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億巧對

楊億巧對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崑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 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崑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

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

原文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注釋

字詞

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

中書:即中書省。寇準當時擔任宰相。

楊大年:即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請:邀請。

會:適逢,恰巧。

白事:職務

因:於是,就。

戲:以......為戲

為:是。

白:報告。

因:就。

應聲:緊接著對方剛停下的聲音。

一:全,滿。

坐:在座的(人)。

譯文

寇準在中書省,和其他大臣以做對子為遊戲,他說:“水底日為天上日。(水底的太陽是天上的太陽)”沒有人能對出,恰巧楊億來報告事情,於是別人請他對對子。楊億接著剛停的話音說:“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裡面的人是面前的人)”在座所有的人都稱讚對的好。

文化常識

對“對子”。對子是漢文化在社會生活中貫古通今,套用範圍最廣泛、生命力最強、最精煉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文學藝術;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組成對子的兩個詞或兩聯字數必須相同,而意思相對,如“黑”對“白”,“天”與“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白蘿蔔”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蔔”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若將“紫茶壺”對“白蘿蔔”就不行,因為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於日後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這對偶句寫得極好。對“對子”現在還有用,如寫春聯、鑑賞楹聯等。

總之對對子的基本要求是1、對仗工整 2、內容相似或相反3、詞性相同

巧對亮點

①對仗工整,而且意思貼切。②巧妙至極,所謂無巧不成書。③通俗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