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護學

植物保護學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China Society of Plant Protection) 於1962年6月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立。同年7月,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了成立大會,組成第一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戴芳瀾,理事長俞大紱,常務副理事長沈其益,秘書長裘維蕃。自1962年至今已經歷八屆理事會,第一至第八屆理事長先後由俞大紱(兩屆)、沈其益、黃可訓(兩屆)、周大榮(兩屆)、成卓敏擔任;秘書長由裘維蕃(兩屆)、齊兆生、包建中、賈佩華(兩屆)、倪漢祥(兩屆)擔任。現為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成卓敏,秘書長陳萬權。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植物保護學植物保護學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China Society of Plant Protection) 於1962年6月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立。同年7月,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了成立大會,組成第一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戴芳瀾,理事長俞大紱,常務副理事長沈其益,秘書長裘維蕃。自1962年至今已經歷八屆理事會,第一至第八屆理事長先後由俞大紱(兩屆)、沈其益、黃可訓(兩屆)、周大榮(兩屆)、 成卓敏擔任;秘書長由裘維蕃(兩屆)、齊兆生、包建中、賈佩華(兩屆)、倪漢祥(兩屆)擔任。現為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成卓敏,秘書長陳萬權。

相關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是中國植物保護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結成,依法成立登記的具有公益性、學術性和科普性的法人社會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掛靠單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現有會員18600多名。學會設有植物檢疫學、雜草學、農藥學3個分會,病蟲測報、植保系統工程、植物抗病蟲、生物防治、鼠害防治、園林病蟲害防治、生物安全、植保信息技術、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植物化感作用等10個專業委員會,青年、科學普及和植保產品推廣等3個工作委員。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均設有植物保護學會,業務上接受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的指導,是中國植物保護學會開展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的宗旨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組織全國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認真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民主方針,開展學術交流和科技諮詢,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為繁榮發展我國植物保護科學技術事業,提高和普及我國植物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促進我國植物保護工作更好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服務做出積極的貢獻。

學會成立40多年來,在中國科協的領導和掛靠單位支持下,堅持為廣大植保科技工作者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服務,充分發揮學會橋樑紐帶作用和學術團體優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普及植保知識,發展植保科學技術;對國家有關植保方面的重大科技政策、法規和技術措施,以及對植保科研、教學、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定期開展青年科技獎、優秀學術論文、先進省級學會和分支機構的評選表彰活動:並在培養植保科技人才、維護會員合法權益、編輯出版、科技諮詢、技術培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為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和植保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以來,通過學會改革,學會的活動能力和吸引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分別在2003年和2006年被中國科協評為第四屆先進學會和第五屆國際學術交流先進獎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自1979年參加第九屆國際植物保護大會(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IPPC)以來,先後有沈其益、黃可訓、李麗英和周大榮當選為第11屆至13屆國際植物保護大會常委。1999年,該組織改名為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lant Protection Sciences,IAPPS ),周大榮和成卓敏先後當選為第14屆和第15屆理事。2004年5月11日至16日我會成功舉辦了“第15屆國際植物保護大會”,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2200多名專家、學者和科技工作者參加了大會,收到論文2412篇,是歷屆國際植保大會規模最大的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大會開幕式,並就植保工作作了重要講話,受到中外代表的熱烈歡迎。大會推動了我國植保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對我國植保學科的發展和植保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植保學會和中國植保學界在國際植保科學協會(IAPPS)和國際植保學術界的地位和威望。

中國植保學會1962年開始出版學術刊物《植物保護學報》(季刊),1963年學會編輯的技術性刊物《植物保護》(雙月刊)創刊,《植物保護學報》是我國發表植保學科研究成果的重要園地,成為本學科國際交流的重要期刊。《植物保護》本著面向生產、面向基層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刊宗旨,起到了傳播科技信息、發展科學、促進生產的作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China Society of Plant Protection) 於1962年6月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立。同年7月,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了成立大會,組成第一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戴芳瀾,理事長俞大紱,常務副理事長沈其益,秘書長裘維蕃。自1962年至今已經歷八屆理事會,第一至第八屆理事長先後由俞大紱(兩屆)、沈其益、黃可訓(兩屆)、周大榮(兩屆)、 成卓敏擔任;秘書長由裘維蕃(兩屆)、齊兆生、包建中、賈佩華(兩屆)、倪漢祥(兩屆)擔任。現為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成卓敏,秘書長陳萬權。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是中國植物保護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結成,依法成立登記的具有公益性、學術性和科普性的法人社會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掛靠單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現有會員18600多名。學會設有植物檢疫學、雜草學、農藥學3個分會,病蟲測報、植保系統工程、植物抗病蟲、生物防治、鼠害防治、園林病蟲害防治、生物安全、植保信息技術、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植物化感作用等10個專業委員會,青年、科學普及和植保產品推廣等3個工作委員。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均設有植物保護學會,業務上接受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的指導,是中國植物保護學會開展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的宗旨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組織全國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認真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民主方針,開展學術交流和科技諮詢,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為繁榮發展我國植物保護科學技術事業,提高和普及我國植物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促進我國植物保護工作更好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服務做出積極的貢獻。

學會成立40多年來,在中國科協的領導和掛靠單位支持下,堅持為廣大植保科技工作者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服務,充分發揮學會橋樑紐帶作用和學術團體優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普及植保知識,發展植保科學技術;對國家有關植保方面的重大科技政策、法規和技術措施,以及對植保科研、教學、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定期開展青年科技獎、優秀學術論文、先進省級學會和分支機構的評選表彰活動:並在培養植保科技人才、維護會員合法權益、編輯出版、科技諮詢、技術培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為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和植保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以來,通過學會改革,學會的活動能力和吸引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分別在2003年和2006年被中國科協評為第四屆先進學會和第五屆國際學術交流先進獎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自1979年參加第九屆國際植物保護大會(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IPPC)以來,先後有沈其益、黃可訓、李麗英和周大榮當選為第11屆至13屆國際植物保護大會常委。1999年,該組織改名為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lant Protection Sciences,IAPPS ),周大榮和成卓敏先後當選為第14屆和第15屆理事。2004年5月11日至16日我會成功舉辦了“第15屆國際植物保護大會”,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2200多名專家、學者和科技工作者參加了大會,收到論文2412篇,是歷屆國際植保大會規模最大的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大會開幕式,並就植保工作作了重要講話,受到中外代表的熱烈歡迎。大會推動了我國植保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對我國植保學科的發展和植保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植保學會和中國植保學界在國際植保科學協會(IAPPS)和國際植保學術界的地位和威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