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柳樹的種子]

柳絮[柳樹的種子]

柳絮紛飛一詞,是我們最平常使用的,是描述柳樹的種子,即靠風來飛舞的風媒花,每當清風拂來,柳樹的花,即柳絮就會落英繽紛,美麗極了。

詞語

(圖)柳絮
柳絮

拼音: liǔ xù

釋義:

(1)柳樹的種子。有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如飄絮,因以為稱。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詩:“桃紅柳絮白,照日復隨風。”唐杜甫《絕句漫興》之五:“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宋蘇軾《和孔密州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紅樓夢》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的東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楊朔 《<鐵流>的故事》:“窗外滿地正照耀著暖洋洋的太陽光,漫天正飛舞著軟綿綿的柳絮。”

(2) 喻指雪花。《水滸傳》第九三回:“是夜颳起東北風,濃雲密布,紛紛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眾頭領起來看時,但見:紛紛柳絮,片片鵝毛。”明 無名氏《貧富興衰》第一折:“四野雲迷,雪花飄墜,長空內,柳絮紛飛,裁剪的鵝毛碎。”

植物學

藥名:柳絮

別名:柳實、柳子

漢語拼音:liǔx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ix babylonica L.

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消癰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科屬分類:楊柳科

拉丁文名:Semen Sali-cis Babylonicae

主治:吐血;創傷出血;癰疽;惡瘡

生態環境:耐水濕,也能生於旱處。

各家論述:

1.《本經》:主潰癰,逐膿血。

2.《別錄》:主痂疥,惡瘡,金瘡。子:汁療渴。

3. 陶弘景:貼灸瘡。

4.《藥性論》:主止血。治濕痹四肢攣急,膝痛。

採收和儲藏:春季果實將成熟時採收,乾燥。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及黃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苦;性涼。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祛風藥;止血藥。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帶毛種子。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或浸汁。外用:適量,敷貼;或研末調搽;或燒成灰撒。

出處:《中華本草》

動植物形態:喬木,高可達18m,樹冠開展疏散。樹皮灰黑色,不規則開裂;枝細,下垂,無毛。芽線形,先端急尖。葉狹披針形,長9-16cm,寬0.5-1.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葉柄長(3-)5-10mm,有短柔毛;托葉僅生在萌發枝上。花序先葉或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長1.5-3cm,有短梗,軸有毛;雄蕊2,花葯紅黃色;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2;雌花序長達2-5cm,有梗,基部有3-4小葉,軸有毛;子房橢圓形,無柄或近無柄,花柱短,柱頭2-4深裂;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有1。蒴果長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種子細小,倒披針形,長1-2mm,黃褐色或淡灰黑色。表面有縱溝,頂端簇生白色絲狀絨毛,長2-4mm,成團狀包圍在種子外部。

顯微鑑別

種子在光鏡下呈鞋底形,一端稍尖,一端較大。在尖端套有一環,極易脫落,環上環生細長非腺毛,長504-3024μm或更長。非腺毛單細胞,基部壁孔明顯。表皮細胞長方形,表面觀細胞平周壁上有眾多條形或點狀突出物。側面觀成半環形。

和楊花

柳的花都是單性花。花沒有花被,只有一個鱗片。柳的雄花有兩枚雄蕊,兩個蜜腺。柳的雌花有一枚雌蕊,一個蜜腺。柳的花雖然沒有花被,色彩不鮮明,但具有蜜腺,是借著花蜜來引誘昆蟲傳布花粉的,所以它是蟲媒花。而楊的花與柳的花很相似,結構也很簡單,但是沒有蜜腺,不能分泌花蜜引誘昆蟲傳布花粉,只能借風力傳布花粉,所以它是風媒花。

