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登山碑

格登山碑

格登山碑全名為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碑,碑文乃乾隆皇帝親自撰似,是樹立在格登山上的一方巨型石碑.格登山碑高為2.95米,寬0.83米,厚0.27米。

基本信息

簡介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格登山碑
格登山碑位於新疆伊犁地區昭蘇縣城以西60餘公里,蘇木拜爾河東岸的格登山上,全名為《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碑》。該碑是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的見證。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2月,派兵平定在沙俄唆使下繼續分裂祖國、大搞武裝叛亂的準噶爾部蒙古貴族首領達瓦齊。乾隆皇帝為紀念這一戰役的巨大勝利,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命令勒石記功于格登山。是豎立在格登山上的一方巨型花崗岩石碑。

碑文(漢文)226字,乃乾隆皇帝親筆撰寫。格登山碑高2.96米,寬0.83米,厚0.27米,碑額盤龍浮雕,碑座日出東海浮雕,正面攜“皇清”,北面刻“萬古”二字。碑文分別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雕刻於正背兩面,全文豎排,。主要記載了清軍平定準噶爾部首領達瓦齊叛亂的經過和戰績。格登碑建於公元1760年。1975年,政府撥款加固整修。乾隆皇帝曾為西域書寫過4塊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御碑,這是僅存的一塊,200多年來,格登山因此石碑而聲名遠播,現石碑雖經風蝕雨剝,碑文漫漶斑駁,但整碑石完整無損1975年,政府撥款加固整修。此碑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

碑文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格登山碑
格登之崔嵬,賊固其壘。我師堂堂,其固自摧。格登之嶻壀,賊營其穴。我師洸洸,其營若綴。師行如流,度伊犁川。粵有前導,為我具船。渡河八日,遂抵格登。面淖背崖,藉一昏冥。曰搗厥虛,曰殲厥旅。豈不易易,將韜我武!將韜我武,詎曰養寇?曰有後謀,大功近就。彼眾我臣,已有成辭;“火炙崑岡”,懼乖皇慈。三巴圖魯,二十二卒,夜斫賊營,萬眾股慄。人各一心,孰為汝守?汝頑不靈,尚竄以走。汝竄以走,誰其納之?縛獻軍門,追悔其遲!於恆有言:曰殺寧育。受俘赦之,光我擴度。漢置都護,唐拜將軍,費賂勞眾,弗服弗臣。既臣斯恩,既服斯義,勒銘格登,永詔億世。

現狀

2001年06月25日,平定準噶爾勒銘碑作為清代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昭蘇縣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展主體為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碑(巨型花崗岩石碑),是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首領達瓦齊叛亂後於1761年所立。石碑高2.95米,寬0.83米,厚0.27米。碑額鐫刻盤龍,正面刻“皇清”,背面刻“萬古”二字,碑文為日出東海浮雕圖案。碑文乃清朝乾隆皇帝親自撰擬,其正面用滿、漢文,背面用蒙、藏文共四種文字鐫刻,全文豎排,以漢文計共240餘字,主要記載了清軍平定準噶爾部首領達瓦齊叛亂的經過和戰績。240多年來,格登山因此石碑而聲名遠播,雖經風蝕雨剝,碑文漫漶斑駁,但整體碑石完整無損,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1975年,獲自治區級重點保護文物稱號。

2002年,獲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稱號。

2008年,獲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參觀信息

昭蘇縣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於2004年建設,2006年投入使用。基地現有臨時展陳面積300平方米,歷史文物5件(其中珍貴文物1件)、展板5塊、圖片若干幅、矗立格登山記功碑情況簡介的宣傳牌2塊,兼職講解員兩名,負責對格登碑的由來、平叛經過及歷史意義進行解說。

具體地址:昭蘇縣七十六團一連(昭蘇西南50千米,蘇木拜河東岸的格登山上

乘車路線:從昭蘇縣客運站坐至七十六團一連客車直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