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嶺

春暖花開俏枝頭,鄉村美景日益新,隨著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廣大農村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近日,筆者來到崇義縣龍勾鄉採訪新農村建設後的變化,鄉領導極力推薦去桃嶺看一看,說那裡的新農村建設搞得好,產業發展得好,農民積極性高。於是,便驅車來到離縣城40多公里的東山村桃嶺組。在路上,陪同採訪的鄉幹部就向筆者談起了桃嶺的變化。

從一座水泥橋說起

上寡線與桃嶺組之間有一條大河,河上橫跨一座筋鋼水泥大橋。“從這座橋就可以反映出桃嶺人務求上進的決心。”陪同的鄉民政所所長吳祖相感嘆道,並向筆者講述了一段桃嶺人齊心協力建大橋的感人故事。這裡原來是沒有橋的,村民外出,小孩上學,生產生活都極不方便,這種現象一直困擾著桃嶺人的祖祖輩輩。2002年,不甘於現狀的桃嶺人作出了一項大膽的決定--集資修橋。他們自籌資金、投工投勞,人平集資1000元,投勞2000多工日,三個月後,只有32戶農戶130多人口的桃嶺人,楞是把一座長37米、寬3.5米,造價13萬多元的水泥大橋建了起來。“在龍勾其困難之大無法想像,其決心之大無處可比,就憑這一點可以看出桃嶺人創業的勇氣和渴望,鄉里便把桃嶺確定為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鄉黨委書記鍾林生說。

一條環組公路掀熱潮

過了水泥大橋,駛上一條寶葫蘆線型的環組公路。“路通到的地方,伸手就可以摘到臍橙。”吳祖相自豪地告訴筆者。然而,就在前幾年,桃嶺還只有一條簡單路基,只能進到組裡500多米。
2004年11月,縣鄉新農村建設指導組進駐桃嶺。指導組立即組織召開了村民動員大會,在會上大夥七嘴八舌,提了很多建議,但提得最多的就是想修通一條環組公路,把全組的果園連成片,形成規模。
“修路的話,就要從果園裡經過,這樣要犧牲一點個人的小利益,但為全組可以創造大效益。”
“路通了,車子可以直接開到果園裡,給果樹施肥、打藥、運輸都帶來了方便,砍幾棵果樹也值。”
剛當選的理事會長吳祖明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如果要從我的果園裡經過,砍多少我都願意,而且不要一分錢補助。”
村民們逐漸統一了思想,最後一致同意修路。經過測量,公路要從吳連三的果園裡經過,而且要砍掉他17棵已種了七年正處在盛產期的果樹,他二話沒說,第一個把果樹砍了下來。當筆者問他會不會心疼時,吳連三爽朗地說:“說不心疼是假的,但想到修路後對種果帶來的方便,砍這幾棵樹又算得了什麼呢。”多么樸實的話語啊!因為修路,沒有一家有怨言,也沒有一個人提到過補助。在指導組的帶領下,村民積極投工投勞,政府資助了全部水泥,桃嶺迅速掀起了建設新高潮,一條長1170米、寬3.5米的寶葫蘆線型環組公路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全部硬化完畢。
桃嶺人還有一些農戶的臍橙在離組中心1000多米的塘馬坑,但到塘馬坑只有一條小路,深深體會到公路好處的桃嶺人又積極行動起來,集資投勞,就連在裡面沒有果園的吳小平,也捐了100元,不出幾天,全組便集資了3500多元,只用了10天便開通了到塘馬坑的公路。路通了,去年以來,桃嶺人在塘馬坑新開發臍橙基地30多畝。
新修的水泥路象一條白色的帶子環繞著桃嶺,連通了每一個桃嶺人的心,也貼近了指導組與村民的心,大家心裡都清楚,指導組是來幫助大家辦實事、做好事來的。指導組的工作鼓舞了桃嶺人創業的志氣,凝聚了桃嶺組的人心,為以後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桃嶺也掀起了一股新農村建設的熱潮。

