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美國總統]

林肯[美國總統]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共和黨人,美國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黑人奴隸制的廢除者。第16任美國總統。 林肯任總統期間,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度,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1865年4月14日,內戰結束後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個遭遇刺殺的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多次被評價為最偉大的總統。最新版5美元紙幣正面是亞伯拉罕·林肯的照片。 2006年,亞伯拉罕·林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名。英國《泰晤士報》2008年組織專家委員會對43位美國總統分別以不同的標準進行“最偉大總統”排名,其中亞伯拉罕·林肯列為第一。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年輕時的林肯 年輕時的林肯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貧苦的家庭。父母是英國移民的後裔,他們以種田和打獵為生。小時候,他幫助家裡搬柴、提水、乾農活等等。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

1816年,林肯全家遷至印第安納州的西南部,開荒種地為生。9歲的時候,林肯年僅36歲的母親不幸去世了,這也因此培養了他獨立思考與處事的能力,長大後193cm的身高,卻總是給人以最沉穩憂鬱的印象。一年後,父親與一位名叫莎莉·布希(Sally Bush)的善良開明的女性結婚。繼母慈祥勤勞,對待丈夫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對小林肯充滿愛心,林肯也敬愛後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於家境貧窮,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為了維持家計,少年時的林肯當過俄亥俄河上的擺渡工、種植園的工人等等。

18歲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為一個船主所僱傭,與人同乘一條平底駁船順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達紐奧良。25歲以前,林肯沒有固定的職業,四處謀生。成年後,他成為一名當地土地測繪員,因精通測量和計算,常被人們請去解決地界糾紛。在艱苦的勞作之餘,林肯始終是一個熱愛讀書的青年,他夜讀的燈火總要閃爍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時代,林肯通讀了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讀了《美國歷史》,還讀了許多歷史和文學書籍。他通過自學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而充滿智慧的人。

初涉政壇

1846年的林肯 1846年的林肯

1834年,在一場政治集會上林肯第一次發表了政治演說,由於抨擊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於公眾事業的建議,他在公眾中有了影響,加上他具有傑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選為州議員。同年8月,25歲的林肯作為輝格黨人當選為伊利諾州議員並連任三屆至1842年,同時管理鄉間郵政所,並從事土地測量。

1836年,林肯通過自學成為一名律師,後在斯普林菲爾德合夥開辦律師事務所。不久又成為州議會輝格黨領袖。積累了州議員的經驗之後。1846年,37歲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眾議員。

1847年,林肯作為輝格黨的代表,參加了國會議員的競選,獲得了成功,第一次來到首都華盛頓。在此前後,關於奴隸制度的爭論,成了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這場爭論中,林肯逐漸成為反對黑奴主義者。他認為奴隸制度最終該消滅,首先應該在首都華盛頓取消奴隸制。代表南方奴隸主利益的蓄奴主義者則瘋狂地反對林肯消除奴隸制。

1850年,美國的奴隸主勢力大增,林肯退出國會,繼續當律師。1856年,林肯因強烈反對擴大奴隸制而退出輝格黨,參加新成立的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並很快成為該黨主要領導人。1858年6月16日,林肯在同道格拉斯競選總統時發表《家庭糾紛》的著名演說。

獲選總統

1857年的林肯 1857年的林肯

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總統,共和黨首次執政。林肯的當選對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構成嚴重威脅,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為製造分裂,發動了叛變,南方11個州先後退出聯邦,宣布成立“美利堅聯盟國”,並制訂了新的憲法,選舉新總統。  

1861年4月12,南方同盟軍炮轟位於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的聯邦軍據點薩姆特要塞,揭開內戰的序幕。15日,林肯下令徵召志願軍為維護聯邦統一而戰,南北戰爭爆發。南北戰爭打響後,林肯總統當機立斷,不僅擴大了總統戰爭權力,而且還下令在部份地區中止公民人身保護令特權。但是,在解放黑奴問題上林肯一直彷徨動搖、猶豫不決,其中一個重要顧慮就是與憲法程式有關的私有產權問題。鑒於美國憲法嚴禁政府在沒有正當法律程式的條件下剝奪公民財產,林肯無意也無權解放黑奴。

