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社區

梁家社區

2004年共有334戶,797人,以梁姓為主,占95%以上。 社區經濟原以農業為主,工副業以地毯加工為主。 2004年,社區經濟總收入2400萬元,人均5018元。

社區概況

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駐地西北方3公里處,大嶗——王哥莊公路西側。該社區東至高家社區,西至囤山,南至小山,北靠常家社區,東西長0.6公里,南北長0.5公里,呈橢圓形,占地面積0.3平方公里。2004年共有334戶,797人,以梁姓為主,占95%以上。

社區沿革

據載,明朝天順年間,皇帝御駕親征漠北蒙古也先部落。當時,有蒙古同胞兄弟哈、喇、木、兒四人歸順明朝,隨天順皇帝自瓦喇還都。兄弟四人央求皇帝允許他們歸漢定居,天順皇帝念其有功於明朝準其所請,封四兄弟為世襲山東即墨岙山衛達宦,或指導同知,或為附千戶,各賜良田400畝、器皿64件。後來皇帝又分別賜給漢姓白、梅、安、梁。為便於與當地漢人聯姻,他們依次賜名為白京世、梅克貞、安志全、梁頻禮,所以白、梅、安、梁500多年前是同宗。梁氏先祖梁頻禮,1457年到北京,誥授懷遠將軍,官居三品,第二年赴山東即墨岙山衛上任。清朝初年,梁氏三世族三支梁道成,從即墨馬山前遷居石人河(現梁家村河西崖)被稱為西梁。早在明朝永樂年間,另一梁氏從小雲南隸籍遷居河東崖,被稱為東梁。因從一世到八世祖輩單傳,所以至今人丁較少。這裡早年統稱石人河,1936年沈鴻烈任青島市市長時,嫌此處諸村不好區分,以兩梁居住此地為由,便以姓氏命村為梁家村。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31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黃泥崖等34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社區人物

該社區梁氏先祖自古就是將軍之家,梁氏(十四世祖)後裔梁方湖,機智勇敢,智慧過人。相傳在德國侵占青島時期,即墨一百姓因不堪忍受一德國人的欺侮,而將其殺死,德國人限期讓即墨縣令偵破此案。當時在即墨為一飯莊掌柜的梁方湖,主動為即墨縣令出謀劃策,用一在押死囚頂替殺德國人的百姓,這樣既解救了愛國人士,又為即墨縣令了結了難破之案。他還利用與縣令的這層關係,用同樣的方法解救了多個怒殺地痞、惡霸的平民百姓。該社區的梁保柏解放前在東北參加抗日聯軍,曾任軍職,解放後在南昌市任職。梁玉福任雞西市公安廳廳長(副市級)等職。早在20世紀80年代,該社區國小民辦教師梁振軍教學成績突出,獲“青島市優秀教師”光榮稱號。教師高佳賀為該社區孩子送教上門,又獲青島市優秀班主任的光榮稱號。

社區經濟

社區經濟原以農業為主,工副業以地毯加工為主。該村有山巒2100餘畝,耕地253畝。山巒生態經濟林1626畝,栽有黑松、蘋果、杏、桃、櫻桃、山楂等。改革開放後,走發展農、工、畜、禽的新路子,居民辦起的禽蛋場採用最新餵養技術,實現餵食、給水、雞糞烘乾、加工自動化,一舉成為遠近聞名的禽蛋場。該社區為華東薏思琳葡萄酒廠建起百畝葡萄生產基地。2004年,社區經濟總收入2400萬元,人均5018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