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梅薩維德懸崖遺址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部的沙漠與多峽谷的岩石地帶,海拔2600米,是建於6世紀~12世紀的阿納薩齊印第安人居址。這裡有3800多處遺蹟,其中600多處屬於聖胡安盆地的阿納薩齊文化,包括平原村莊和懸崖房屋。懸崖房屋是用石頭在懸崖凹進的地方壘砌起來的,共有200多座,其中懸崖宮殿最為壯觀。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了對梅薩維德遺址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和研究工作,修復了部分房舍,建立了博物館和圖書館,成為世界知名的文化古蹟研究基地和遊覽勝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又叫弗德台地國家公園,建立於1906年6月29日,是美國唯一一個專為保護人造建築而設立的國家公元。1979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單位。據考古學家研究,在公元550年到1270年間,這裡生活著美國印第安土著居民,他們穴居懸崖峭壁之上,生活方式十分獨特。公元1276到1299年,這裡發生了連續24年的大旱災,食水斷絕,人們向東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園。

地理位置: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部蒙特蘇馬山谷和曼科斯山谷之間,小鎮科特茲(Cortez)以東八英里處。

主要景點:絕壁宮殿(CliffPalace)

面積:約為21074公頃,目前在這裡已發現了約4000處印第安原住居民的遺蹟,其中近400處是因為1996年的一場大火而重見天日。

歷史:梅薩維德,在西班牙文中是“綠色桌面”的意思。18世紀進入科羅拉多探險的西班牙人,在科特茲鎮東邊看到一片綠色的平地,被筆直的千尺絕壁團團圍住,就象張桌子似的聳立在四周的峽谷中,就叫它梅薩維德。

地理概述

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科羅拉多高原是一片讓人讚嘆的土地,紅色大地、岩盤、拱洞、峽谷,蒼穹,酷日,熱風,色彩濃重,對比強烈,它的粗獷荒涼讓人嘖嘖稱奇,卻令大多數人無福消受。吳宇森的電影《斷箭》(BrokenArrow)中,約翰屈伏塔(JohnTravdta)和克里斯汀史萊特(ChristianSlater)正邪大鬥法的場景就是在這裡拍攝的,裸露荒蠻的地表寸草不生,到處是熱到發燙的石塊,寸草不生。這裡號稱“神的遊戲場”,但是人類這種動物,偶爾也會跟神開開玩笑。1888年冬天,兩個牛仔為了尋找自己失蹤的牛,闖進了這片荒涼之地,卻意外地發現在一些幾乎不能到達的懸崖絕壁上居然有高達三四層的磚石房子。隨著一批批考古學家們紛至沓來,這段塵封沙埋的歷史終於重見天日,也就是後來的梅薩維德國家公園。

據考古學家們考證,公元五六百年左右,有一批印第安人在這裡定居,建起了規模壯闊的懸崖城,一住便是七八百年。從遺址留下的房舍可以看出,當時的建築技藝已經相當精湛。那時印第安人已經知道用沙石做成長方形的磚塊,再用水和泥調成漿糊,建造磚石屋子,甚至還出現了圓形的樓房。村落里還有一種圓形有頂的地洞,頂中央有個方形的洞口,架著一個樓梯,供人進出,這是他們用來拜神集會的地方。考古學家在發掘梅薩維德遺址時,還發現了蓄水灌田的水庫,馴養火雞的殘跡,白底黑彩的陶器,精美的石器骨器和手工織出的棉布,可見當時的社會文化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要一睹梅薩維德的真容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四周陡峭險峻的懸崖,崎嶇狹窄的山路,深不見底的峽谷,高達兩千多米的海拔,都阻礙著人們前進的腳步。當你克服這一切執著地向古老的崖居進發時,心裡也許會湧起朝聖的感覺。想像一下,數千年前,一隊印第安人正是這樣長途跋涉來到這片荒蕪之地,為了生存,居然在垂直陡峭的岩壁上,建造出一間間的房舍。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如此險峻的地理條件下,他們依然保持民族傳統不失,蓋起了巍峨的祭祀殿堂。現在亞里桑那境內的侯琵(Hopi)族,據說是崖居人的後代,他們相信,祖先的靈魂仍然居住在遺址里。這樣的一個地方,有歷史在支撐,有靈魂在徜徉,自然有它的精神,談不上美麗,卻讓人動容。主要居住著阿納薩齊人,最高達到五千人左右