一場變革煥新顏

路修通了,但公路兩旁低矮破舊的牛欄廁所,廁所里散發出來的臭氣,房前屋後成堆的垃圾,與整潔乾淨的水泥路面越發顯得格格不入。指導組和組理事會又一次召開村民大會,徵求下一步工作意見。
“城裡人都用自來水,我們也能用上嗎?”
“我家建了小康樓,但廁所還是老樣子,能和城裡人一樣用上乾淨的衛生間嗎?”
……
永不滿足的桃嶺人給自己的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桃嶺的實際,建沼氣池既能改善衛生狀況,更為村民種植臍橙積累肥料提供了有利條件。”吳祖相告訴筆者。指導組綜合村民的意見,全面進行了改水、改廁工作,一下子就興建了28個沼氣池,從山上引來了山泉水,自來水管通到了每家每戶,同時結合“三清”工作,定點建了4個垃圾池,拆除殘垣斷壁420米,破舊附屬房26間,粉刷房屋12棟1780平方米。村莊靚了,村民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筆者走在寬闊的水泥路上,看不到一丁點兒垃圾。“就象逢墟一樣,每隔幾天,村民們就會自覺打掃公路。”理事會長吳祖明深有感觸地說:“新農村建設以來,改變最大的是大家的思想觀念,以前大家的垃圾就倒在家門口,環境衛生十分差,現在到處走一走,你根本看不到垃圾,搞好了衛生,就連蒼蠅、蚊子也少了。”
環境的改變給村民帶來了建新村的信心,村民們紛紛拿出儲蓄的錢興建小康樓,改變居住環境,桃嶺組現已興建小康樓8棟,正在建的有6棟。筆者來到正在建小康樓的吳隆君家裡,只見他高興地忙碌著。“我準備建一棟三層的別墅,現在有了自來水,每一層都要建衛生間。”吳隆君說起今後的構想,笑得合不攏嘴。
為了豐富農閒時的精神娛樂生活,桃嶺正在興建一個標準籃球場和休閒廣場。“這裡是條形花壇,這裡是石桌石凳,這裡是……”吳祖明向我們介紹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明日桃嶺更好看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從古至今桃嶺都是果樹生長的“樂園”。“全鄉第一塊臍橙基地就在我們桃嶺。”吳祖明越說越自豪。
早在1994年,桃嶺組的吳隆偉就承包了鄉里基地的10畝臍橙,當時是栽下的第二年,還沒有收成。由於以前從來沒有人種過臍橙,對吳隆偉的“冒險”之舉,許多人都抱著觀望的態度,更有甚者認為他簡直就是傻瓜。但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吳隆偉卻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經過幾年的辛勤勞作,1996年臍橙正式掛果,那獨特、純正的香甜吸引了各地的老闆,很快就以每斤3元多的好價錢銷售一空,是當時柑桔價錢的好幾倍。嘗到甜頭的吳隆偉緊接著又擴建了10來畝臍橙基地,現在已達到20多畝。村民們見狀也紛紛開荒建園,種上了臍橙。吳祖勝,以前小孩太小,生活負擔重,便一直在外面打工,也闖出了一點名堂,去年他毅然放棄較好的工作回家種植了6畝臍橙。他告訴筆者:“打工不是長遠之計,家裡不栽點果,日子始終是不太好過。”在公路邊,正巧遇見正在擴穴的吳林生告訴筆者說這已是他家開的第四塊臍橙基地了,總面積已近10畝。在吳隆偉的帶動下,桃嶺組共發展臍橙面積260多畝,人均已超過2畝。
“現在的桃嶺就是一座花果山。”吳祖明驕傲地說。
臍橙多了,但如何讓臍橙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邁進?如何提高臍橙的品質、價錢呢?為了破解這些難題,桃嶺在吳隆偉的帶領下,很早就成立了臍橙協會,由吳隆偉任會長,帶領大家學技術、跑銷路,平時間大家也經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只要誰家的臍橙染上了病蟲害,吳隆偉第一個就會出現在他家的果園。人心齊,泰山移。桃嶺人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就連去年全國臍橙都遭受了市場風波的影響,但桃嶺人的臍橙依然獲得了暢銷。如今,桃嶺臍橙的固定銷售點有四、五處。“我們要把桃嶺的臍橙做成一個品牌。”吳隆偉滿懷信心地說:“每年在別人還在愁滿山的臍橙沒銷路時,我們組的臍橙就已經賣得差不多了。因為每年年初我們就會與外地老闆簽好訂果協定,有了訂單,銷售就更穩妥,價錢也更高。”去年,桃嶺的臍橙獲得了大豐收,總產量已突破了30萬斤,銷路也十分好,其中深圳的吳老闆就在桃嶺以每斤1.9元的高價訂購了10萬斤,全組90%的臍橙都賣到了好價錢。桃嶺不但自己的臍橙賣得好,而且還輻射到了全鄉的臍橙銷售,深圳的吳老闆去年僅在龍勾鄉就收購了40多萬斤優質果。
桃嶺的新農村建設還吸引了外面人的眼球,牛軛村的肖聲倍上個月就特意來到桃嶺參觀,並且說:“桃嶺確實搞得蠻好了,坐到這裡,人都更舒服,我們村也要這樣搞就好了。”負責興建籃球場的南康市境壩鄉連城村姓曾的小伙子,看到桃嶺的變化也豎起了大拇指:“沒想到你們崇義的變化這么快,這么大” 。
“有了產業的依託,新農村建設成果才能得以鞏固,桃嶺的明天會越來越美。”鍾林生書記對桃嶺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充滿信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