柳和楊

楊和柳均屬楊柳科,但在植物學上是有嚴格區別的。它們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例如都有毛毛蟲樣的花序(柔荑花序),這種花序有雌雄之分,老熟時整個脫落,雌花序中的果實裂成兩瓣,具有白色茸毛的種子就隨風飄散出來。又如“沙里栽楊泥里柳”,楊、柳都易栽易活,可進行無性繁殖,隨便折一枝條插進泥土裡,很容易生根發芽。但長期的無性繁殖,會使楊樹的生活力逐漸削弱,因此,有時得用播種育苗,進行有性繁殖。 但是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在文學上,好多人把楊和柳混在一起,叫做楊柳。春天,許多樹木還沒復甦,楊和柳已經抽青發芽了。“楊柳依依”、“春風楊柳萬千條”、“隔溪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少女腰”,詩人們把楊和柳同春光相聯,還把它比作婆娑婀娜的少女。但詩人們筆下的楊柳,實際上說的都是柳。

紅樓夢裡

《紅樓夢》第七十回,時值暮春之際,史湘雲無聊,因見柳花飄舞,便偶成一小令,調寄《如夢令》,自己作了,心中得意,便用一條紙兒寫好,與寶釵看了,又來找黛玉。黛玉看畢,笑道:“好,也新鮮有趣。我卻不能。”湘雲笑道:“咱們這幾社總沒有填詞。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詞,改個樣兒,豈不新鮮些。”黛玉聽了,偶然興動,便說:“這話說的極是。我如今便請他們去。”說著,一面吩咐預備了幾色果點之類,一面就打發人分頭去請眾人。這裡他二人便擬了柳絮之題,又限出幾個調來,寫了綰在壁上。於是眾人以柳絮為題,以各色小調作成柳絮詞。

〖寫作緣起〗

史湘雲見暮春柳絮飛舞,偶成小令。詩社就發起填詞,每人各拈一小調,限時做好。寶玉沒有寫成,卻興起續完探春的半闋;寶釵嫌眾人寫的“過於喪敗”,便翻案作得意之詞。

如夢令(史湘雲)豈是繡絨殘吐?捲起半簾香霧。縴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別去!

〖注釋〗

1.繡絨——喻柳花。殘吐——因殘而離。詞寫春光尚在,柳花乃手自拈來,所以說“豈是殘吐”。後人不曉詞意,妄改“殘吐”為“才吐”(程高本),變新枝為衰柳,與全首境界不合。明代楊基《春繡絕句》:“笑嚼紅絨唾碧窗”。

2.香霧——喻飛絮蒙蒙。

3.拈——用手指頭拿東西。鵑鳴燕妒——以拈柳絮代表占得了春光,所以說使春鳥產生妒忌。

4.莫放——庚辰本作“莫使”,與前句“空使”用字重複,且拈絮是想留住春天,以“莫放”為好。從戚序本。南宋詞人辛棄疾《摸魚兒》詞:“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寫蛛網沾住飛絮,希望留住春光,為這幾句所取意。

〖鑑賞〗

《柳絮詞》是每個人未來的自況。我們知道,湘雲後來與衛若蘭結合,新婚是美滿的,所以詞中不承認用以寄情的柳絮是衰殘景象。對於她的幸福,有人可能會觸痛傷感,有人可能會羨慕妒忌,這也是很自然的。她父母雙亡,寄居賈府,關心她終身大事的人可能少些,她自詡“縴手自拈來”,總是憑某種見面機會以“金麒麟”為信物而湊成的。十四回寫官客為秦氏送殯時曾介紹衛若蘭是“諸王孫公子”,可見所謂“才貌仙郎”也必須以爵祿門第為先決條件,不能想像如史湘雲那樣的公侯千金會單憑才貌選擇一個地位卑賤的人作為自己的丈夫。詞中從占春一轉而為惜春、留春,而且情緒上是那樣地無可奈何,這正預示著她的所謂美滿婚姻也是好景不長的。

南柯子(賈探春上闋,賈寶玉下闋)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

〖注釋〗

1.纖纖縷、絡絡絲——喻柳條。雖然如縷如絲,卻難系住柳絮,所以說“空掛”、“徒垂”。

2.綰系——打成結把東西栓住。

3.我自知——等於說“人莫知”、“世莫知”。植物抽葉開花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4.隔年期——相隔一年才見一次。宋代王禹偁《中秋月》詩:“莫辭終夕看,動是隔年期。”其實這是從古樂府《七日夜牛女歌》“婉孌(親愛)不終夕,二別周年期”化出來的。原本是說牛郎織女的。

