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小西湖

桐梓小西湖

一個具有歷史文化、自然風景和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的自然文化歷史遺產,在地方首長唯GDP主義關懷下,已經敗落。

桐梓小西湖位於桐梓縣城東北5公里的城關鎮天門鄉,它以小巧玲瓏的風格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著稱於貴州高原,有“黔北明珠”之美譽。
貴州第一座水力發電站,就是建在桐梓小西湖水畔的。那是上世紀40年代初期,為解決戰時電力困難,在縣城東北5公里處的天門河上築堤蓄水,並於堤下建造了水力發電站,在築堤而得的湖區,仿杭州西湖部分格局,建得有“三潭映月”、“望湖亭”、“放鶴亭”和“湖心亭”等景觀,湖心亭的亭柱上原有一副楹聯;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因而,人們通常稱此湖為“桐梓小西湖”。

小西湖小西湖

在壩首建有一方形紀念塔,夕陽西下,塔影橫斜,儼然如“雷峰夕照”。1944年冬,張學良將軍從開陽縣被轉移到這裡囚禁,又增建了釣魚台。張學良將軍在被囚禁期間,或在湖漫步,或在湖心島垂釣,在小西湖渡過了兩年多的時光,現這裡尚存有張學良將軍使用過的部分物品。
來到小西湖,登上綠樹成蔭的攔河大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米多高的方型水泥紀念塔,塔上刻有當年主建電站的總工程師、北京大學教授陳祖東的《歌石工》,在大堤上可見河水從上天門洞奔流而過的壯觀景象。在湖中泛舟,可觀賞兩岩秀美的景色,欣賞後村桃花、偏橋翠竹、天門幻景和湖中倒影等風光。
小西湖的另一重要景觀是上天門和天橋溶洞。上天門是自然形成的橫跨兩山的天生橋,天生橋正中是一個長逾百米的溶洞,在洞口平台上,可俯視洞下奔騰而去的河水,亦可遠眺放鶴訂。上天門洞新辟有一條長數百米的盤山棧道,十分奇特險峻。湖北岸新近發現一“龍泉”,水分子密度和表面張力較大,鎳幣放入泉水中不易沉沒,水質純淨。
改革開放後,小西湖新修了亭台廊榭、曲橋魚池、餐廳茶室、商店旅社,張學良昔日垂釣的釣魚台已修復,湖中設定了遊覽小艇。

現在地方領導為了發展經濟,追求GDP數字,在小西湖原攔水壩上游不到500米的地方又建了一個高壩,桐梓小西湖水系完全破壞,有打油詩描述如下:

悼桐梓小西湖
將軍展廳早破敗,荒草叢中覓釣台。
烽火連天成追憶,人事代謝易感懷。
一湖西子水已死,半壁桂林山仍在。
竭澤而漁謀發展,升官發財憑胡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