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鳳羅扇

桐花鳳羅扇

桐花鳳羅扇,是以在紙扇上巧繪一種蜚聲千百年的小鳥"桐花鳳"而得名"桐花鳳"羽毛斑斕五彩,為川西南名鳥,又稱五色鳳、么鳳。工藝家們巧繪其形於紙扇上,竟成為名噪一時的珍品。

桐花鳳羅扇桐花鳳羅扇
桐花鳳羅扇是古代蜀中名扇。桐花鳳羅扇,是以在紈扇上繪畫一種小鳥“桐花鳳”而得名。

簡介

“桐花鳳”比燕子稍小。羽毛呈淡草綠色,上面綴滿絢麗的斑爛五彩,每年暮春三月,成都錦江沿岸紫桐盛開時,群聚樹上,盤鏇飛翔,恣態輕盈翩遷,是川西南的名鳥,也稱五色鳥、么鳳。蘇東坡詩“故山亦何有,桐花集么鳳”中的鳳,就是指此鳥。古人曾經摹擬它的動作,創作么鳳舞。蜀中古代畫家以此為題材,繪在紈扇上,成為名噪一時的藝術珍品。唐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為之作《桐花鳳扇賦》:“美斯鳥兮類鴛鴦,具體微兮容色丹。彼飛翔於宵漢,此藻繪於冰紈。雖清伙而己至,常愛玩而忘飧。”從此,桐花鳳扇更身價倍增。後人認為,這是蜀工藝扇之始。

發源與發展

桐花鳳羅扇,是以在紙扇上巧繪一種蜚聲千百年的小鳥"桐花鳳"而得名"桐花鳳"羽毛斑斕五彩,為川西南名鳥,又稱五色鳳、么鳳。工藝家們巧繪其形於紙扇上,竟成為名噪一時的珍品。故唐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作《桐花鳳扇賦》,力贊其美。後人認為,唐代的桐花鳳羅扇為蜀工藝扇之始。明代,四川已是全國三大名扇產區之一,每年向朝廷進貢一萬餘把扇子。明萬曆年間,四川貢扇沒有'按時運至京師,結果布政使等被降調他處(《元明事類鈔》卷三十)。蜀扇"其精雅則宜士人,其華燦則宜艷女",宮中所用蜀扇有的每柄價值高達黃金一兩。明代成都羽扇,風格為蜀漢時遺制。最初用"雄雉"的名貴尾羽做成,以後仍多用鳥羽。有雜鳥毛、也有鵝毛,俗稱鵝毛扇。色澤一般為羽之本色,古樸清雅,此扇扇風柔和,老人、嬰幼兒、病者或產婦產期用來卻暑,由為適宜"停以如棲鵠,揮之如驚鴻",是詩人對羽扇的形象化讚譽。榮昌摺扇,相傳為乾隆時由廣東傳入,至辛亥革命後,摺扇的生產地進入了鼎盛時期,創製了綢面、水磨骨雕刻漆嵌泥金金粉寫畫等新品種,城內扇鋪發展到一百餘家,工人多達三千人,年產摺扇五萬餘把,成為繼蘇抗名扇而興起的扇藝後起之秀。榮昌摺扇扇骨採用楠竹、白竹、棕竹等多種竹材製成。其中的烏骨扇,是用四川特產五倍子滲石灰蒸煮而成,油墨發亮,清雅宜人。扇骨精緻的還用牛角、魚骨、螺鈿、金銀絲鑲嵌或雕鏤,扇面一般為素色,也有的巧繪圖案,以十八羅漢扇最為馳名。蜀扇之最要數"龔扇"。龔扇即竹絲扇,清末由自貢人龔爵五在細竹扇的基礎上創立,後又由其子龔玉璋繼承發展,至今已傳承四代。"龔扇"選用一年生優質竹劈成細如髮絲的竹絲,借鑑提花織物的原理挑壓,經緯竹絲,縱橫穿插而成。一把"龔扇",往往要用兩千根左右的細竹絲,花費四十多天時間方能編成。成品薄如絲絹、柔似綾綢、美如織綿,光華透亮,巧奪天工。此外,開縣臨江油紙扇廣漢潮扇、長寧篾笆扇以及銅梁、墊江、梁平等地的棕扇也很有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