一個可供數百人居住的豎式村莊,約建於11世紀。全樓沿崖壁而建,有兩百多個房間,布局十分緊湊。在高樓周圍還有圓形、方形的小樓。一棟長形屋的牆壁長達90米,內部間隔成151個房間;房屋下面開挖23個地穴,最大的地穴有7間房間之大,據稱是居民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長屋北邊有座“杯子房”,內藏430個杯子、盒子、飯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貯藏室。在這些建築前還設有一個露天坪,供炊事與家務之用

開發歷史

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公元13世紀時,該地的印第安人整個部族集體棄家外遷,遷移到了南方。對於這裡被遺棄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天災。據考證,當時這裡曾發生過一場自然災害,連續24年的大旱災使人們的飲水幾乎完全斷絕,最後,這裡的居民們被迫向東逃離,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園。懸崖城從此荒廢。今天散居在北美各地印第安部落的祖先都是懸崖宮的原始居民。

1874年,美國一支地理考察隊進入科羅拉多高原的西南角,發現了一個印第安人的城寨遺址。草草踏勘一番之後,走了。不知為什麼原因,秘而不宣。1888年冬天,兩個牧民趕著牛群來到這裡,前面一片懸崖擋住了去路。“查理,瞧那裡!”理察驚訝的指著前面的懸崖。查理朝那個方向看去,果然不同凡響:房子密布,層層疊疊,最前面是一座巨大的宮殿。他倆隨口叫它“懸崖宮”。

1888年冬季的某一天,兩個牛仔為了找回失蹤的牛群,他們佇立在向下傾斜的陡峭峽谷的邊緣上,發現對面峽谷一側有一座如廢墟般的城堡。正如一位美國作家在一部長篇小說里描述的那樣:“大雪紛紛揚揚地落下來,給松樹林披上了白色的衣裳,雪中的城堡給人以莊嚴肅穆和神秘朦朧之感。它儼然是一尊雕塑,就像一隻蒼蠅裹在琥珀之中。”—這兩位牛仔就成了700多年後重新踏進“懸崖宮殿”的第一批人。他們與這座古城的偶然相遇使這裡的一切開始為外人所知。

發現“懸崖宮”的訊息不胚而走,一批批冒險家進入遺址挖寶,珍貴文物遭到無可挽回的破壞。1906年,美國國會通過保護懸崖遺址的法令,把這塊地嚴密看管起來,建立了名為“梅薩維德”的國家公園。1979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單位。從此,梅薩維德成了舉世矚目的觀光勝地。梅薩維德是西班牙語的“綠色的方山”。懸崖城寨的創造者則被稱為“普韋布洛”人。普韋布洛也是西班牙語,意為“村莊”。這些名稱,全部帶有殖民地色彩,因為西班牙殖民者最早進入這一帶,所見事特都以西班牙語命名之。

建築布局

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人們習慣於稱梅薩維德為“懸崖村”。因為它不同於現代城市,沒有相連的街道,沒有集中的廠坊和商店,沒有統治象徵的政權機構,只是一個成簇房屋的聚落。但在占地210平方公里的懸崖上,集中如此多的村落房舍,有了手工業和物物交換的商業活動;幾萬人聚集在一起生活,從事農業手工業活動,對付共同的敵人。能說它不是城市嗎?顯然,梅薩維德已經初步具備了城市的形態,是一座由農業聚落向手工業商業聚落過渡的居住地。如果沒有廢棄,不多久肯定會出現市場、商店、作坊及管理城市的政權機構,發展成為一座宏偉的城市。