1862年8月22日,在給《紐約論壇報》編輯格瑞萊的信中,林肯寫道:“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存奴隸制度,亦非摧毀奴隸制度。如果不解放一個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就一個不解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隸,不解放其他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也照辦。”就任總統初期,林肯為避免國家分裂與戰亂,他曾試圖需求以和平的方式廢除奴隸制。但隨著戰爭的深入,林肯真正地認識到,要想真正廢除奴隸制,就必須要流血犧牲,和平的方式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林肯由於在內戰的最危急關頭,能夠順應廣大人民民眾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毀奴隸制,並解決人民對土地的要求,因而推動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要貢獻。

內戰獲勝

林肯 林肯

北方在戰場上的失利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許多城市爆發了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採取措施扭轉戰局。這時林肯才意識到,要想打贏這場戰爭,就必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廢除奴隸制、解放黑奴。1862年5月,林肯簽署了《宅地法》 ,規定每個美國公民只交納10美元登記費,便能在西部得160英畝土地,連續耕種5年之後就成為這塊土地的合法主人。這一措施從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隸主奪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時也滿足了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發了農民奮勇參戰的積極性。1862年9月,林肯又親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草案)》。

1863年1月1日正式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即日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解放的黑奴可以應召參加聯邦軍隊。宣布黑奴獲得自由,從根本上瓦解了南軍的戰鬥力,也使北軍得到兵源。內戰期間,直接參戰的黑人達到18.6萬人,他們作戰非常勇敢,平均每三個黑人中就有一人為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

林肯[美國總統] 林肯[美國總統]

1863年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綱領性口號,從而使戰爭成為民眾性的革命鬥爭。有必要指出的是,《解放奴隸宣言》主張所有美利堅聯邦叛亂下的領土之黑奴應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對象也包含未脫離聯邦的邊境州,以及聯邦掌控下的諸州。此宣言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隸,但實質上強化聯邦軍掌控聯邦的領土後這些黑奴自由的權威性,並為最終廢除全美奴隸制度預先鋪路。《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這兩個法令的頒布是美國南北戰爭(the Civil War)的轉折點,戰場上的形勢變得對北方越來越有利了。1863年7月1日到3日,雙方在華盛頓以北的葛底斯堡展開了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鬥。雙方激戰了三天三夜,北軍重創南軍,使南軍損失了3.6萬人,從此北軍開始進入反攻,而南軍只有防守了。

1863年的7月4日,北軍又在維克斯堡大獲全勝。維克斯堡位於密西西比河上,是一個高出水面200英尺的懸崖,據守懸崖的南軍居高臨下,可以用炮火直接威脅河上來往的船隻。如果從下面攻打這個要塞非常困難。早在1862年末,格蘭特就率軍在海軍的協助下幾次攻打這個要塞,但都沒成功。1863年4月,格蘭特實行了新的進攻計畫,先摧毀了要塞周圍的各個據點,然後包圍了維克斯堡。海軍也來助戰,從陸地和水上同時進攻,猛烈炮擊要塞,震耳欲聾的炮聲一直響了47天之久。7月4日,困守要塞的南軍彈盡糧絕,被迫投降,北軍這一次俘虜叛軍2.9萬人。緊接著,北方軍隊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猛追擊叛軍。1865年4月3日攻占了叛軍首都里奇蒙。4月9日,叛軍總司令羅伯特·李率殘部2.8萬人在阿波馬托克斯小村向格蘭特投降。歷時四年的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由於林肯在美國內戰的卓越功績,1864年11月8日他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

槍殺去世

攝於1865年2月5日,林肯遇刺前所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 攝於1865年2月5日,林肯遇刺前所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
林肯遇刺(繪畫) 林肯遇刺(繪畫)

1865年4月14日晚10時15分,也就是在南方軍隊投降後第5天,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總統包廂看戲時,同情南方的演員約翰·威爾克斯·布斯趁總統保鏢離開之時用槍擊中了林肯的頭部。

