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桃瘤芽

桃樹桃瘤芽

無翅胎生雌蚜長橢圓形、較肥大,頭部黑色。 有翅胎生雌蚜體略小,淡黃褐色,額瘤顯著,腹管圓柱形,中部稍膨大,有黑色覆瓦片紋。 若蟲體小,形似無翅胎生雌蚜;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呈紫黑色。

又名桃縱卷瘤蚜、桃瘤頭蚜、蜜蟲膩蟲等,屬同翅目,蚜科。為害桃、櫻桃、梨和梅等。

形態特徵

無翅胎生雌蚜長橢圓形、較肥大,頭部黑色。中胸兩側有小的瘤狀突起,體深綠色或黃褐色,腹部背面有黑色斑紋。腹管圓筒形,黑色。尾片短小,額瘤顯著。有翅胎生雌蚜體略小,淡黃褐色,額瘤顯著,腹管圓柱形,中部稍膨大,有黑色覆瓦片紋。若蟲體小,形似無翅胎生雌蚜;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呈紫黑色。

桃樹桃瘤芽桃樹桃瘤芽

生活習性

北方一年發生10餘代,南方約30代,以卵在桃樹枝梢和芽腋等處越冬。在長江流域,越冬卵於次年春天桃樹萌芽時開始孵化,產生無翅胎生雌蚜,不斷進行孤雌生殖,若蚜群集葉背吸食為害,以5月上中旬繁殖最迅速,新梢停止生長後產生有翅蚜遷飛到第二寄主(夏寄主)上寄生繁殖,7月初,產生有翅蚜,遷飛到艾蒿及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為害。至10月下旬產生有翅蚜,遷回桃樹,產生性蚜,交尾產卵越冬。

為害症狀

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葉背吸食汁液為害,被害葉片葉緣向背面縱卷,捲曲部分組織肥厚,凹凸不平,初呈淡綠色,後變紫紅色,嚴重時全葉捲曲,最後乾枯、脫落。

防治方法

①結合春季修剪,剪除嚴重被害的枝梢,集中燒毀。
②合理配置樹種,在桃樹行間或果園附近,不宜種植菸草、白菜等農作物,以減少蚜蟲的夏季繁殖場所。
③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食蚜蠅、蚜繭蜂等天敵,儘量用蚜蟲專用殺蟲劑。
④利用桃蚜對黃色趨性誘殺有翅蚜。在桃園裡懸掛黃色誘板進行誘殺,密度一般為每667平方米30張,規格25厘米*30厘米,懸掛高度在樹冠中部。
⑤在春季桃花未開而蚜卵已全部孵化、桃葉未卷之前噴藥,花後至初夏,根據蟲情再噴藥l-2次。秋後遷返桃樹的蟲口數量大時,可再噴藥。把有翅蚜消滅在大量發生或遷飛擴散之前。藥劑可選用5%啶蟲脒乳油3000-4000倍液、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20000~25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000~8000倍液。
為害期的桃瘤蚜遷移活動性不大,因此及時發現並剪除受害枝燒毀是防治桃瘤蚜的重要措施。由於該蚜在卷葉內為害,葉面噴霧防治效果較差,噴藥最好在卷葉前進行,或噴灑內吸性強的藥劑以提高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