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欽普票

梅欽普票

英國的梅欽普票是指從1967年以來,英國皇家郵政所發行的以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頭像為主圖的系列普通郵票,包括了這一時期內英國所有的低面值和大部分的高面值普通郵票。由於郵票所採用的女王頭像是由英國雕塑家梅欽(Arnold Machin)所創作,因此而得名。梅欽普票構圖簡潔,由女王頭像和面值兩個基本要素組成,地方普票另在左上角多一個地區標誌,不同郵票間最主要的區別只是不同的面值和底色。典型的梅欽普票如圖1所示。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發行,梅欽普票已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普票系列,吸引了全世界的收藏愛好者。

基本信息

郵票簡介

英國的梅欽普票是指從1967年以來,英國皇家郵政所發行的以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頭像為主圖的系列普通郵票,包括了這一時期內英國所有的低面值和大部分的高面值普通郵票。由於郵票所採用的女王頭像是由英國雕塑家梅欽(Arnold Machin)所創作,因此而得名。梅欽普票構圖簡潔,由女王頭像和面值兩個基本要素組成,地方普票另在左上角多一個地區標誌,不同郵票間最主要的區別只是不同的面值和底色。典型的梅欽普票如圖1所示。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發行,梅欽普票已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普票系列,吸引了全世界的收藏愛好者。