雖然林肯在被擊中後沒有立即死亡,他的夫人也一直在身邊告訴他:“活下去,你必須活下去!”,但是在1865年4月15日上午7時,美利堅合眾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與世長辭。   5月4日,林肯下葬於橡樹嶺公墓。  

為政舉措

簽署《宅地法》

《宅地法》 《宅地法》

1862年5月,林肯簽署了《宅地法》 ,規定每個美國公民只交納10美元登記費,便能在西部得160英畝土地,連續耕種5年之後就成為這塊土地的合法主人。這一措施從根本上阻止南方奴隸制向西部擴張,同時也滿足了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發了農民奮勇參戰的積極性。

起草《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林肯向內閣提出《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繪畫) 林肯向內閣提出《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繪畫)

1862年9月,林肯親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草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即日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美利堅聯邦叛亂下的領土之黑奴應享有自由。解放的黑奴可以應召參加聯邦軍隊。宣布黑奴獲得自由,從根本上瓦解了南軍的戰鬥力,也使北軍得到雄厚的兵源。

人物評價

時任作戰部長埃德溫·M·斯坦頓:這裡躺著世界上最完美的領袖。

亞伯拉罕·林肯 亞伯拉罕·林肯

卡爾·馬克思:“他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而從不輕舉妄動,他穩步向前,而從不倒退……總之,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極其罕有的人物。”

列夫·托爾斯泰:林肯總統由於具有“獨特的精神力量和偉大的人格”,已經成為世界 人民心目中的傳奇人物 ,他的地位相當於音樂中的貝多芬,詩歌中的但丁,繪畫中的拉斐爾和人生哲學中的基督。即使他不曾當選為總統,也將無可爭辯地和現在一樣偉大,但是這恐怕只有上帝知道。

卡爾·馬克思:“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羅伯特·李:“林肯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人,儘管我們的政見不同”。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他是他黨內強有力的人物,才智超群,閱歷豐富;因為他那副滑稽可笑和說笑話不動聲色的模樣,他是西部最優秀的競選演說家。”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林肯的歷史,就是他那個時代美國人民的真實史。他一步步地走在他們的前頭,他們慢他也慢,他們加快步伐他也加快步伐。他是這個大陸的真正代表,是全副身心獻給社會活動的人,堪稱合眾國之父。”

《洛杉磯時報》記者克里斯·艾爾斯:“他是我們評判小組中最沒有異議的偉大總統人選。”

軼事典故

雞蛋

林肯經常開玩笑。早在讀書時,有一次考試,老師問他:“你願意答一道難題,還是兩道容易的題目?”林肯很有把握地說:“答一道難題吧。”“那你回答,雞蛋是怎么來的?”“雞生的。”老師又問:“那雞又是從哪裡來的呢?”“老師,這已經是第二道題了。”林肯微笑著說。

辯護演說

林肯當過律師。有一次出庭,對方律師把一個簡單的論據翻來覆去地陳述了兩個多小時,講得聽眾都不耐煩了。好不容易才輪到林肯上台替被告辯護,他走上講台,先把外衣脫下放在桌上,然後拿起玻璃杯喝了兩口水,接著重新穿上外衣,然後再脫下外衣放在桌上,又再喝水,再穿衣,這樣反反覆覆了五六次,法庭上的聽眾笑得前俯後仰。林肯一言不發,在笑聲過後才開始他的辯護演說。

林肯的態度

有一次,林肯在擦自己的皮鞋,一個外國外交官向他走來說:“總統先生,您竟擦自己的皮鞋?”“是的,”林肯詫異地反問,“難道你擦別人的皮鞋?”一次,某議員批評林肯總統對敵人的態度時,質問道:“你為什麼要試圖跟他們做朋友呢?你應當試圖去消滅他們。”“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使他們成為我的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林肯溫和地說。

林肯的天花

一天,林肯總統身體不適,不想接見前來白宮嘮嘮叨叨要求一官半職的人。但一個討人厭的傢伙賴在林肯身旁,準備坐下來長談。林肯非常厭煩,但出於禮貌不能直接把他趕走。這時,正好有總統的醫生走進房裡。林肯急忙向他伸出雙手,問道:

“醫生,我手上的斑點到底是些什麼東西?”

