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金田村

桂平金田村

桂平金田村是1851年聞名中外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策源地,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有很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簡介

桂平市 金田鎮位於桂平市的北部,距桂平城區24公里,處在桂平北區六個鄉鎮的中心位置,桂平至金田和平南至武宣兩條二級公路穿鎮而過,使金田鎮成為桂中、桂南北和貴州省通往粵港澳的樞紐,同時,更因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在此爆發而聞名。是全國有名的"淮山之鄉"。全鎮總面積153平方公里,管轄18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委員會,現有人口近8萬人。是一個集農、工、商、貿、加工、運輸、服務、飲食、旅遊等為一體的大鎮。

具體介紹

一、農業生產:優質水果淮山、黃沙鱉是金田鎮的農業支柱產業。其中淮山年種植面積達2萬畝以上,在自治區農業廳和桂平市農業局等上級部門的支持下,2002年開始實施淮山標準化種植,年可產鮮淮山5萬多噸,產品遠銷東南亞。黃沙鱉養殖業發展迅猛,同時由於品質上乘、食味鮮美、營養價值高而暢銷。另外,沙姜、八角、果蔗、花卉等生產亦達一定規模。
二、鄉鎮企業:該鎮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目前,主要企業有淮山等農產品加工、鍾廠、煙花炮竹廠、木器加工廠、毛織廠等企業800多家。其中,毛織業在近兩年發展較快,成為該鎮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新亮點。
三、小城鎮建設: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以發展的眼光,以縣級建制鎮來定位,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對圩鎮建設進行圩鎮建設重新總體規劃,大力實施街道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圩容鎮貌常抓不懈,住宅小區管理日益完善。目前,已建成貴港市最大的鄉鎮文化中心廣場和農特產中藥材、木材、服裝等13個專業市場和3個停車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2002年,金田鎮被自治區評為"南珠杯"先進城市獎。

四、鄉村文化:金田鎮歷史悠久,鄉村文化氣息濃厚,民風淳樸,人民熱情好客,客家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民眾性文體活動經常性開展。全鎮有多個獅隊、樂隊、粵曲演唱隊、木偶劇團和籃球隊。近年來鄉村書屋、青年、老人娛樂中心、電子信息站等的建設更得到加快。

旅遊資源

歷史上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是在廣西桂平市金田鎮金田村爆發的。1961年3月,國務院將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12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由太平軍收藏武器的犀牛潭,修築的防禦工事——營盤,太平軍練兵場三個部分組成。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歷史陳列館等附屬建築建在練兵場上。
舊址的古營盤是一個長64米,寬32米,高3米的長方形的土圍子,相傳是明代桂平大藤峽瑤族農民起義軍所築,後經太平軍加高加固而成。古營盤有塊高出地面1米的大石頭叫“拜旗石”,當年太平軍就是在這裡升旗誓師起義。
古營盤外西北面山腳下有一個深潭,叫犀牛潭,是當年太平軍隱藏武器的地方。古營盤前方有一片開闊的大平地,這是當年太平軍的練兵場。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雕像屹立在練兵場中央。雕像於1991年1月11日,也就是金田起義140周年紀念日落成。洪秀全左手緊握大刀,右手向前,再現了其當年“手持三尺定山河”的英雄氣概。
位於金田鎮中心街口的三界廟,是當年太平軍新圩突圍後,向永安進軍的指揮所。這裡占地617平方米,藏有碑刻26塊,內容反映了太平天國起義前金田地區的社會狀況,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歷史陳列館始建於1981年。館內陳列分為“民怨沸騰”“荊山播種”“誓師起義”“揮戈北上”四個部分,展出文物100多件。真實地向後人展示了那幅聲震中外、氣勢磅礴的農民起義的壯烈畫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