎4項,部省級二等獎2項。1997年獲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2002年獲得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稱號。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新創建甘藍型油菜GCMS雄性不育系花葯發育的解剖學研究(項目編號:39570044),1996-1998,8萬元,已完成。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傾斜項目(第二主持人):油菜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套用基礎研究(項目編號:39770466),  1998-2000, 35萬元,已完成。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藍型油菜顯性細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及其恢復基因的遺傳定位(項目編號:30080012),2002-2003,14萬元,已完成。

(4) 國家973計畫:雜種優勢利用的新途徑及其分子機理(項目編號:2001CB108807),2002-2004,75萬元,正在進行。

(5) 國家863計畫:油菜雜種優勢利用與優質超高產新品種培育(項目編號:

2001AA241111),2001-2003,45萬元,已完成。

(6) 國家863計畫: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統與優質超高產新品種培育(項目編號:

2002AA207009),2002-2005,75萬元,正在進行。

(7)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油菜顯性細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及其恢復基因的遺傳定位與套用(項目編號:20010504002),2002-2004,5萬元,已完成。

(8) 農業部農業結構調整重大專項:高產、優質、高油份、多抗(耐)病油菜新品種(組合)及專用飼料油菜新品種選育,2002-2004,50萬元,已完成。

(9) 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優質雜交油菜H9908、H9909新組合,2002-2003,60萬元,已完成。

(10) 農作物新品種後補助:優質超高產新品種“新油15號”,2003-2004,10萬元,正在進行。

(11) 國家重點新產品推廣計畫:高產優質雜交油菜“華雜6號”,2003-2005,20萬元,正在進行。

(12) 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 高產優質(單雙低)抗(耐)病雜交油菜新組合選育(項目編號: 85-03-03-02),  1991-1995, 10萬元,已完成。

(13)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 創建甘藍型油菜細胞核+細胞質雄性不育源和恢復源材料的研究(項目編號:  96-002-02-13-3), 1996-2000, 7.5萬元,已完成。

(14)國家攀登計畫(第二主持人): 油菜雄性不育性及其恢復基因遺傳的研究(項目編號: PD-X2-5-2),  1993-1998, 20萬元,已完成。

(15)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2000-2001,12萬元,已完成。

(16)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2001-2003,30萬元,已完成。

(17)湖北省111人才基金:2002-2003, 1萬元, 已完成。

(18)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藍型油菜細胞核+細胞質雄性不育的遺傳(項目編號:95J08), 1996-1998,  1.8萬元,已完成。

(19)湖北省重點科技計畫項目:

甘藍型油菜雙低生態型細胞質雄性不育兩系雜種的選育(項目編號:991P0801)1999-2001, 9萬元,已完成。

(20)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育油菜顯性細胞核雄性不育三系及其雜交種(項目編號:2000J110),2001-2003,10萬元,已完成。

(21)橫向科研項目: 甘藍型油菜雙低兩系雜種的選育, 1999-2005, 每年2萬元,正在進行。

(22)歐共體項目(第二主持人):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oilseed rape(項目編號:IC18-CT97-0172), 1997-2001,  110400 ECU(歐元),已完成。

(22)國際合作項目(第二主持人)(日本三菱植物工程研究所): 甘藍型油菜Kos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的選育,  從1997年開始,每年1萬美元,正在進行。

(23)農作物新品種後補助: 優質專用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華油雜9號”,2004-2006,10萬元,正在進行。

(24)農作物新品種後補助: 優質專用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華油雜10號”,2005-2007,10萬元,正在進行。

(25)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超高產優質抗(耐)病雜交油菜H9901(擬定名華雜8號)中試與示範,2003-2006,正在進行。

(26)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生物技術輔助選育優質油菜新品種華油雜9號和華雙4號中試與示範,2004-2007,正在進行。

(27)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生物技術輔助選育優質油菜新品種華雙5號和華油雜10號中試與示範,2005-2008,正在進行。

(28)國家重點新產品計畫:分子標記輔助選育超級雜交油菜“華油雜9號”,2005-2008,正在進行。

(29)武漢五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雜交油菜新品種選育,2005-2009,正在進行。

(30)武漢聯農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雜交油菜親本繁殖,2004-2009,正在進行。

獲獎情況

1. “甘藍型油菜細胞核+細胞質雄性不育體系的創建、研究與利用”獲2003年湖北省科技發明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2. “甘藍型油菜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的發現與研究”獲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

3. “甘藍型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三系雜種華雜2號的選育與套用”獲1995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

4. “油菜波里馬雄性不育系及其優質雜種的研究、選育與利用”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二)。

5. “雙低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華雜3號等品種的選育與推廣”獲1996年首屆億利達科技獎(排名第三)。

6. “雙低雜交油菜華雜3號及套用技術開發”獲1998年農業部豐收

獎二等獎(排名第三)。

7. “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雜種華雜4號的選育與套用”獲2001年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二)。

8. “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雜種華雜4號的選育與套用”獲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9. 1994年獲由國家人事部、中央組織部和中國科協三家聯合授予的“中國青年科技獎”。

10. 199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1. 1998年入選湖北省“111”人才工程。

12. 1999年獲中國農學會首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稱號。

13. 1999年入選農業部人才培養“神農計畫”。

14. 1999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15. 2000年獲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基金”資助。