現在尚存比較完整的聚落300多處,每處均以上磚牆圍護,內有成套的住宅,有公共的庭院和宗教建築物。其中最大的聚落中心,有一座高樓宮殿,即理察看到的那座“懸崖宮”。全樓沿崖壁而建,布局緊湊。在高樓周圍還有圓形、方形的小樓。一棟長形屋的牆壁長達90米,內部間隔成150個房間;房屋下面開挖21個地穴,最大的地穴有7間房間之大,據稱是居民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長屋北邊有座“杯子房”,內藏430個杯予、盒子、飯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貯藏室。著名的“雲杉木摟”,以雲杉構成而得名。全長203米,寬84米,三層樓。全樓包括114間住房,8間祭祀室。一棟25個房間構成的樓房,樓頂房屋建在向外伸出的底摟棟樑上,因稱“陽台樓”。樓下有小道通向地穴,每間地穴長約3米、寬2.4米。考古學者曾在地穴挖出人體骨骼和陶器。

各聚落區都有巨大的圓形石砌大建築,屋內沿著石壁設有石凳。那是普韋布洛人的宗教聖地,祀典時可供全族人跳舞。梅薩維德四周都是懸崖絕壁,天生自然,野獸都難以攀登上去。壁面鑿出一個個小洞,僅可容手指和腳趾插入。普韋布洛人伍靠這些洞洞上下進出城寨。顯然,這是為了對付外族和野獸的入侵。從天而降的自然災害降臨到梅薩維德的頭上。公元1276~1299年,這裡發生了連續24年的大旱災,食水斷絕,人們向東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園。懸崖城從此湮沒。今天散居在北美各地的祖尼、霍庇、台瓦、凱烈等印第安人部落,祖先都是懸崖城的普韋布洛人。

資源狀況

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在中美洲、南美洲,人們不斷發現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印加人的印第安文化遺址,有的古城曾經達到10萬人的規模,其建築之宏偉不亞於舊大陸。但在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似乎是個空白區。梅薩維德遺址的發現,證明北美印第安人也曾經有過燦爛的文化。

考古證明,遠在公元始初,西方稱為“編籃者”的北美印第安人已能編織籃筐,栽種玉米。他們住於洞穴或土壘的圓形小屋裡。到公元五至八世紀,這支“編籃人”學會了制陶、種棉織布、建造地面房屋。大約在七世紀開始進入梅薩維德,十二世紀進入全盛期;他們聚族而居,建立了規模壯闊的懸崖城。那時處於母系社會,女子掌管家務和祭祀大權,在陶器上彩繪染色,男人從事農業勞動,併兼狩獵、紡織和製作陶器。市集貿易興起,實行物物交換。

在發掘梅薩維德的遺址時,發現了蓄水灌田的水庫,馴養火雞的殘跡,白底黑彩的陶器,精美的石器,骨器,手機織出的棉布。陵墓中找到未朽的木乃伊。在在證明,哥倫布來到新大陸以前,北美社會文化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梅薩維德公園從五十年代開始了大規模的發掘和研究工作,修復了部分房舍,建立了博物館和圖書館,成為世界知名的科研基地和遊覽勝地

懸崖宮
懸崖宮是梅薩維德遺址中最大的建築物,也是這裡名氣最大的景觀。懸崖宮的頂端有一個約400人居住的村莊。它有200多所可供居住的房間,以及貯藏室和會堂(用於舉行儀式的房間)。這些房間裝飾有壁畫,具有幾何圖形的設計和布局。在這些建築物前面,一個露天的地坪用於每天的集體工作,如製作陶器或碾碎穀物。長屋北邊有座“杯子房”,內藏430個杯子、盒子、飯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貯藏室。在懸崖宮的外緣,還有許多供部族內部進行社交活動和敬神用的圓形地穴,以及一些供炊事與家務用的露天庭院。這些房舍建築雖已廢棄了700多年,但依舊可以看出當年的建築規模與工藝技巧。

