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堡村

1978年,糧食畝產260公斤,總產2萬公斤。 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47年國民黨軍進入本村,搗毀大量房屋,殺死村民2人,傷1人。
1971年進行開墾荒地。至1973年,開墾荒地5公頃。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9年首次進行村民委員會直接選舉。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85公斤,總產9000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60公斤,總產2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520公斤,比1978年翻了一番。2002年,糧食畝產489公斤,總產4.4萬公斤。 1971年,在村南栽植蘋果0.7公頃。20世紀80年代末,栽植面積略有增加,並對品種進行了改良。蘋果成為本村的支柱產業。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28.1萬元,其中農業22.3萬元,畜牧養殖業5.8萬元。
第二、三產業建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本村工商業一片空白,村民依靠種地維持生活。1974年,建起紙袋廠,有20餘名女工。20世紀80年代後,小食品加工發展起來,村民辦起了豆腐坊、豆芽鋪、包子鋪。柳林堡村的包子在當地很有名氣,徐家店鎮駐地出售的包子,基本上全為柳林堡村生產的。90年代,依託便利的交通條件,發展起交通運輸業。2000年,全村有6個專業運輸戶。 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1人,總收入140.7萬元,其中運輸業119.2萬元,商飲業21.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72年以前,本村學齡兒童要到徐家店上學。1972年建國小,後國小與其它學校合併。自建國至2002年,有3人考取大中專院校。 人民生活建國前,人均耕地4畝左右,但土地貧瘠,產量很低,不足以餬口。建國後,耕地連年減少,但因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糧食產量逐年上升,人民生活穩步提高。20世紀80年代後,副業崛起,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階。200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203元;有各類運輸車輛18輛,機車50輛,電視機61台,電話20部。 村莊建設20世紀80年代以前,村莊破爛不堪。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村莊面貌不斷改觀。1984年,一年內蓋新房20餘棟,並整修了村路,村內進行了綠化,村莊面貌煥然一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8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6年,村集體投資,在全公社較早用上電網供電。實行農村養老保險後,村里對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村民給予補貼,對孤寡老人予以照顧。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20世紀40年代初,姜成先、張順廷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最早的一批黨員。1944年11月,成立黨支部,姜成先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張順廷、張文月、隋文起、於鼎芬、張文全、張文學、趙學敏、王明珍。2002年,全村有黨員10人。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2月,成立村公所,張順廷任首任村長。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張順廷、張順君、王占堂、張文學、張文全、趙學敏。1999年5月起,王明珍任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