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軛村

因龍口舊河道繞村的東南而過(1975年龍口河經人工改道後經村東北面過),形狀似“牛軛”,故而得名。 因龍口舊河道繞村的東南而過(1975年龍口河經人工改道後經村東北面過),形狀似“牛軛”,故而得名。 因龍口舊河道繞村的東南而過(1975年龍口河經人工改道後經村東北面過),形狀似“牛軛”,故而得名。

牛軛村,歷史地名。含現廣東省鶴山市龍口鎮的新村仔、金華、東海、西堯等村,800人。東北距龍口圩1.5千米。明朝初年,李姓人氏從龍口鎮中七遷此開村定居,聚落沿龍口河畔分布而居。因龍口舊河道繞村的東南而過(1975年龍口河經人工改道後經村東北面過),形狀似“牛軛”,故而得名。在龍口河改道前,該村有眾多的竹園,村民大多會編織竹器家具。 歷史地名。含現龍口鎮的新村仔、金華、東海、西堯等村,800人。東北距龍口圩1.5千米。明朝初年,李姓人氏從龍口鎮中七遷此開村定居,聚落沿龍口河畔分布而居。因龍口舊河道繞村的東南而過(1975年龍口河經人工改道後經村東北面過),形狀似“牛軛”,故而得名。在龍口河改道前,該村有眾多的竹園,村民大多會編織竹器家具。 軛 歷史地名。含現龍口鎮的新村仔、金華、東海、西堯等村,800人。東北距龍口圩1.5千米。明朝初年,李姓人氏從龍口鎮中七遷此開村定居,聚落沿龍口河畔分布而居。因龍口舊河道繞村的東南而過(1975年龍口河經人工改道後經村東北面過),形狀似“牛軛”,故而得名。在龍口河改道前,該村有眾多的竹園,村民大多會編織竹器家具。 軛 歷史地名。含現龍口鎮的新村仔、金華、東海、西堯等村,800人。東北距龍口圩1.5千米。明朝初年,李姓人氏從龍口鎮中七遷此開村定居,聚落沿龍口河畔分布而居。因龍口舊河道繞村的東南而過(1975年龍口河經人工改道後經村東北面過),形狀似“牛軛”,故而得名。在龍口河改道前,該村有眾多的竹園,村民大多會編織竹器家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