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元[上海海事大學自殺研究生]

楊元元[上海海事大學自殺研究生]

楊元元(1979年11月-2009年11月),女,上海海事大學2009級法學系海商法研究生。2009年11月26日,楊元元被發現在宿舍衛生間內用毛巾上吊自殺。

基本信息

背景

2009年11月25日,上海海事大學2009級法學系研究生楊元元像往常一樣起床,那天她沒有住在宿舍,而是陪著媽媽住在海事小區剛租來的出租房裡,她告訴母親,“地上好冷,我去找學校去,我們還是要住回學校宿舍去。”
這是楊元元30歲生命的最後一天,第二天凌晨,她被發現在宿舍衛生間用兩條系在一起的毛巾將身體懸掛在衛生間水龍頭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半個月後,網路上出現帖子直指海事大學刻意隱瞞楊元元死亡真相,指海事大學強行攆走住在女兒宿舍里的楊元元母親導致楊元元精神崩潰。儘管校方強調,帖子內容和事實嚴重不符,但圍繞著楊元元到底為何自殺,在社會上掀起巨大的爭議。

個人經歷

楊元元楊元元

1979年11月出生於湖北宜昌市
2002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專業
2002年8月-2004年8月在武漢現代英語培訓中心擔任英語講師
2004年9月-2005年9月在武漢泰康人壽保險公司擔任客戶代表
2005年9月-2009年9月曾在報社擔任過編輯,也做過衣帽等小商品生意,但基本上不賺也不賠
2009年9月考取上海海事大學國際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9年11月26日早上楊元元在宿舍24#506的衛生間用兩條系在一起的毛巾將身體懸掛在衛生間水龍頭上,結束了自己的30歲的生命

家庭環境

楊元元6歲喪父,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漂泊度日。畢業時因拖欠武漢大學3970元學費,所以直至2007年才拿到學士學位證和畢業證。本科畢業償還債務和貸款後,她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的海商法公費研究生,2007年2月,楊平平曾為姐姐購買了一台6850元的筆記本電腦。

發帖說真相

楊元元生前書寫的申請書(向校方申請住房)楊元元生前書寫的申請書(向校方申請住房)

根據網帖的描述,2009年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學09級法學系研究生楊元元在學校某研究生宿舍的衛生間用兩條系在一起的毛巾將身體懸掛在衛生間水龍頭上,半蹲著以一種極為痛苦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該帖稱,楊元元6歲喪父,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漂泊度日。本科畢業償還債務和貸款後,她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的海商法公費研究生,就帶著母親一起來校,想一邊讀書一邊繼續照顧母親。因家境貧困且學校地理位置偏僻租房不易,元元和母親暫時擠在宿舍的小床上將就度日。
該帖這樣描述“學校攆人引發自殺”一事:“期間,元元多次向學校申請,說明情況,請求學校能夠體諒其特殊情況,能讓母親暫住。但學校領導態度冷漠,先是說‘沒錢不應該來讀書’,然後又給了一個永遠沒有兌現的‘一定會安排解決’的口頭承諾。元元無奈之下只能四處找房。在覓租還無著落時,學校突然強行攆人,明言禁止其母親再進宿舍樓,連普通正常的探訪都要受到‘鄉下人’的辱罵和‘不發畢業證’的威脅,被逼無奈的母親瞞著女兒坐在瑟瑟冷風中的學校禮堂前過夜!在找房沒有著落時,校方相關人員不斷給元元施壓,致其5天5夜沒有合眼,元元的精神徹底崩潰絕望,發生了11月26日早上在衛生間自縊的人間悲劇。”
楊元元弟弟表示,網上的帖子是楊元元表妹的朋友所發。事發後,家屬與學校就如何處理相關人員問題分歧很大。楊元元表妹的朋友聽說後,根據表妹的述說,將楊元元的事情發帖到網上。此後,楊元元弟弟的很多同學知曉後也幫忙跟帖和頂帖。

最後24小時

11月25日清晨 說知識難改命運 她喃喃自語,“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么多知識,也沒見有什麼改變。”

下午5點左右 帶母親到宿舍洗澡 她對母親說,8點前離開宿舍,別讓宿管員再來趕人。

晚上10點 電話叮囑讓媽媽放心 楊元元告訴楊母她在排練節目,讓楊母放心回去。

11月26日8點30分 楊母想進宿舍遭拒絕 楊元元沒有像往常一樣同母親吃早餐。

最後現場 楊元元被發現“還有心跳” 楊母眼前,楊元元用兩條系在一起的毛巾將身體懸掛在衛生間水龍頭上,半蹲著以一種極痛苦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晚發帖原因

楊平平表示,在11月底和12月初,他們曾二度想發帖,“但都被我制止了”。楊平平解釋,考慮到姐姐的死是其個人原因,不想給校方增添麻煩,因此曾兩度改變了發帖的打算。

但在姐姐輕生後,校方在善後工作中,反覆“推卸責任”讓家屬感到“異常冷漠”,這使得他們無法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前一天採訪中,校方稱絕沒有冷漠對待這對母女。

楊平平稱,發帖有助於讓大家了解事情真相。至於帖子內容與校方的表述存在出入,楊平平認為,這肯定會有差異,但對於事實本身的描述,他敢接受測謊儀的測試。

雙方態度

家屬

楊元元的弟弟表示,11月26日早晨7時20分左右,母親覺得楊元元可能出事,到7點30分左右苦苦哀求說明情況請求宿管人員上樓查,被宿管人員斷然拒絕,惡語攆走。直到9點才開門救人。
家屬們認為,致楊元元的搶救時間從7點20分一直延遲到9點,學校在宿舍管理的應急上存有漏洞,而且這直接導致了楊元元的不幸。但學校卻稱,11月26日上午7:30左右,楊母進過宿舍樓但未找到女兒,然後就離開。