〖鑑賞〗

賈探春後來遠嫁不歸的意思已盡於前半闋四句之中,所謂白白掛縷垂絲,正好用以說親人不必徒然對她牽掛懸念,即《紅樓夢曲·分骨肉》中說的“告爹娘,休把兒懸念……奴去也,莫牽連。”這些話當然都不是對她所瞧不起也不肯承認的生母趙姨娘而說的。作者安排探春只寫了半首,正因為該說的已經說完。同時,探春的四句,如果用來說賈寶玉將來棄家為僧,不是也同樣適合嗎?是的。唯其如此,寶玉才“見沒完時,反倒動了興”,提筆將它續完。這一續,全首就都像是說寶玉的了:去休惜,來自知,所謂隨緣而化,蹤跡難尋;夫妻相見之期猶如牛郎織女,不是說他做了和尚又是什麼?書中說寶玉自己該做的詞倒做不出來,這正是因為作者覺得沒有再另做的必要了。

唐多令(林黛玉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注釋〗

1.“粉墮”二句——粉墮、香殘,指柳絮墮枝飄殘;粉,指柳絮的花粉。百花洲,《大清一統志》:“百花洲在姑蘇山上,姚廣孝詩:‘水灩接橫塘,花多礙舟路。’”林黛玉是姑蘇人,藉以自況。燕子樓,典用白居易《燕子樓三首並序》中唐代女子關盼盼居住燕子樓懷念舊情的事。後多用以泛說女子孤獨悲愁。又蘇軾《永遇樂》詞:“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故也用以說女子亡去。

2.逐對成球——形容柳絮與柳絮碰到時黏在一起。“球”諧音“速”;逑,配偶。這句是雙關語。戚序、程高本“對”作“隊”,則只就景物說。從己卯、庚辰本。

3.繾綣——纏綿,情好而難分。風流,因柳絮隨風飄流而用此詞,說才華風度。小說中多稱黛玉風流靈巧。

4.誰拾誰收——以柳絮飄落無人收拾自比。戚序、程高本“拾”作“舍”,誤。以柳絮說,“舍”它的是柳枝;若作自況看,寶玉亦未曾“舍”棄黛玉。今從己卯、庚辰本。

5.“嫁與東風”句——亦以柳絮被東風吹落,春天不管,自喻無家可依,青春將逝而沒有人同情。用唐人“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詩意。

6.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歸。

〖鑑賞〗

在林黛玉這首纏綿悽惻的詞中,不但寄寓著她對自己不幸的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有著那種預感到愛情理想行將破滅而發自內心的悲憤呼聲。全詞語多雙關,作者借柳絮隱說人事的用意十分明顯。如“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不但以柳絮之色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完全切合黛玉,而且也能與她曾自稱“草木之人”巧妙照應。從這一點上去看這首詞,它對我們研究作者寫寶黛悲劇的原來構思也是有啟發的。

西江月(薛寶琴

漢苑零星有限,隋堤點綴無窮。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

幾處落紅庭院,誰家香雪簾櫳?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

〖注釋〗

1.漢苑——漢代皇家的園林。漢有三十六苑,長安東南的宜春苑(即曲江池)水邊多植楊柳,後因柳成行列如排衙,但遠不及隋堤規模,故曰“有限”。

2.隋堤——參見《廣陵懷古》注。

3.明月梅花一夢——後人以為“梅花”不合飛絮季節,就改成“梨花”(程高本),殊不知這是用“夢斷羅浮”的典故(參見《賦得紅梅花》詩注),本取其意而不拘於時。《龍城錄》記趙師雄從梅花樹下一覺醒來時,見“月落參橫,但惆悵而已。”此所以用“明月”二字。又小說中說寶琴是嫁給梅翰林之子的,用“梅花”二字或有隱意。

