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水電站

梅山水電站

梅山水庫位於淮河支流史河上游,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航運和水產養殖的大型綜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970km2,占史河流域總面積的41%,總庫容為23.36億m3。梅山水電站是中型水力發電站,安裝4台1萬kW水輪發電機組。

梅山水電站梅山水電站
 

簡介

梅山水電站位於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腹地、淮河支流史河上游,坐落於有“紅軍故鄉、將軍搖籃”之譽的安徽省金寨縣縣城南端。 
梅山水電站是具有防洪灌溉發電航運與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是 “一五”期間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重點工程之一,也是馳名中外的淠史杭灌區的主要水源之一。水庫主體工程於1954年3月開始,至1956年4月完工;水庫總庫容22.63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水庫大壩是以五百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的一級水工建築物,系新中國第二座連拱壩,時稱世界第一高壩。電站總裝機容量4×10MW,4台機組於1958年9月1日至1959年5月1日相繼併網運行。

作用

梅山水庫建成近50年來,充分發揮了巨大的綜合功能,成績斐然:防洪方面,擔負著為淮河幹流錯峰調蓄的重要任務,特別是戰勝了1969年、1991年和2003年的洪水,保證了下游城鎮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為確保淮河安全度汛、減少淮河中游啟用行蓄洪區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灌溉方面,作為淠史杭灌區主要水源,灌溉下游的安徽、河南二省五縣區383萬農田,使其旱澇保收;昔日山水橫溢、易旱易澇的史河流域現已變成了綠水清池、萬頃良田。發電方面,是皖西電網的重要電源點,對安徽電網的發展和確保電網安全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種效益特別是防洪、灌溉和發電三大效益的正常發揮,對皖西乃至全省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創下了無數輝煌業績的同時,梅山水電站自身得到了全面發展,1995年6月起先後被批准為華東電網安全文明生產達標單位、華東和安徽省電力系統雙文明單位,曾被評為省級和市級文明單位;財務和依法納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檔案工作、社會文化建設等方面多次受到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表彰。

旅遊勝地

此外,由於水庫的修建,人工湖隨之形成。庫區湖光山色,林壑優美,醇厚的民風、秀麗的景色和美好的傳說,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2004年6月被水利部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聯合國大壩委員會名譽主席托蘭及諸多外國專家曾來此考察。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彭真、聶榮臻、胡耀邦、萬里、宋平、喬石、溫家寶、曾慶紅等也都曾親臨水庫視察工作。近年來,電站旅遊業逐步興起,已形成特色;電站多種經營產業也逐步取得較大發展,其中自來水供應、小水電開發、旅遊等已初具規模,擁有現代化的自來水廠,有水電設備安裝三級資質和一批素質較高的管理幹部與技工隊伍,更有著豐富的水資源,隨著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電站多種經營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2003年12月24日梅山水電站正式劃歸省水利廳管理,迎來了新形勢,新機遇。梅山水電站將在省水利廳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新時期治水思路和水利廳各項部署的落實,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防汛抗旱“兩個轉變”,以發揮水庫綜合功能為重點,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人才建設和隊伍建設為保證,以制度建設為抓手,轉變思想觀念,科學精細管理,理順經營機制,不斷推進全面進步。梅電職工將不斷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精神和“凝心、自強、誠信、高效”的企業精神,展示自己的風采,為大力推進安徽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而努力奮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