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采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概述

桂枝香 金陵懷古
桂枝香·金陵懷古宋·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采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從公元222年東吳在此建都起,先後有東晉、宋、齊、梁、陳在此建都。到趙宋時,這裡依然是市廛櫛比,燈火萬家,呈現出一派繁榮氣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稱虎踞龍蹯,雄偉多姿。大江西來折而向東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縱橫交錯。秦淮河如一條玉帶橫貫市內,玄武湖、莫愁湖恰似兩顆明珠鑲嵌在市區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對這樣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舊、人事變遷,懷古而思今,寫下了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詞。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景,作者在一派肅爽的晚秋天氣中登高臨遠,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徵的風景:千里長江明淨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綢緞,兩岸蒼翠的群峰好似爭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陽里來來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著西風在飄揚。極目遠眺,那水天一色處的各種舟楫在淡雲中時隱時現;一群白鷺在銀河般的洲渚騰空而起。如此壯麗的風光真是“畫圖難足”啊! 詞的下闋,作者的筆鋒一轉,切入懷古的題旨。用“念往昔”三字拉開了時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統治者競相過著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陳後主那樣,敵軍已兵臨城下,他還擁著一群嬪妃在尋歡作樂(這裡“門外樓頭”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語意)。最後六朝君主就像走馬燈似地一個接一個地國破家亡,悲恨相繼不斷。對此作者發出了深深的感嘆:千古以來人們登高憑弔,不過都是空發興亡感慨,六朝舊事隨著東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復返了,剩下的只有幾縷寒煙和一片綠色的衰草。最後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詩意,指出六朝亡國的教訓已被人們忘記了。這結尾的三句借古諷今,寓意深刻。
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寧初出任江寧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兩年後即入中樞為相。這首詞當作於任知府期間。作為一個偉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遠。這首詞通過對六朝歷史教訓的認識,表達了他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同時,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有成就,它體現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王安石這首詞全篇意境開闊,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歷代詩餘》引《古今詞話》說:“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餘家,惟王介甫為絕唱。”王安石一生雖然寫詞很少,但這首詞卻是可以千古傳唱的。
全部注釋
1.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2.杜牧《台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指隋滅陳事。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將,他兵臨金陵城下之際,陳後主尚與寵妃張麗華於結綺閣上賦詩作樂。
3.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傳為陳後主所作。
詞本倚聲,但王安石說:"古之歌者,皆先為詞,後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引)顯然是不滿意只把詞當作一種倚聲之作。這在當時是異端之論,但今天看來,卻不失其銳敏和先知先覺之處。他曾在讀晏殊小詞後,感嘆說:"宰相為此可乎?"(魏泰《東軒筆錄》引)。所以他自己作詞,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為蘇軾等士大夫之詞的全面登台,鋪下了堅實的基礎。王安石偶爾作詞,但成就不凡。此《桂枝香》詞,置兩宋名家之中,曾無半點愧色。
上闋寫登臨所見,下闋抒登臨所感。葉夢得《避暑錄話》載:"(王安石)晚卜居鐘山謝公墩,畜一驢,每食罷,必日一至鐘山,縱步山間,倦則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乃歸。"
楊湜《古今詞話》載:"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於《桂枝香》者三十餘家,獨介甫最為絕唱。東坡見之嘆曰:'此老乃野狐精也!'"(《詞林紀事》卷四引)

相關條目

王安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