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井

柏井鎮地處山西平定縣城東部,面積118平方公里,主要發展莊園經濟。

柏井
簡介
柏井鎮地處山西平定縣城東部,307國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118平方公里,耕地35900畝,轄30個行政村,共有6454戶,19680口人。發展莊園經濟是該鎮的一大特色,現有莊園大戶16個,生態文明村3個,小康村4個,特色文化村2個,有15箇中小型企業,企業總產值25637萬元,財政總收入305.19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5871.42萬元,2004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630元。7個紅磚廠,2個水泥廠,1個石灰廠,2個礬石廠,1個碳化矽窯具廠,1個濾蕊廠,1個鈣粉廠。
全鎮人民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該鎮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莊園經濟進一步發展,莊園大戶發展成為民營生態大戶,農作物種植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農村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退耕還林工作有條不紊,畜牧業工作有了新起色,村務公開工作穩步推進,公路建設工作成績顯著,招商引資再求新突破,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有了新的提高
柏井廟會的起源
古往今來,古州平定的民間風俗紛繁,且節日諸多,從城鎮到鄉村,幾乎都有各自的特定節日,即廟會。廟會起源於祀神,《州志》關於“俗多淫祀,雖孤村僻野,賽神演戲,無歲無之,其村落大者無月無之”等記述,即指這些祭祀性節日。廟會大多集中於春末夏秋季節,人們俗稱“過廟”。《孝經》云:“為之宗廟,為鬼享之,宗——尊也,廟——貌也,言祭宗廟,見先祖之尊貌也。”可見民間的古廟早已形成習俗。各村根據當地的傳統和人們的信仰,為自己崇拜的“神”(一種是傳統中的神,另一種是曾經有過的著名歷史人物)修祠建廟,並規定某年某月某日為祭祀日(即廟會),廟會上還要舉行賽戲迎神活動,以吸引遠近民眾觀看,每到此時,各種商販雲集,設攤叫賣。隨著時間推移和廣大民眾“相信科學、反對迷信”觀念的樹立,祭神活動名存實亡,但唱戲與集市貿易卻經久不衰,這充分說明了廟會這一風俗起源頗早。
位於縣城東25公里的柏井,古時是一座城堡,由漢韓信所築,街上曾設有供過往官宦棲駐的大公館、馬號和飲馬井等,是州東的文化集鎮中心。該廟會規模盛大,僅次於州城。柏井的廟會是每年農曆秋7月22日,與州城最大廟會為同一天,是“大王”的節日。大王廟坐落在柏井東金龍山上,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至今有364年歷史。相傳柏井“大王爺”(俗稱狐突老大王,春秋時晉國大夫,字伯行)很“靈”,州內官民奉為神靈,每逢大旱,州城官僚紳士都要騎馬坐轎到柏井迎“大王”到西關雨花台上,焚香上供,隆重祭祀。《平定州志·廟壇》有“遇大旱祈雨輒應”之記述。這不過是當時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但不少的迷人傳說,也屬廟會文化的一部分。
迎駕活動
柏井古廟會一般進行三天,第一天稱“上廟”,由戲班子在大王廟樂樓唱戲;第二天稱“正廟”,清晨為“迎駕”活動,上午進行祈禱、請願、還願活動,下午將神送回廟內;第三天稱“下廟”。上廟迎駕活動是很神秘的事,其中“扭駕”、“魘馬痹”、“馬痹開山”是最“搶眼”的活動內容。
——“扭駕”。傳說柏井古廟會有“八駕好迎、四駕難抬”之說法。抬四駕時,抬駕人在路上不由自主地扭動,走七步倒八步,不停轉圈、往回返,累得抬駕人汗流浹背,精疲力竭,想歇歇不下,想停停不住,想換人換不了,從清晨經過好幾個時辰才能到大公館。據不少老人說:平定的迎駕也如此,從新市閣樓官亭到西關雨花台,要從下午兩點折騰到深夜十二點才結束,可見當時迎駕是多么神秘蹊蹺。
——魘馬痹。柏井古廟會第一天下午,便有馬痹(能通神通人者)將馬痹魘了下來。魘時,馬痹蓬頭垢面,光膀赤足,左手甩九斤十二兩(舊時計量)重麻鞭,右手執三環刀,從家裡蹦跑跳躍,躥到大王廟大殿,坐在一把椅子上,以神的口氣向鄉官和頭面人物傳話,地方鄉紳們跪於殿上洗耳恭聽,唯唯諾諾。
——馬痹開山。馬痹者作著怪誕顛狂的“下神”表演,不斷在四駕、八駕間穿梭,將三環刀舞得呼呼生風,將麻鞭甩得叭叭作響,折騰到一段時,忽然在人群中打開一個空場,然後跪在地上,用三環刀朝自己腦門猛劈三刀,頓時血流如注,口吐白沫,全身抽搐,立時,執事人用“黃薄紙”貼住刀口,少時馬痹便甦醒,很快恢復如初,更加瘋狂異常。馬痹的這一表演,俗稱“開山”,在迷信中是顯示“神”傍了身,是“大王爺”顯靈的徵兆。柏井古廟會這一古老的祀神活動,是平定古代典型文化藝術活動的一部分,也是北方地區儺戲文化的珍貴遺產,有較高的非物質文化價值。
廟會文化活動的特點
柏井古廟會中的迎駕、上會、魘馬痹活動,從表面上看是為了祀神,但其活動具有規模大、種類多和熱鬧異常等特點,從而淹沒取代和沖淡了祀神活動中的迷信色彩,使祀神中的迎送駕以文藝形式出現和結束,因此,祀神成了文藝活動的陪襯。可以說形式上為“娛神”而組織的各種活動,實際上是娛世、喻人的文藝活動,這才是廟會活動的真正實質。
柏井廟會的各種活動形式,像進入了一個輝煌而有趣的藝術迷宮,使人們在這座藝術之宮得到了充實的精神享受,忘掉了生活中的苦惱與疲倦。難怪有的老人回憶說:到柏井趕廟回來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覺得哄鬧的景象和弦管之聲久久縈繞腦際。這充分說明了廟會文藝活動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深受廣大人民民眾喜愛。
如今,縱觀柏井古廟會,活動有條不紊,組織安排嚴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這不僅反映了當時廣大勞動人民對藝術的摯愛和追求,而且也表達了當時人民大眾崇尚真、善、美,反對假、惡、醜,期待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純樸願望和傳統美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