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力更召

梅力更召

梅力更召始建於1677年,位於包頭市九原區阿嘎如泰蘇木境內,烏拉山南麓,北倚松柏蒼翠的大樺背,南距包蘭鐵路約一公里,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20平方米,共有五座殿堂。

基本信息

簡介

梅力更召梅力更召
梅力更召始建於1677年,清朝康熙皇帝賜法名“廣法寺”,以誦讀蒙文經卷著稱。該召廟有24座。1960年,因行政區劃變更,歸屬包頭市郊區(現九原區)。解放初期,梅力更召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20平方米,共有五座殿堂。大獨宮“邁達爾”內的加來佛像身高八丈一尺。喇嘛最多時曾有五百人以上,內固定俸祿一百多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殿堂、佛像、經書和供器遭到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宗教政策,召廟逐步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迄今,梅力更召歷代轉世活佛有九人,第九世活佛孟克巴圖,於1990年12月13日返召,主持教務至今。

歷史

梅力更召梅力更召
梅力更召是藏漢式相結合的古寺廟,初建於清康熙四十一年,即1702年,後為烏拉特西公旗扎薩克鎮國公之旗立廟(1773),據召廟喇嘛相傳,康熙帝曾召集全國有學問的活佛和喇嘛到北京翻譯著名的“甘珠爾經”和“丹珠爾經”,來自梅力更召的三世活佛勞布森丹碧扎拉森是其中最有學問者之一,很受皇帝的賞識,當即賜名梅力更召為“廣法寺”,拜梅力更活佛為敬神喇嘛。梅力更召的很多經卷就是由三世活佛主持譯著的。因他通曉九種文字,聰慧博學,所以人們稱他為“莫日根活佛”。“莫日根”與“梅力更”同為蒙語聰慧之音譯,召名與地名皆由此而來。
召廟建築為漢藏相間的建築群落,有8座漢式院落僧舍以及完整的藏式佛事經院殿堂。整個建築群落倚陰山山脈的烏拉山緩坡修建,臨山面河,在興旺鼎盛時期聚集了500餘喇嘛,成為內蒙古西部地區一座規模較大的宗教聖地和民族文化中心,在內蒙古自治區是唯一一直用蒙古語吟誦全部經書的黃教喇嘛廟。
梅力更召最高大殿堂為美岱廟,因內供有泥塑的美岱佛即如來,故名美岱廟。少貢沁廟在美岱廟前面,略小於美岱廟,門額上懸掛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廣法寺”牌匾,兩殿牆體為藏式建築,殿頂是漢式宮殿頂風格。在美岱廟外牆上鑲有22個磚雕佛龕,佛龕內雕塑著佛像。主體建築東側錯落建築有活佛府及各學府院落,活佛府由幾個小院套在一起,還有大甲巴府和五座白塔,喇嘛住房散落在寺廟周圍,建築式樣與當地民俗住房相近,為平頂南出水式。
本召除傳授佛經外,還收集了很多流傳於民間的優美曲調,並把它融於召廟念經時吹奏的音樂中,聽起來很有特色。每逢嘛呢廟會(農曆正月和七月十五),所屬各廟都來人頂禮焚香,誦讀經文。另外,梅力更召曾管轄著27座廟宇(登記在冊的有24座)活佛傳世八代,喇嘛最多時約500餘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