普票發行

梅欽普票梅欽普票
1966年,英國皇家郵政對郵票的設計作了重大的改革,在紀念郵票上將傳統上占據票面三分之一的君主頭像移出票面中心,並加以縮小,乃至成為一個剪影,放在票面一角作為國家標誌;而對普通郵票,則力求簡潔並進一步突出君主頭像。經過多方遴選之後,雕塑家阿諾德.梅欽所創作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側面頭像成為了新普票的主角,梅欽普票就此誕生。
1.舊幣制梅欽普票
第一組梅欽普票於1967年6月5日發行,由此至1969年,為梅欽普票發行的第一個系列。此時英國採用的仍是十二進制的英鎊-先令-便士貨幣體系:一英鎊等於二十先令,一先令等於十二便士。因此這一系列的梅欽普票也稱為舊幣制梅欽普票。其最基本的辨識標誌是郵票上的貨幣符號為“d”,先令面值符號為“’/~”,而其後的梅欽普票貨幣符號都為“p”。
2.新幣制梅欽普票
1971年,英國改革幣制為十進制的英鎊-便士體系,取消了先令,一英鎊等於一百便士。因應這一改革,皇家郵政從1970年開始發行新系列的梅欽普票,對設計未作改變,只是面值符號由“d”改為“p”。這些普票就稱為新幣制梅欽普票。
新幣制梅欽普票的發行延續至今,已有三十年,基本的設計並沒有大的變化。然而隨著各種新技術不斷引入到郵票的設計與印製中,梅欽普票的細微之處卻有著豐富的變化,從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類型。其中最主要的有:
●寬面值梅欽普票和窄面值梅欽普票
在梅欽普票的發行和使用中,隨著郵資不斷的調升,10便士以上的郵資面值越來越多。二位數的郵資數字占據了票面上相當的寬度。為此,在1983年,皇家郵政對梅欽普票面值數字的寬窄度作了一次調整,重新設計了收窄了的面值數字,並將原來分數面值中略為錯開的“1”和“2”改為垂直的並列布置。這一新設計套用在其後所發行的所有梅欽普票上。以此為界,在1970年至1983年間發行的梅欽普票稱為寬面值梅欽普票,而其後所發行的則稱為窄面值梅欽普票。兩種面值形式的對比相當明顯,如圖3a和3b所示。在美國斯科特郵票目錄中,將寬面值梅欽普票列為“I”型,窄面值梅欽普票列為“II”型。
●橢圓齒梅欽普票
作為郵票的防偽措施之一,英國從1993年開始在所有的梅欽普票上採用了橢圓形齒孔。橢圓齒位於郵票的兩個豎邊上,左右各一,其它齒孔仍為傳統的圓形齒,橢圓齒占據三個圓齒的孔位,如圖3c所示。在美國斯科特郵票目錄中,這類橢圓齒梅欽普票列為“C”型。
●高清晰型梅欽普票
作為梅欽普票的最新類別,高清晰型梅欽普票從1997年開始發行,並替換以前的梅欽普票。在高清晰型梅欽普票的印製中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製版技術,使得印製出的郵票具有更加出色的表現力。同以前的那些梅欽普票相比,新普票以更清晰的線條表現女王形象的細部,如王冠、捲髮、五官等等,從而更為細緻入微,且富於立體感,如圖3d所示。美國斯科特郵票目錄將這種梅欽普票列為“III”型。
●無面值梅欽普票
為簡化郵件處理及提高用郵方便性,皇家郵政從1989年開始發行無面值梅欽普票,迄今共發行三種,使用於國內以及歐洲範圍內的最常用郵件。三種無面值郵票分別具有適用郵件類型標記:“1st”、“2nd”和“E”,代表國內一類郵件、國內二類郵件和歐洲郵區郵件,如圖4所示。英國的國內二類郵件為最基本的郵件服務,相當於我國的國內平信,而一類郵件為快件服務,郵資比二類郵件高,但投遞時限要快。“E”郵資郵票則是在1999年才發行,用於致歐洲各國的信件,客觀上反映了歐洲一體化的進展。這三種無面值郵票都按銷售時的實際郵資定價,隨郵資調整,售價也相應調整,而調資前售出的郵票在調資後仍可使用。按照發行時間的推移,無面值梅欽普票也有普通齒、橢圓齒和高清晰型三種類別。
●自粘式梅欽普票
雖然自粘式郵票在美國以及不少歐洲國家已相當普及,英國在這方面卻相當謹慎。從1993年至2000年,英國共發行了六次自粘式梅欽普票,但都是試用性的,範圍也只限於無面值的“1st”和“2nd”兩種,主要目的在於徵求民眾的使用意見。初期,自粘式郵票採用的是橫式票幅,以便於區別及跟蹤使用情況,如圖5所示;1998年起恢復為豎式票幅。另外,自粘式郵票和普通梅欽普票的區別還在於齒孔上,自粘式郵票的齒孔都為模切齒,很容易辨認。據悉,皇家郵政對自粘式郵票的試用結果相當滿意,將從2001年起大規模的推進自粘式梅欽普票的發行及使用,首批八種自粘式無面值“1st”和“2nd”梅欽普票小本票在2001年1月底發行,預期年內尚會發行多款有面值的自粘式梅欽普票。
3.地方性梅欽普票
英國歷史上是由英格蘭王國併吞和聯合了蘇格蘭、威爾斯等多個小王國而最終建立起來的,不少這樣的王國至今仍在聯合王國的體制下享有一定的自主權。作為這種自主性的體現之一,除一般的普通郵票之外,英國還特別發行地方性普通郵票。地方性普通郵票由皇家郵政統一發行,只在該地區的區域內出售,但可在全國範圍內通用。從1971年起,地方性普通郵票開始採用梅欽普票的基本設計,但在票面左上角另設一個地區標誌,相應的女王頭像略有縮小,這些地方性普通郵票因此而統稱為地方性梅欽普票。在英國本土範圍內,共有北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三種地方性梅欽普票。北愛爾蘭的地區標誌是手形紋章,蘇格蘭的地區標誌是獅,而威爾斯的地區標誌是龍,如圖6所示。地方性梅欽普票與普通梅欽普票的發行大都是同步的,也有寬面值、窄面值、橢圓齒、高清晰型等幾種類別,但面值種類要少一些,也沒有無面值的形式。
4.紀念性梅欽普票
在以梅欽創作的女王像為主圖的英國普通郵票中,有兩組具有特殊的設計,分別為紀念黑便士郵票一百五十周年和迎接新千年。雖然這兩組普票都已帶有紀念性質,但仍歸為梅欽普票中,稱為紀念性梅欽普票。1990年,世界第一枚郵票——黑便士發行150周年,英國皇家郵政推出了一組特別設計的梅欽普票以示紀念。這組郵票於當年1月10日首發,共五種面值,分別為17p、20p、29p、34p和37p。作為郵票主圖的,除了常規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頭像外,還有黑便士郵票上曾出現過的維多利亞女王頭像。這組普票官方稱為周年紀念梅欽普票,民間俗稱為雙頭像梅欽普票。千禧版梅欽普票是皇家郵政為迎接新千年的到來而在2000年1月6日推出的一枚無面值“1st”梅欽普票。和傳統的梅欽普票相比,女王的頭像在畫面上占的比例大幅加大,肩以下的部分隱沒了,整體形象更加立體化。同時,採用了白色的底色和橄欖褐色的主圖顏色,這兩種顏色都是第一次在梅欽普票中出現。