峭壁居民
約在2000年前,印第安人的阿納薩齊部落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小王國,成為最早聚居並以務農為生的印第安人,即普韋布洛印第安人。普韋布洛時代是母系社會。女子掌管家務和祭祀大權,在陶器上彩繪染色;男人從事農業勞動,兼作狩獵、紡織和製作陶器。這時,市集貿易興起,實行物物交換。在發掘梅薩維德的遺址時,曾發現了蓄水灌田的水庫、馴養火雞的殘跡、白底黑彩的陶器,以及精美的石器、骨器和手織的棉布,陵墓中還找到未腐壞的木乃伊。公元1000~1300年,為了抵禦其他部落的侵襲,他們遷到峽谷兩側的懸崖峭壁之間,開山鑿石,堆砌牆壁,修建峭壁石屋,因此在歷史上有“峭壁居民”之稱。現存的主要遺址就是那個時期修建的。

意義影響

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遺蹟保留地。坐落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部的沙漠和多峽谷的岩石地帶,占地2.01萬公頃。1906年闢為國家公園,並設立了專門管理機構。梅薩維德,西班牙語意為綠色台地,為18世紀西班牙探險家起的名字。約在2000年前,一個叫作阿納薩扎伊的印第安部族在此建立了小王國。起初他們在地坑裡蓋造粗獷的房舍,成為這裡最早的聚居和以務農為生的印第安人。

後為了躲避其他部族的侵襲,開始遷移到峽谷兩側的懸崖峭壁間,開山鑿石,壘砌牆壁,構置峭壁石室,在歷史上稱為峭壁居民。公園內遺存的印第安人建築遺蹟主要有兩處最集中和最大:一處是峭壁王宮,一處是雲杉之屋。前者約建於11世紀,建築形式像現代的公寓,分2、3、4層幾種規格,總計有房間200多個。在峭壁王宮外緣,還蓋有許多圓形地下室,供部族內部社交活動或敬神之用。這些建築物雖然已廢棄700多年,但依舊可看出當年的建築規模與工藝技巧。雲杉之屋是第二個最大的建築遺址,約建於12世紀。共有峭壁房舍100多個。房舍周圍還有500所古屋,用於敬神的太陽廟以及陽台屋、落日屋、方塔屋、雪松屋、回音室等。

由於這些石屋均建在懸崖峭壁上,故參觀的遊人入室必須攀登一道驚心怵目的長梯或憑藉扶梯下到地下室。此外在峽谷兩側坡地處還辟有梯田,在谷地建有水塘,在某些廢墟上繪有壁畫。公園辟有博物館,館內收藏有這些部族的手工藝品,如造型精巧的黑白花紋陶器,鴛鴦杯、連柄杯、水瓮等。13世紀末,這一帶發生了特大旱災和部族之間的連年格鬥,他們被迫放棄家園,倖存者逃往他鄉,只留下了村落。到19世紀初葉才逐漸被鄰村的定居者或當地牧民所發現。這些古蹟是美洲大陸高度發展的印第安人文明的象徵,對於了解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前的北美印第安人生活極有價值,同時也是一處歷史文化旅遊景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把它列為世界12大名勝古蹟之一。

據考古學家們考證,公元五六百年左右,有一批印第安人在這裡定居,建起了規模壯闊的懸崖城,一住便是七八百年。從遺址留下的房舍可以看出,當時的建築技藝已經相當精湛。那時印第安人已經知道用沙石做成長方形的磚塊,再用水和泥調成漿糊,建造磚石屋子,甚至還出現了圓形的樓房。村落里還有一種圓形有頂的地洞,頂中央有個方形的洞口,架著一個樓梯,供人進出,這是他們用來拜神集會的地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