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鄉[四川省萬源市]

梨樹鄉[四川省萬源市]

梨樹鄉位於萬盛區東南部,距萬盛城區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東與貴州接壤,南與石林相連,西與萬東鄰近,北與南川相連,區位優勢明顯。幅員面積134.65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38個村民組,12835人。境內氣候宜人,森林覆蓋面達65%,極其適合人居。境內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以森林、大峽谷、河流、飛泉、瀑布、草坪為特色的黑山和黑山谷生態旅遊風景區、白雲石、螢石、高嶺土為主的礦產資源和以獼猴桃、方竹筍為主的特色農業資源。

基本信息

概述

梨樹鄉四川省萬源市梨樹鄉

梨樹鄉位於萬源市東北部,距城區17公里。境內有魚泉山風景區。東、南與官渡鎮相連,北鄰陝西,西抵皮窩鄉,幅員面積103平方公里,轄7個村,23個村民小組,現有1512戶、5827人。有耕地5082畝,其中:田1020畝。

沿革

民國時屬萬源縣一區官渡鄉,1952年設立梨樹鄉,1958年屬團結公社,1961年析置梨樹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163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池家壩、杜家溝、黑水池、荊竹壩、魚家山、趙家灣、三合面、橫山子、皮窩、觀音阡、中壩、七里扁、周家河、趙家河14個行政村。2004年,撤銷蒿壩鄉,併入梨樹鄉。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11781230:
~200210池家壩村
~201220杜家溝村
~202220黑水池村
~203220荊竹壩村
~204220魚家山村
~205220橫山子村
~206220三合面村

地理

襄渝鐵路經此出川,大巴山隧道在境內。210國道、302省道公路過境。

經濟

2005年全鄉GDP2221萬元;2006年全鄉GDP2570萬元,人均GDP4220元。

基建

全鄉有210國道、官大公路、襄渝鐵路橫貫其境,通村率100%,村社通車裡程76公里;鄉場鎮和魚泉山風景區已開通移動和聯通網路,安裝600餘門程控電話;農村住戶通電率100%。

教育

鄉場鎮實施了“綠化、亮化、硬化”工程;有規範國小各一所;有衛生院一所。

產業

梨樹鄉大力實施生豬質量工程和肉牛產業化開發項目,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500餘畝、發展烤菸500畝。

旅遊

以魚泉山風景區為重點,發展旅遊經濟,做大旅遊產業。
魚泉山風景區在萬源市城區去24公里,占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景區內峰巒疊,蔥籠秀美,溪山明淨,洞天奇幽,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主要景點有:老龍洞龍王廟、紅軍崗哨舊址、紅星亭、紅四方面軍萬源保衛戰玄祖殿戰役徐向前總指揮前線指揮新、舊址、觀景亭、白龍宮、奇峰、魚泉等。這裡盛行敬龍廟、看雄獅、觀溶洞、賞崖畫;春悅山花、夏避酷暑、秋觀紅葉、冬賞雪景的民俗風情。從兩河口到魚泉,素有“十里畫廊”之稱,享譽山外。

社會動態

2004年與原蒿壩鄉合併而新組建的萬源市梨樹鄉,針對境內林地面積大,林權情況複雜的特點,以過硬的“三條措施”,助推全鄉林改駛入快車道,收到了明顯成效。
落實責任,領導靠前指揮。為全力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強化工作組織領導,一是成立了以鄉長任組長、分管林業的副鄉長為副組長、財政、林業、民政、綜治、廣播等部門人員為成員的林改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規定鄉長、駐村幹部和村長為第一責任人,必須深入林改第一線,靠前指揮,統領全局,協調解決各類林權糾紛和矛盾。各村民小組組長為第二責任人,全面負責鄉村社集體林改工作;二是鄉政府與村委簽定林改責任書,納入年終全年工作目標考核;三是嚴格考核,逗硬獎懲。鄉幹部包括主要領導、林改辦工作人員到村入社均由辦公室作好記載,統一考勤,作為年終考核依據。並規定對完成任務好的村獎勵駐村幹部每人300元;完不成任務的扣發300元獎勵工資,並不得參與年終的評先選優;對獲得前三名的村組幹部分別獎勵500元、300元和100元;對完不成任務的村組幹部直接向黨委政府述職。
強化宣傳,技術培訓先行。他們採取標語、板報、院壩會、走村串戶、電視等多形式加大林改政策宣傳力度,充分調動了村民的林改積極性。據統計,書寫標語400幅,辦板報3期,召開村民院壩會和座談會15次,受教育人數近2000人次。同時,聘請市林改辦、官渡林業站的技術人員先後3次對鄉村社幹部和林改理事會成員進行業務技術培訓,180多人成為林改業務骨幹。
籌措資金,經費保障到位。在鄉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籌集資金5000元,設立林改專戶,實行實報實銷,為林改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經費保障。由於人力、物力、財力三到位,使集體林改工作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到目前,全鄉已調解林改矛盾和糾紛8起,使18.9萬畝林地無林權糾紛矛盾,已完成7.5萬畝林地的林權勘界,為年底前完成主體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