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梁野山又稱“梁野仙山”,位居古代武平“平川八景”之首,是聞名閩粵贛邊的旅遊勝地。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省乃至全國保持最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坐落於閩、粵、贛結合部的龍巖市武平縣境內,山系屬武夷山脈最南端,是武夷山脈的最南端與廣東南嶺山脈東頭的交會點,面積達14365公頃。最高峰梁山頂古母石海拔達1538.4米,為武平第一高峰。
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福建省乃至全國保持最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之一。其原生森林面積之大、生態保護之好、物種資源之豐富,令人驚嘆。梁野山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複雜,起源古老。已知的脊椎動物有370種,屬國家重點保護有近50種,維管束植物有199科1742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20多種,昆蟲有193科93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6種,微生物有31屬51種,真菌63屬122種,特別是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分布面積竟達一萬多畝,種群結構之好,面積之大,堪稱全國第一,被林業專家們譽為“國寶”。 鉤栲林保存非常完好,處於原始狀態,面積較大,近1000畝,觀光木林局部大樹多達11株,最大者胸徑115厘米,平均71厘米,亦為全國罕見。同時,保護區又是閩、粵、贛交界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汀江、梅江的重要源頭之一。梁野山的藥用植物、原生花卉和菌類植物資源都十分豐富,被譽為“天然綠色基因庫”、“野生動物避難所”。

景點

武平縣城東北,有座梁野山,亦稱梁山頂,居古"武平八大景"之首,被譽為"梁野仙山",現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古以來,武平人視它為武平的象徵。
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梁野仙山,橫亘東南面積7000多公頃,沉睡千年萬年,保存著世間一方完整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蘊藏著豐富獨特的物種資源與自然景觀。這是一顆"綠色明珠"。
四條道路,條條通梁野山。其中東路最為便捷,車子可直達山谷中的一個自然村落,再沿著一條石砌小路上山。彎彎山道牽引著遊人攀升,飄飄欲仙。 古母石,懸空而立山頂,搖搖欲墜,恭候著每一位遊人登頂,飽覽無限風光。石本平常,但一個神奇的民間傳說,讓它閱盡了塵世滄桑,經受了風雷雨電的磨眠,雕塑成梁野山的魂與魄。正如見長城而知中國,看金字塔而曉埃及一樣,只要目睹傲立臨風的古母石,就會脫口而出"這就是梁野山"。
"仙人洞"距古母石約500米,藏在陡峭山坡的一片荒蕪中。相傳,這裡是定光古佛修煉之處。幾近湮滅的古洞經重新發掘整理,洞前白雲寺遺址重見天光。出人仙人洞,仰頭頂悠悠白雲,俯腳下千仍峭壁,不禁感嘆古時出家人之毅力非同一般,在此荊棘叢生、人跡罕至的寂寥石洞清修歲月!
歲月滄桑,唐代白雲寺已遭毀棄,僅存遺址。但山上的宋代梁野山寺依然如故。儘管山高路遠,幾經興毀,但它依舊香火旺盛,名震閩粵贛。武平人難以拂去白雲寺在心中銹刻下的深深印痕,因此一直沿用習慣的說法,稱梁野山寺為白雲寺。
寺中祀奉定光古佛。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護神,深受百姓虔誠信仰。千百年來,有關定光古佛的神奇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寺前藏一池水,方圓3000多平方米,處絕頂之上,靜靜地躺在矮小山崗的環抱中、浩渺蒼穹的掩映下,宛如人間仙境、天上瑤池。池水清澄碧綠,山色倒映,那般安祥,那般明淨,那般亮澤,讓人怦然心動。這就是梁野山頂的白蓮池,一幅無言的風景。
靜謐的梁野山中,松風竹韻,泉水淙淙,鳥語呢喃,還有溪流旁聳立的古老水車不急不緩地轉動著石雄,奏出鏗鏘悠揚的石碓聲聲,迴蕩在山谷間,益顯山的幽靜與深邃。雉雞拖著漂亮尾巴在遠處叢林中悠閒覓食,松鼠機靈地在灌木與古藤間跳躍雜耍。萬畝紅豆杉的天然原生群落,楓荷"兩小無猜"地組合著世界珍稀瀕危樹種的半楓荷,在此頑強生存的"活化石"銀杏,平添了這山的奇妙與珍貴。
梁野山的美,美在它的原始與天然,美在它的靜與野。

價值與意義

福建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和森林生態系統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首先,保護區內有大面積天然分布的南方紅豆杉種群,結構合理,更新良好,天然分布面積近667hm2,在國內罕見。觀光木群落在我國南方首次發現。鉤栲林保存較為原始,面積較大,在南方其它地區少見或不見,這些都是該保護區所特有的,具有相當高的保護價值。
其次,保護區地處泛北極植物區與古熱帶植物區的過渡地帶和武夷山脈最南端、南嶺山脈最東端的交匯點,動植物區系組成具有過渡地帶的典型特徵。泛北極植物區系的南方紅豆杉、亮葉樺、水青岡,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的白背瓜馥木、黃桐、鼎湖血桐絹毛杜英、華南省藤,主要分布於南嶺山地的羅浮栲、硬殼桂、乳源木蓮、樂東擬單性木蘭等都在保護區內生長良好。一些種類越過這一區域不見或少見。區內物種豐富、層林疊翠,保存著較為典型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有較完整、面積較大的天然原生性森林,植被垂直帶譜較為明顯,保持原始生態的自然性,有常綠闊葉林、常綠針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針葉林、竹林、山地苔蘚矮曲林、灌叢6個植被型,在我國東南大陸及中亞熱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三,保護區具有較明顯的稀有性。區內國家保護的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鍾萼木、金毛狗、香樟等14種,省級保護的有三尖杉、穗花杉、短萼黃蓮等23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雲豹、黑麂、黃腹角雉、蟒蛇等待46種,福建省重點保護動物34種,一般保護動物276種,其中列入IUCN保護名單的瀕危種和易危種有10個,列入CITES附錄1、2、3的瀕危動物有45種。區內保存著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許多植被類型是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地帶性類型,現保存較好的有南方紅豆杉毛竹林、鉤栲林、甜櫧林、絲栗栲林、觀光木林等。
第四,保護區具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區內生態系統組成複雜,類型豐富,植物群落有6個植被型,24個群系,53個群叢。維管束植物種類有199科789屬1742種,占福建省維管束植物的46.8%。脊椎動物有85科370種,占福建省陸生脊椎動物種類的48.8%,物種相對豐度較高,其中鳥綱18目46科205種,是鳥類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另有昆蟲938種,大型真菌122種。
第五,保護區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保護區對研究南方紅豆杉這一古老瀕危物種的自然更新演替有重要意義。觀光木林為頂級群落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場所。保護區過渡地帶複雜的區系成分,對動植物區系的起源與進化研究具有極高的價值。保護區內地帶性森林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受到了眾多專家的關注,是開展科普宣傳和教學實習的良好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