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莖潰瘍病

番石榴莖潰瘍病

番石榴莖潰瘍病是一種植物病害,高溫、多雨利於病害的發生。

基本信息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Botryosphaeria rhodina (Cke.) Arx=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Criff .et Maubl 無性態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分布 : 廣州。

形態特徵

子囊果埋生,近球形,暗褐色,偶有2個聚生在子座內,大小為224~280×168~280μm,孔口突出病組織,子囊棍棒狀,雙層壁,有擬側絲;子囊孢子8個,橢圓形,單胞,無色至淡色,大小為21.3~32.9×10.3~17.4μm,3~4月份在樹幹上產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為真子座,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12~252μm,單個或2~3個聚生在子座內,分生孢子初為單胞無色,成熟的孢子雙胞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縱紋,大小為19.4~25.8×10.3~12.9μm;在病果上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態如同樹幹上的無性態,9月份採回的病果置於室內,11月份可檢查到子囊世代,形態如同樹幹上的有形態。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枯梢上越冬,條件適宜產生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到果實上。

發病條件

高溫、多雨利於病害的發生。

危害症狀

樹枝、樹幹初期病部樹皮淡褐色,病痕沿莖上下擴展,病部兩側病健交界處有裂痕,樹皮呈潰瘍狀;木質部外層褐色至黑褐色,隨著病組織的擴展,莖潰瘍裂皮症狀加重,樹皮沿病痕裂開。如病部發展到繞樹幹1周,則病株死亡。在病樹樹皮上可見子囊果和分生孢子器。病果表面果腐,病斑初期為淡褐色,後變暗褐色至黑色,果皮皺(但幼果果皮不皺),最後整個果實黑腐。上長許多小黑點(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果)。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尤其要搞好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對密植園要通過修剪解決下部枝葉的光照問題。

2.結合冬剪,及時剪除病枝,生長季節也要注意及時清除病果或病枝,集中深埋或燒毀。

3.生長期間噴施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75%達克寧可濕性粉劑700倍液、50%可滅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保護枝幹和果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