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瑣話

出版社: 開本: 林宰平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5月1日)
叢書名: 當代中國散文八大家
平裝: 452頁
開本: 32開
ISBN: 7806542736
條形碼: 9787806542736
尺寸: 22.2 x 15.2 x 2.2 cm
重量: 599 g

作者簡介

張中行,男,1909年於河北香河縣,1935年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治學嚴謹,興趣廣泛,博覽群書,學貫古今。有“雜家”之稱。著有《張中行作品集》6卷,散文集《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留夢集》、《流年碎影》等產生文泛影響。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當代中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張中行的作品。這些散文內容豐富,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從小的視角契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詞事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作品的精神氣質和藝術神韻對讀者產生強大魄力,從中悠能感到一種特有的做小人物的快樂。

媒體評論

前言
前 言:悲天憫人的詩哲情懷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散文創作走向繁榮的時代,各式各樣的言說方式、形形色色的內容在散文園地里自由地生長,令人頗有眼花繚亂的感覺。然而,魚龍混雜與繁榮並生的也有淺薄和浮躁,偽文化散文、小男人小女人散文似乎成為流行的文化快餐。在這種形勢下,張中行先生的散文創作就顯得特別而有分量了。他以沖淡雋永、幽默風趣的文筆,以哲人殫精竭慮的睿智和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打動了無數讀者。
中行先生生於帝制時代,成長於憂患之中,飽歷世事滄桑,對人和事,他都有超出常人的遠見卓識。作為學者,他又博覽群書,融會中西,淹貫古今,人稱“雜家”。他的生活興趣廣泛,舉凡金石書畫、文物古董等,都有過非同一般的鑽研。這些學養和經歷滋潤了他作為人文學者所特有的情懷,所謂“璇璣縈胸次,燦爛皆文章”。正因如此,他的散文具獨特魅力,成為當代文壇的一大景觀。
自80年代中期先生出版《負暄瑣話》以來,他一直文思泉湧,勤於筆耕,出版了十餘部散文著作。他敘人事,抒文情,論世道,集散金碎玉,匯感性體悟。他的散文如一杯清淳的綠茶,在人們的品味中留下溫馨,留下悠長的餘韻。
他寫得較多同時反響也最強烈的是關於人物的散文。在他的筆下,有學富五車、馳名中外的燕園師長,有值得永恆紀念的至愛親朋,有過著苦澀的生活但善良可愛的平民百姓……但先生所寫的,用他自己的話說,都是“可傳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這些人、事、情, “總起來成為曾見於昔日的境”。在表現人物上,中行先生深得傳統文學藝術的精髓,即大量運用白描手法,撿拾起所寫人物留存於自己記憶深處的些許影子,抓住最能體現人物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的若干片段,將一些散若珍珠的細節整合起來,簡筆勾勒,就使人物躍然紙上。此類文章中最有價值、最為成功的是他對一些文化名人的刻畫。在他的筆下,曾經領一代風騷的章太炎、辜鴻銘、熊十力、胡適之、廢名、劉半農……一個個可親、可愛、可敬、可嘆的形象,無不情采飛揚,令人神往。正因如此,先生的第一本以寫人為主的散文集《負暄瑣話》一問世就博得了讀者的喜愛和好評。海內外報刊佳評如潮,認為是以行雲流水、沖淡自然之筆寫今日之《世說新語》。先生通過這些人和事;眷戀滋養了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精神,憶念身懷今日日漸稀少的美德的人們。中行先生說他的《負暄瑣話》是當作史和詩來寫的,其實,他的其他文章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從他的這類文章中,我們每每能咀嚼出一絲絲苦澀,這苦澀應是對那些已成為《廣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感傷,也暗含著給今天及未來的人們的良好祝願。
他的追憶昔日風物的文章,作者胸中涌動著風景依舊而人面不同或時過境遷以至憑弔無依的情懷,配以老辣、暢達之文筆,感人至深。例如“紅樓點滴”五則,先生以當年北大紅樓中人的身份,把當時北大散漫、嚴正、寬容的家風娓娓道來,並非茶餘飯後的閒侃,而是在張揚一種學統,賡續一種文脈,引人深思,令人慨嘆和嚮往。其他如《北大圖書館》、《我的琉璃廠今昔》等,也在對昔日的懷戀中蘊涵著對文化問題的思索。在那些評古論今的文章中,使我們感動的也是那悲天憫人的情懷。從《圓明園劫灰》、《錢與德的你死我活》、《消費的我行我素》等篇章我們可以看出,他善於從具體事情入手,引發與現實有關的感慨,進而提倡民主、反對專制,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文中充盈著對假、醜、惡的無情批判,同時發出對人間真、善、美的深沉呼喚。
……

目錄

漫談散文(代總序) 季羨林
前 言:悲天憫人的詩哲情懷 龍協濤
第一輯昔人夢影
章太炎
辜鴻銘
胡博士
熊十力
劉半農
黃晦聞
馬幼漁
老溫德
劉叔雅
林宰平
苦雨齋一二
兩位美學家
楊丙辰
劉舅爺
祖父張倫
張效彬
佛諦
詩人南星
銀閘人物
家鄉三李
凌大嫂
故園人影
王門汲碎
第二輯風物相思
紅樓點滴一
紅樓點滴二
紅樓點滴三
紅樓點滴四
紅樓點滴五
沙灘的住
沙灘的吃
北大圖書館
我的琉璃廠今昔
早期的烤肉
一溜河沿
藥王廟


香冢
東安市場
第三輯神遊翰墨
閨秀小楷
歙硯與閒情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