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焦腐病

主要危害中下部葉片。葉緣或葉上初生褐色小點,後擴展成半圓形至長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沿脈擴展,邊緣具褐色線,較寬,中央淡褐色略凹陷。病斑表皮下埋生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葉背面色淺。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為可可毛色二孢。病菌在病株上或隨病殘體越冬,條件適宜時在這些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柚子焦腐病
中文別名:黑色蒂腐病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Botryosphaeriarhodina(Cke.)Arx=Lasiodiplodiatheobromae(Pat.)Criff.etMaubl無性態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
危害部位:果實。
危害對象:柚子番石榴等。
分布:梅州廣州汕頭等。

病原形態特徵

子囊果埋生,近球形,暗褐色,偶有2個聚生在子座內,大小為224-280×168-280μm,孔口突出病組織,子囊棍棒狀,雙層壁,有擬側絲;子囊孢子8個,橢圓形,單胞,無色至淡色,大小為21.3-32.9×10.3-17.4μm,3-4月份在樹幹上產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為真子座,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12-252μm,單個或2-3個聚生在子座內,分生孢子初為單胞無色,成熟的孢子雙胞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縱紋,大小為19.4-25.8×10.3-12.9μm;在病果上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態如同樹幹上的無性態,9月份採回的病果置於室內,11月份可檢查到子囊世代,形態如同樹幹上的有形態。

侵染循環

病菌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枯梢上越冬,條件適宜產生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到果實上。

發病條件

高溫、多雨利於病害的發生。

危害症狀

果實發病多自蒂部或近蒂部傷口開始。病部呈黑色病斑,後蔓延全果並進入果心。腐爛果實常溢出棕褐色粘液,剖開病果可看到腐爛後的果心和果肉變為黑色。

防治方法

1.搞好果樹修剪,要通風透光,清除病蟲果、枝、葉,減少病源。
2.加強肥水管理,使樹體強壯,果實抗病性強。
3.果實采後進行防腐藥劑處理,可選用防腐劑有多菌靈250-500μ倍液、托布津500-1000倍液、苯來特250-500倍液、抑霉唑500倍液、1%仲丁胺0.1ml等、噻菌靈1000倍液、枯腐淨250-5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