校方稱,目前,楊元元的家屬向校方提出要35萬元的死亡賠償金。 按照校方的說法,這筆35萬元的死亡賠償金中,5萬元是用來處理後事的,另外的30萬元用來給楊母購置住房。

楊元元的弟弟表示,家屬認為楊元元的死亡,他們不會把責任完全歸咎於學校,但是他們也決不同意學校“完全沒有責任”的說法。他們認為,楊元元的自殺首先是自己想不開,但是學校宿管人員對楊元元及其母親的惡劣態度多少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希望,學校首先要承認這個事實發生過程中,學校是負有一定責任的,必須要處理相關責任人,要給楊元元組織一個遺體告別會,並讓相關責任人給家屬道歉。

校方

校方證實,9月12日入學報到以來,楊母與楊元元同住一間寢室,睡同一張床。後因感覺生活不便就提出更換宿舍,並得到許可。期間,學校在發現楊母借住學生宿舍後,因為相關的住宿規定,相關老師曾多次約楊元元母女談話,要求其遵守學校管理規定,建議楊母到校外租房居住。

後楊母搬入附近的海事小區居住,而房主則是海事大學的一名體育老師。租金為每月450元。由於生活設施的匱乏,母親只能在水泥地面上鋪著被子睡。

對於楊元元事件,學校方面的態度是“痛惜”,並認為楊元元的死亡對於其家庭、學校、還有國家都是一種“損失”。學校強調,帖子中描述“學校強行趕人,明言禁止其母親再進宿舍樓,連普通正常的探訪都要受到“鄉下人”的辱罵和“不發畢業證的威脅”,這樣的情況並不存在。
另外,從開學到楊母搬出學校,時間近70天,說明學校已經給予充裕的時間進行搬遷,這與“校方突然強行攆人”的描述不符。學校表示,從11月開始,學校積極安排了楊元元勤工儉學,以此補貼房租,並非“學校領導態度冷漠”,學校也從未表示“沒錢不應該讀書”的言論。同時,學校曾積極考慮為楊母尋找工作,而尋找在事發前還在進行。
校方強調,上海海事大學成立以來,該校未發生一例學生因貧困而退學的案例。此外,在網路的發帖中,有發帖者質疑“事發後,校方有封鎖訊息”之嫌。對此,海事大學表示,學校只是不希望因此而引起恐慌。

性格

疼愛家人

楊元元的弟弟楊平平,目前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讀博士。從小,楊元元對弟弟就照顧有加。

曾流露輕生念頭
楊元元的母親曾向警方表示:“楊元元在11月25日跟我說過她活著沒有什麼意思,奮鬥多年想改變人生,但還是這樣。她還說,在武漢代課時她的一個15歲學生自殺的事情,以及其他地方大學生自殺的事情。”

內向好強

同學們反映說,楊元元為人大方,在學校一直是學生幹部,大學還入了黨,同學有什麼矛盾,她還幫著調解。楊元元很要強,家裡有困難,卻從來不跟同學、朋友說。與楊元元住同一樓層寢室的同學說,因為與楊元元在年齡上有差距,平時溝通不多,但楊元元看上去有點孤僻。

網友指責

網友指責說,既然學校現在有很多空置宿舍,元元的申請也有情有理,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伸出一點點的援手,就可以救助一個困難的家庭,有啥理由不做呢?

網易網友評論認為貧困生接受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不考慮自身經濟條件的行為,貧困生不應該讀碩士讀博士而應當先工作。北京網民評論認為楊元元的死讀書導致楊元元陷入經濟困難的境地,“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更有不少網民在對比武漢大學與上海海事大學對待貧困生的方式後,憤怒指責校方的失職。而評論在最後也對“知識改變命運”,兩極分化等社會問題產生了爭論。一個30歲的成年人選擇很痛苦的自殺方式離開這個世界,可見這個現實世界對於楊元元而言,適應這個世界帶來的痛苦超過了自殺方式帶來的痛苦。這是一個個人行為,卻引發了廣泛的社會思考。

專家評述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俊表示,若是社會層面的事情,不要落到學校的原因。個人的困難,應尋求“制度”層面的保障,而不是落在“特例”。作為一名社會學研究者,顧俊認為,這些“窮孩子”很不容易,但讓學校來突破“制度”,學校做不到。楊元元的個案,讓學校“為難”,而楊母的問題,屬於社會層面,由此發生的問題不能落到學校。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青少年心理研究室主任杜亞豐教授對楊元元自殺的行為表示遺憾和惋惜的同時,表示貧困並不是她自殺的原因,因為人應該學會堅強,無論遇到任何事情和困難,都要堅強理性地對待,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杜教授表示,楊元元選擇輕生實在“太傻”,面對這種情況有很多方法解決,自己勤工儉學也好,向同學求助也好,都能幫母親解決住處問題,完全沒必要選擇這條不歸路。杜教授還表示,我們不應將大學生視為一個特殊人群,事實上很多人都存在心理問題,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和關懷。特別是說到貧困,很多貧窮的人都有自卑感,但他們不願將自己的困難告訴別人。其實貧窮並不丟人,在你將自己的困難告訴朋友之時,不僅能得到幫助,心理也能得到舒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