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家走油蹄子

同時,走油蹄子生坯,攜帶方便,存放時間長,熟蹄儲貯,不易腐變,節日期間招待貴客,只要取出蒸熟即可食用。 柯家走油蹄子,有著“吃七看八”的說法,意思是宴席吃到走油蹄了,東家是很有苗頭,至少是有錢或大戶人家。 走油蹄子,成為喜慶、壽慶、典慶宴席招待客人的佳品菜餚,走紅水鄉江南。


據說,楊廳大少爺結婚,東家特邀柯家廚師掌勺,親點名菜“走油蹄子”並加燒七七四十九隻,饋贈49個貴客。柯家當時主廚柯老爺決定由兒子柯寶忠一人負責燒煮,不得有誤。柯寶忠遵重師傅(父)之命,專心燒煮一著不讓,結果晚餐酒席一百零八桌,108隻走油蹄子吃得精光,連蹄骨也舔得不留油痕。不但,聲譽噪振,而且收到49份賞錢。柯寶忠“走油蹄子”走紅四鄉八村,一舉成名。
選擇新鮮豬蹄,每隻淨重在1-1.5公斤左右,用清水洗乾淨,放進開水鍋里撈熟,再放進清水缸漂洗乾淨瀝乾備用。
走油蹄子製作一般可分四步:一是把泡熟豬蹄子生坯放進水鍋旺火燒煮,投入老薑、黃酒、香蔥、紅椒、食鹽、味素等作料,燒煮到八成熟後,出鍋涼放。二是油氽,把煮熟涼放的蹄分批入油鍋煎,煎到蹄皮縮緊呈金黃色,蹄筋精肉紅白分明枯縮露骨為主,出鍋。三是水漲,把油氽蹄子放進溫開水漲,漲到油煎蹄子恢復到原型為主。四是燒煮,把水漲蹄子全部放入燒煮原露里旺火燒煮,煮沸煮熟時加入醬油、紅糖、桂皮、茴香等作料和調味品,達到酥而不爛、色澤引人,香味撲鼻時,燜著待出鍋上桌。
柯家走油蹄子,燒煮經過四關,把蹄內維生素、蛋白質、蹄骨脂肪等多種養份全部得到發揮和凝聚,很有品嘗和營養價值,餐桌上食用,往往是搶食,口味合意,興致極高,食後也容易消化,感覺不膩、不厭。
同時,走油蹄子生坯,攜帶方便,存放時間長,熟蹄儲貯,不易腐變,節日期間招待貴客,只要取出蒸熟即可食用。又是走親訪友,饋贈的佳品,經濟實惠,美觀大方,又是上桌敬友的風味佳品。
走油蹄子上了餐桌,顏色鮮艷,造型別致,又給品嘗者一個很好的觀賞價值,有人稱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有人描述為“少林壯士,金雞獨立”,還有人誇口“東海一焦,谷峽崎嶇”……如果,出是詩人和作家筆下,更是詩舞騰騰,筆墨濃郁,筆下生輝了。
柯家走油蹄子,有著“吃七看八”的說法,意思是宴席吃到走油蹄了,東家是很有苗頭,至少是有錢或大戶人家。一般桌面上八大菜,其中有一隻東坡,一隻走油蹄子,東坡可以吃掉,走油蹄子稱謂“看蹄”,客人只能觀賞,聞其香味。席後作為貴賓饋品贈送,帶回家慢慢品嘗。這時,走油蹄子作為突出“貴重”、“高雅”、“誠情”待人的一種禮儀。
走油蹄子,成為喜慶、壽慶、典慶宴席招待客人的佳品菜餚,走紅水鄉江南。至後,逐步以熟切商品,走俏市場,普及到千家萬戶,端上普通宴席桌面,走進熟切攤位,酒家飯店,成為其中一道特色菜餚,贏得消費者的青昧,暢銷不衰,傳承百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