系列收集

梅欽普票梅欽普票
系列龐大的梅欽普票對於集郵愛好者來說就象一個巨大的寶藏,充滿著吸引力,不論是剛入門的新手,還是資深的集郵家,都可以從中找到足夠的樂趣。從收集與集郵研究的難易程度,可以將梅欽普票的收集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最基本也相對容易的是區分票圖,其次是區分齒度、版式、版別,最複雜的則是辨別磷光條、紙質以及背膠等等。
1.面值和票圖
不同的面值和底色是區分不同梅欽普票最明顯的標記,無需藉助任何工具,僅憑粗略的觀察即可。首先根據面值標誌“d”和“p”可以區分舊幣制和新幣制梅欽普票。舊幣制梅欽普票發行時間短,總計只有18種面值,20種底色。小票幅的低面值有14種:1/2d、1d、2d、3d、4d、5d、6d、7d、8d、9d、10d、1'/-、1'/6和1'/9,其中4d和8d面值各有兩種底色。大票幅的高面值有4種,分別為2/6、5'/-、10'/-和L1。
新幣制梅欽普票已發行三十多年,面值廣,種類多,但基本上這些郵票都可以根據面值、橢圓齒、地區標誌等屬性歸入到寬面值、窄面值、橢圓齒、高清晰型等四個系列中,這樣的歸類可以參見表1。表中面值後標註“*”者,表示該面值有兩種不同底色;注“**”者,表示該面值有三種不同底色。北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三地的地區性梅欽普票種類幾乎一致,但19p、38p和64p三種高清晰型只有北愛爾蘭發行過。
寬面值
(I)窄面值
(II)橢圓
(C)高清晰型(III)
梅欽普票 1/2p, 1p, 1-1/2p, 2p, 2-1/2p*, 3p*, 3-1/2p, 4p*, 4-1/2p, 5p*, 5-1/2p, 6p, 6-1/2p, 7p, 7-1/2p, 8p, 8-1/2p, 9p*, 9-1/2p, 10p*, 10-1/2p*, 11p, 11-1/2p*, 12p, 12-1/2p, 13p, 13-1/2p, 14p, 15p, 15-1/2p, 16-1/2p, 17p, 17-1/2p, 18p, 19-1/2p, 20p, 22p, 25p, 26p, 29p, 50p, 75p 1p, 2p, 3p, 3-1/2p, 4p, 5p, 6p, 7p, 10p, 12p, 13p, 14p*, 15p, 16p, 17p*, 18p*, 19p, 20p*, 20-1/2p,
22p*, 23p*, 24p**, 26p*, 27p*, 28p**, 29p, 30p, 31p*, 32p, 33p, 34p**, 35p*, 37p, 39p, 50p, 75p, 1st*, 2nd*. 1p, 2p, 4p, 5p, 6p, 10p, 19p, 20p*, 25p, 26p, 29p, 30p, 31p, 35p, 36p, 37p, 38p, 39p, 41p, 43p, 50p, 60p, 63p, L1, 1st, 2nd. 1p, 2p, 4p, 5p, 6p, 7p, 8p, 10p, 19p, 20p, 26p*, 30p, 31p, 33p, 37p, 38p, 39p, 40p, 41p, 43p, 44p, 45p, 50p, 63p, 64p, 65p, L1, 1st*, 2nd, E
地方性梅欽普票
(北愛爾蘭、蘇格蘭及威爾斯) 2-1/2p, 3p, 3-1/2p, 4-1/2p, 5p, 5-1/2p, 6-1/2p, 7p, 7-1/2p, 8p, 8-1/2p, 9p, 10p, 10-1/2p, 11p, 11-1/2p, 12p, 12-1/2p, 13-1/2p, 14p, 15p, 15-1/2p, 18p, 19-1/2p, 22p, 26p. 12p, 13p, 14p, 15p, 16p, 17p*, 18p*, 19p, 20p,20-1/2p, 22p*, 23p, 24p*, 26p*, 28p*, 31p, 32p, 34p, 37p, 39p. 19p, 20p, 25p, 26p, 30p, 37p, 41p, 63p. 20p, 26p, 37p, 63p, 19pNR, 38pNR, 64pNR
2.齒度
梅欽普票梅欽普票
所有高面值的梅欽普票齒度都相同,為12度。而中低面值梅欽普票則具有三種齒度:15x14、13.5x14和12.5x13,其中15x14是基本齒度,各面值的梅欽普票都有這種齒度形式。在梅欽普票的發行過程中,共有五家公司參與郵票的印製,分別是:Harrison、Questa、Waddington、Ensched和Walsall。Harrison公司從梅欽普票開始發行即參與承印,是最主要的承印商,其印製的郵票齒度都為15x14,在1997年這家公司更名為De La Rue。其它四家在1980年之後陸續參與承印,這其中Questa和Waddington公司印製的郵票有13.5x14的齒度。具有這種齒度的梅欽普票有2p、4p、5p、14p(II)、19p(II)、20p、29p(II)、31p(II)、33p(II)、39p(II)、75p、1st(II)和2nd(II)等13種面值。12.5x13齒度郵票只有一枚,是由Walsall公司印製並於1990年11月以小本票形式發行的紅色1st郵票。這個不同尋常的齒度據說是因為錯誤打孔而產生的。
3.版式和版別
梅欽普票多以整版票、小本票以及捲筒票三種版式發行。在製作上,小本票是在印製過程中以機器切去齒孔或對中切分齒孔以準備郵票內頁;而捲筒票則都採用對中切分齒孔的方式分開郵票。這樣,對單枚票通過仔細觀察齒孔的光潔程度,就可以區分不同的版式。如果郵票一邊或兩個相鄰邊無齒孔或齒孔分離處整齊無毛刺,則郵票應是出自小本票;若郵票兩個對邊的齒孔分離處整齊無毛刺,則郵票必是捲筒票;而如果各邊齒孔都有因撕分而留下的小毛刺,則出自整版票無疑。
梅欽普票的印製,主要採用影寫版(照相凹版)、平版和雕刻版。雕版只用於高面值梅欽普票。影寫版和平版同時用於中低面值的普票,使用高倍數的放大鏡,可以分辨不同的版別。影寫版郵票有明顯的網點,特別是在面值數字上,可以觀察到數字邊緣凸凹不平,而平版的面值數字邊緣則相當平滑。具體到各承印商,Harrison公司印製的郵票只採用影寫版,而其它四家則兩種版別都採用。
4.磷光條、紙質及其它
為方便郵件的處理,梅欽普票大都刷有磷光條。通常在梅欽普票加印發行,特別是以小本票的形式加印發行時,在磷光條的形制上都會有所變化,由此而產生了大量在集郵上具有分辨價值的不同形式,或稱為變體。磷光條的基本印刷方式有左單磷光條、右單磷光條、中單磷光條和左右分置雙磷光條四種形式;磷光條的寬度有8mm和9.5mm兩種;而從磷光條在紫光燈下的反映來看,又有磷光性和瑩光性兩種。另外,對於刷在左邊或右邊的磷光條,不論是單條還是雙條,都存在內縮的形式,即磷光條未刷在最邊緣上,而是在齒孔內1mm左右,如圖8a所示。對於小本票來說,磷光條還有如圖8b和8c所示的截短、邊角內陷等形式。上述各種因素交叉作用,使梅欽普票單在磷光條上的不同形式即達數百種,必須藉助紫光燈,以及專業的參考書的幫助,才能詳加分辨。
梅欽普票在多家印刷廠多次印製,各廠工藝、設備、原料、用版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反映在印成的郵票上,就成為了各種可以相互區分的不同變體。然而這些反映在紙質、背膠、齒孔形制以及票圖細節上的差異是非常細微的,須要仔細地觀察並藉助必要的工具以進行區分。