4.落紅——落花。表示春去。用“幾處”,可見衰落的不止一家。

5.香雪——喻柳絮,暗示景物引起的愁恨。簾櫳,說閨中人。

6.一般同——都是一樣的。

7.“偏是”句——古人以折柳贈別。又柳絮漂泊不歸,也易勾起離別者的愁緒。

〖鑑賞〗

如果把薛寶琴這首小令與她以前所作的《賦得紅梅花》詩、她口述的《真真國女兒詩》對照起來看,就不難相信朱樓夢殘、“離人恨重”正是她未來的命運。就連異鄉思親,月夜傷感,在詞中也可以找到暗示。此外,從寶琴的個人蕭索前景中也反映出當時的一些大家族已到了風飄殘絮、落紅遍地的沒落境地了。“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這是寶琴的惆悵,同時也是作者的嘆息。

臨江仙(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注釋〗

1.白玉堂——參見《護官符》注。這裡形容柳絮所處高貴。春解舞——說柳花被春風吹散,像翩翩起舞。

2.均勻——指舞姿柔美,緩急有度。

3.“蜂圍”句——意思是成群蜂蝶紛紛追隨柳絮。有人以為是以蜂蝶之紛亂比飛絮,亦通。

4.隨逝水——落於水中,隨波流去。喻虛度年華。以逝水比光陰。

5.委芳塵——落於泥土中。喻處於卑賤的地位。

6.“萬縷”二句——意謂不管柳絮是否從枝上離去,柳樹依舊長條飄拂。喻不因別人對我的親疏而改變自己固有的姿態。

7.青雲——高天。也用以說名位極高。如《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慾砥行立名,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鑑賞〗

薛寶釵與林黛玉這兩個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對立的。作者讓寶釵作歡愉之詞,來翻黛玉之所作情調纏綿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寫詩詞吟詠上互相爭勝,實際上這是作者藉以刻劃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徵的一種藝術手段。

但是,作者所寫的釵、黛對立,並非如續書中所寫的那樣為了爭奪同一個婚姻對象而彼此成為情敵(黛玉對寶釵的猜疑,在第四十二回“薛蕪君蘭言解疑癖”後已不復存在。事實如脂評指出,賈府上下,人人心目中寶黛都是一對未來的“好夫妻”),作者也並不想通過他們的命運來表現封建包辦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寫的寶黛悲劇是與全書表現封建大家庭敗亡的主題密切相關的。他們的悲劇是賈府事變的結果。

細看詞的雙關隱義,不難發現“蜂圍蝶陣亂紛紛”正是變故來臨時大觀園紛亂情景的象徵。寶釵一向以高潔自持,“醜禍”當然不會沾惹到她的身上,何況她頗有處世的本領,所以詞中以“解舞”、“均勻”自詡。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象落絮那樣“隨逝水”、“委芳塵”了。寶釵能“任他隨聚隨分”而“終不改”故態,所以黛玉死後客觀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緣”的機會而使寶釵青雲直上。但這種結合併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寶釵和寶玉在對待封建禮教、仕途經濟上的思想分歧,也不能使寶玉忘懷死去的知己而傾心於她。所以,寶釵最終仍不免被寶玉所棄,詞中的“本無根”也就是這個意思。

詩詞

柳絮 雍裕之

無風才到地,有風還滿空。緣渠偏似雪,莫近鬢毛生。

【作者簡介】雍裕之唐朝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在世。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後,數舉進士不第,飄零四方。裕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相關賞析〗

翻開《全唐詩》,詠楊花、柳絮的篇章甚多,但雍裕之的這首《柳絮》卻與眾不同:它既沒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態,也沒有借柳絮抒寫惜別傷春之情,而是以凝鍊準確的語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徵,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簡潔鮮明,富有風趣。

柳絮“似花還似非花”,極為纖細、輕靈,無風時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風,那怕是和煦的微風,也會漫天飛舞起來。它的這種性狀是很難描述的。薛陶說:“二月楊花輕復微”,並沒說清是怎么個輕法。雍裕之從風和柳絮的關係上落筆,並對比了柳絮在“無風”和“有風”時兩種不同的狀態,只十個字,就將柳絮的特徵給具體地描繪出來了,這不能不說是狀物的高手。