16. 2002年獲教育部“骨幹教師計畫”資助。

17. 2001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師稱號。

18. 2001年獲團中央“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

19.2002年獲武漢市“傑出青年科技創新獎”。

專利情況

1. “油菜細胞核+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選育方法”於1998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93109219.1)(第一完成人)

2. “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選育方法”於1998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94119115.x)(第二完成人)

3. “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系同核保持系選育方法”於2002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98121741.9)(第一完成人)

4. “甘藍型油菜細胞質生態型雄性不育兩系選育方法”於2003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99116504.7)(第一完成人)。

5. 油菜光敏感雄性不育系及其雜交種選育方法(01106599.0)(第一完成人)。

6. 用於油菜雜優利用的隱性細胞核+生態型細胞質雄性不育兩系選育方法(01114271.5)(第一完成人)。

7. 一種生態型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兩系雜種種子生產方法(01114272.3)(第一完成人)。

8. 提高油菜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制種產量和純度的方法(01114273.1)(第一完成人)。

9. 一種選育黃籽高含油量油菜品種或細胞核雄性不育系的方法(02138779.6)(第一完成人)。

10. 一種選育甘藍型油菜顯性細胞核雄性不育純合兩用系的方法(200410012826.6)(第一完成人)。

品種情況

1. 華油雜5號:通過湖北、河南和安徽省品種審定。

2. 華油雜6號:通過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和全國品種審定。

3. 華油雜8號:通過湖北省和全國品種審定。

4. 華油雜9號:通過湖北省和全國品種審定。

5. 華油雜10號:通過全國品種審定。

6. 華油雜11號:通過全國品種審定。

7. 華油雜12號:通過湖北省和全國品種審定。

8. 華油雜13號:通過全國品種審定。

9. 華油雜14號:通過全國品種審定。

10. 華皖油4號:通過安徽省和全國品種審定。

11. 華油雜3531:通過全國品種審定。

12. 華贛油1號:通過江西省品種審定。

13. 華浙油1號:通過浙江省品種審定。

14. 新油15號: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品種審定。

15. 華協2號: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品種審定。

個人作品

1. Yang Guangsheng,Fu Tingdong. 1990. The inheritance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Breeding, 104:121-124.

2. Yang Guangsheng,Fu Tingdong, 1995.Establishment of genic

an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three line systems of Brassica

napus. Proc. 9th Inter. Rapeseed Cong. 1:58-90

3.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1996.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oil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Cruciferae

Newsletter, 18:56-57

4.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Transference of Xishuibai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from oil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to

vegetable Brassica campestris. Cruciferae Newsletter,1996,

18:54-55

5.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Ma Chaozhi, Yang Xiaoniu.

Establishment of a random mating population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restorers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Breeding, 1996,116:184-192

6.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Genetic inverstigation of

three lines with thre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L. Plant Breeding, 1997,116:296-298

7.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Gregory G. Brown.

Classification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systems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and Brassica campestris L.). Acta

Horticulturae, 1998, 459:275-280

8. Yang Guangsheng,Duan Zhihong,Fu Tingdong.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way of utilizing pol CMS for hybrid breeding in

Brassica napus.Proc.10th Inter.Rapeseed Cong. 1999.(光碟)

9. Yang Guangsheng,Chen Changbin,Zhou Guolin 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four self-incompatible lines in Brassica

napus.Plant Breeding, 2001,120:57-61

10.

11.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1994. Spontaneous

androgenesis in Brassica napus L.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13(1):93-98

12.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Gregory G. Brown. Genetic

investigation on 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system in

oil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L. 作物學報,1998, 24(6):705 -710

13.

14.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Yang Xiaoniu. Studies on

“three line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developed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Breeding, 1990, 104:115-120.

15.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Some inverstigation on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Eucarpia

Cruciferae Newsletter, 1990, (12):46-47

16.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General statement on the

studies and utilization of rapeseed heterosis in China.

Cruciferae Newsletter, 1991, Nos. 14/15: 26-28.

17.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rapese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 three lines ”. Cruciferae

Newsletter, 1991, Nos.14/15:38-39.

18.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Yang Xiaoniu. The heterosis,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effect, and recurrent selection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restorers in Brassica napus L. Proc.

8th. Inter. Rapeseed Congress, 1:88-94. 1991.

19. Fu Tingdong,Si Ping,Yang Xiaoniu,Yang Guangsheng.

Qvercoming self-incompatibility of Brassica napus by

salt(NaCl) spray. Plant Breeding, 1992, 109(3):255-258.

20.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Yang Xiaoniu, Ma Chaozhi.

Discovery,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of Brassica napu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95, 5(2):169-177

21.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Rapeseed heterosis breeding

in China. Proc. 9th Inter. Rapeseed Cong. 1995, 1:119-121

22. Fu Tingdong,Yang Xiaoniu,Yang Guangsheng. Heterosis

breeding of self-incompatibility in Brassica napus. Proc. 9th

Inter. Rapeseed Cong. 1995, 1:86-88

23. Fu Tingdong, Yang Guangsheng,Yang Xiaoniu and Ma

Chaozhi.Rapeseed varieties and Improvement in China.GCIRC

Bulletin,1997,No.14:90-95

24. Lu G Y, Yang G S, Fu T D. Molecular mapping of a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ity gene(Ms)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Plant breeding, 2004, 123:1-4.

25.

26. Junxia Wang,Guangsheng Yang,Tingdong Fu,Jinling Meng.

2000.Development of PCR-based markers linked to the fertility

restorer gene for the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Acta Genetic Sinica,

27(11):1012-101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