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子江

柯子江

柯子江是個農民出身的企業家。像他這副模樣的企業家非常罕見:總愛穿一身中山裝,有些破舊也不在乎,且沒人見其使用過手機;從未在有些檔次的酒店宴請客人,當然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宴請;上班,風雨無阻騎一輛舊腳踏車。

基本信息

人物評價

他的身份仍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企業家:他在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有座給兒女們住的六層樓新宅,自己住的三層樓舊宅也不錯;他在安海還有規模不小的企業安東機械廠,企業生產的裝載機銷到全國各地,雖然他自己並不經常出門。他還出資上千萬元辦了一所民辦中學。

柯子江與“錢”相逢有這樣一條軌跡:少年時母親給他6角4分錢,讓他去買1斤肉,途中他扣了1角6分買了作業本,回家被母親發現挨了通罵———那時候,錢是從母親手中拿來的;16歲輟學他給泥瓦匠當小工,用畚箕扔土,累得吐血,一天能掙1元2角———他開始用自己的力氣賺錢;稍大些,他發現此縣彼縣蕃薯苗之差價高達1元以上,他就在五六十公里的長途上販運,一次掙到了2000元———他說這錢是用自己的聰明賺來的。

這種聰明當然與日後比只是小聰明———30歲以後的柯子江辦企業成功,這時他的錢可以說來自他的大聰明,也可以說他的財富來自他的智慧。

1979年初,曾為1角6分錢尷尬、為1元2角錢吐血、為2000元自得的柯子江開始創辦企業。

因為要辦企業,後來他和一位北京朋友有一段被學者高度評價的對話———“你有工廠嗎?”“沒有。”“你有資金嗎?”“沒有。”“那你有技術嗎?”“沒有技術。”

可是柯子江下面的話里有大智慧了———“我是沒有工廠,可別人有廠子;我是沒有資金,可別人有資金;我是沒有技術,可別人有技術。”這幾句話把那北京朋友感動得不得了:如果中國人都懂得這幾句話,就大有希望了!

且看柯子江如何用別人的東西。他走的第一步是要接廈門機械廠的外加工,租用了一個校辦廠。資金,來自他召集的24個農民,一人出300元算一股,有言在先,苦幹一年不發工資。技術,雇用了外廠幾名技術員。

柯子江的事業,就從這些來料加工和24個民工開始。

斗轉星移,柯子江用草棚子圍起來的車間變成三座大廠房。1989年,柯子江蓋起了自己的工業大廈。

1993年,柯子江的安東機械廠已經不僅可以生產裝載機的重要部件,而且能獨立安裝整機。

整機裝載機一台一台地出廠了。這時正值此物銷售低潮,柯子江心中卻另有天地:市場需求量大的時候,裝載機適合大企業做。現在需求量小,小批量需求,很難給大企業帶來利潤。這時,他們這樣的小廠卻可以開足馬力,抓住機遇,因為他們的生產規模正好與社會需求吻合。

逐漸地,柯子江不但可以生產裝載機,還為幾個別的廠生產汽車部件———剎車鉗、變速箱和車架。

柯子江還是不知足,那時他又想生產價值幾十萬元一台的叉車。不久以後,他承包了柴油機廠,一簽12年,共1600萬元租金,分期交清。他把這個廠真的改造成叉車廠,他如願以償。

1995年,他的年產值達到了2個億。這時的柯子江還是穿著中山裝。

人物貢獻

柯子江的企業發展到了這個世紀。他還是不知足,他的深深的眼窩裡仍然藏著怪怪的笑,他又想到什麼?辦學校。

閩南是全國教育很發達的地區,民間極為重視教育和辦學。柯子江所在的安海鎮上有所泉州地區非常有名的、升學率達到99%的養正中學,按規定這類一級達標中學改為只辦高中。柯子江看中了空出來的社會需求———國中。

柯子江一期投入400萬元(總投資上千萬),子江中學誕生。新校沒有建成之前,他暫時租用了鎮上的一個國小。2001年8月,經晉江教委檢查合格,子江中學正式招生開學。學生人數一下達到200人。當年10月,新校園設計完成,建設開始。

柯子江說他辦的雖然是民辦中學,但絕不是貴族學校,他要造福整個社會。他提出的辦學宗旨是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學校追求高水平的辦學質量,在民辦學校中辦出“子江特色”。

為了造福社會,柯子江現在想著要辦的還有一所子江醫院,一所子江農場。到那時,他一生的願望方算完成,到那時,他說他要到山上隱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