集藏參考

梅欽普票龐大的系列和豐富的集藏變體使其收集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因而在收集時選用合適的目錄作為參考幾乎是必須的。在世界通行的主要郵票目錄如美國的斯科特目錄和英國的吉本斯目錄中,都有梅欽普票的發行資料。從2000年版開始,斯科特目錄還把梅欽普票單獨列出,成為專欄,並補充了所有小本票的信息。但這些目錄所列的資料大都只是簡單地區分了不同的面值和底色,比較簡略,大部分的集藏變體都沒能列出。因此,這些目錄只能作為初入門的參考,若要更系統的收集,則需要專業目錄的指導。在梅欽普票這一領域,公認的權威目錄是由英國人梅爾(D.G.A. Myall)編撰的《梅欽普票大全》(The Complete Deegam Machin Handbook),這本目錄初版於1994年,1996年出版第二版,其後以散頁的形式對每年的新內容進行增補。這個厚度近八百頁的目錄採用一套稱為“迪更”的編號體系,非常全面的收入了梅欽普票各方面的技術資料,對分辨最為複雜的磷光、紙質、背膠等變體都做了詳盡的分析。
除了目錄之外,同好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是獲取梅欽普票最新信息的重要渠道。世界範圍內,有著不少由梅欽普票愛好者所組成的協會,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英國的梅欽普票集郵協會(Machin Collectors Club)、澳大利亞的梅欽普票愛好者俱樂部(Machin Interest Group)以及美國的英國郵票集藏協會(Great Britain Collectors Club)等等。這些愛好者協會都是開放性的,交納會費即可加入。各協會一般也都有自己編寫的梅欽目錄或定位冊,並會定期出版會刊,發布最新的梅欽普票信息和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