詩的第三句寫柳絮的顏色。柳絮不僅其輕飛亂舞之狀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東晉謝道韞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可見要描繪柳絮的顏色,還是以白雪為喻最為恰切。但如果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複前人早就用過的比喻,顯得淡而無味,所以詩人緊接著補上第四句:“莫近鬢毛生”。這一筆補得出人意表,十分俏皮。自來人們多以霜雪喻白髮,這裡因為柳絮似雪,遂徑以柳絮隱喻白髮,這已不落窠臼;不僅如此,詩人又從詠物進而表現人的情思:人們總是希望青春永駐,華發遲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髮,所以儘管柳絮似乎輕盈可愛,誰也不希望它飛到自己的頭上來。這一句在全詩中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寫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可以說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懷的又一格吧。

這首詩通篇無一字提及柳絮,但讀完全詩,那又輕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們眼前飛舞,它是那樣具體,那樣鮮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詩二十個字,如同一個精心編制的謎語。由於準確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徵,那謎底叫人一猜就著。於此可見詩人體察事物之細,藝術提煉功夫之深。

教授

女,

(圖)柳絮
柳絮

1958 年出生,湖南人,會計學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與資本市場、財務管理、信用管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共 19 篇。出版專著(譯著等) 2 部。獲獎成果共 2 項;目前承擔項目共 3 項近三年( 2002-2004 年)支配科研經費共 7.8 萬元,年均 2.6 萬元。

主要授課:高級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審計

教學經歷: 1981—1989 青海教育學院

1989—1993 廣州大學

1993—2002 廣東財稅高等專科學校

2002— 至今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論著:

柳絮 . 新舊會計制度對比 . 廣東科技出版社 . 2001.

柳絮 , 劉小清 .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 . 廣東經濟出版社 .2002.

柳絮 . 商業信用風險分析和評估探析 . 北京 : 財政研究 .2005 . (1)

柳絮 .21 世紀的科學:複雜性研究與套用 . 北京 : 會計研究 .2004 . (12)

柳絮 . 加入 WTO 對中國稅收的影響和對策 . 北京 : 中國流通經濟 .2003 . (5)

柳絮 , 韓玉啟 . 基於 D-S 證據融合的商業信用評價 . 安徽 . 運籌與管理 .2005 . (2)

柳絮 , 韓玉啟 . 企業信用銷售策略研究 . 湖北 . 統計與決策 .2005 . (3)

柳絮 , 韓玉啟 . 國有企業資產損失形成的原因分析 . 北京 : 財政研究 .2003 . (7)

柳絮 . 《企業國有資本金財務管理暫行辦法》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 北京 : 財務與會計 . 2001 . (11)

柳絮 , 韓玉啟 . 避免和減少國有企業資產損失的對策 . 北京 : 中國財政 2003 . (5)

柳絮 , 韓玉啟 . 用模糊數學方法進行商業信用標準的評判 . 吉林 . 工業技術經濟 .2003.(6)

柳絮 , 韓玉啟 . 企業客戶信用標準的模糊綜合評價 . 湖北 . 統計與決策 .2003 . (8)

柳絮 . 銀行貸款風險評估中現金流量分析 . 廣東 . 廣州大學學報 .2001 . (8)

柳絮 . 淺談《企業會計準則》規範借款行為 . 會計之友 . 2001 . (5) 《財務與會計導刊》轉編 2001.(10)

柳絮 . 關於編制分部會計報表的探討 . 財會研究 2001.(8)

柳絮 . 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2.(9)

柳絮 . 記我國會計電算化的戰略轉向 . 經濟師。 2001.(1)

課題:

廣州科技綜合實力評價與政策引導研究 .2003. 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五 ” 規劃課題主持人 .

對構建會計信用體系問題的研究《用模糊數學方法進行商業信用標準的評價》 .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會計學會課題 .2003, 已結題 . 獲 2004 年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會計學會課題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