“那是假天花,就是輕度的天花。”醫生說。

“我全身都有,”林肯說,“我看它是會傳染的,對嗎?”

“不錯,非常容易傳染。”醫生說。

那位來客聽了這番話,馬上站了起來,大聲喊道:“好吧,我現在不便多留了,林肯先生。我沒有什麼事,只是來探望你的。”

“呀,不必這么急急忙忙嘛,先生。”林肯輕快地說。

“謝謝你,先生,我下次再來看你。”說罷他朝門外頭也不回地走了。

高個子

青年時代的林肯在伊利諾斯州的聖加蒙加入了民兵。他的上校指揮官是一個矮個子,而林肯的身材特別高大,大大的超過了這位指揮官。由於自己覺得身材高,林肯習慣於垂著頭、彎著腰走路。上校看見他那彎腰曲背的姿勢十分生氣,把他找來訓斥一頓。

“聽著,阿伯,”上校大聲喊道,“把頭高高地抬起來,你這個傢伙!”

“遵命,先生。”林肯恭敬地回答。

“你的頭要高高地抬起來,你這傢伙,”上校堅持己見,“要再抬高一些。”

林肯只得把身體挺直,脖子伸得長長的,問道:“這樣可以嗎?”

“還要再抬高點。”上校說。

“是不是要我永遠這個樣子?”林肯問道。

“當然,你這個傢伙,這還用問嗎?”上校冒火啦。

“對不起,上校,”林肯面帶愁容地說:“那么只好與你說聲再會啦,因為我將永遠看不見你了!”

鬍子

林肯競選總統時曾為臉頰過瘦而大傷腦筋。一位11歲的小女孩格瑞絲·彼黛爾偶然看到林肯畫像,不知怎的,她一下子就想到:這個人要有鬍子多漂亮啊!彼黛爾立即給林肯寫信:“我非常渴望您能當總統。我有四個哥哥,有兩個願意投您的票,您要是留鬍子,我會讓另外兩個哥哥也投您的票,您太瘦了,留了鬍子會英俊得多。所有女士都喜歡有鬍子的先生,她們的丈夫也會投您的票,您一定會當選。”林肯就任了第16任總統後,直到臨死那年還蓄著鬍子。

林肯曾乘專列來到彼黛爾的家鄉,吻著小姑娘說:“你看,為了你,我已經蓄了鬍子。”

上帝的襪子

聖誕節前夕,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變得少了許多。“感謝上帝,今天的生意真不錯!”忙碌一天的史密斯夫婦送走了最後一位來鞋店裡購鞋的顧客後由衷地感嘆道。透過通明的燈火,可以清晰地看到夫妻二人眉宇間的激動與喜悅。
史密斯先生走向門口,準備去搬早晨卸下的門板。他突然在一個放著各式鞋子的玻璃櫥窗前停了下來—透過玻璃,他發現了一雙孩子的眼睛。
史密斯先生急忙走過去看個仔細:這是一個撿煤屑的窮小子,凍得通紅的腳上穿著一雙極不合適的大鞋子,落滿煤灰的鞋子上早已“千瘡百孔”。他看到史密斯先生走近了自己,目光從櫥窗里做工精美的鞋子上移開,盯著這位鞋店老闆,眼睛裡飽含著一種莫名的希冀。
史密斯先生俯下身和藹地問:“聖誕快樂,我親愛的孩子,請問我能幫你什麼忙嗎?”
男孩兒好半天才應道:“我在乞求上帝賜給我一雙合適的鞋子,先生,您能幫我把這個願望轉告給他嗎?我會感謝您的!”
正在收拾東西的史密斯夫人這時也走了過來,她把這個孩子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後把丈夫拉到一邊說:“這孩子蠻可憐的,還是答應他的要求吧?”史密斯先生卻搖了搖頭,不以為然地說:“不,他需要的不是一雙鞋子,親愛的,你把櫥窗里最好的棉襪拿來一雙,再端一盆溫水來,好嗎?”史密斯夫人滿臉疑惑地走出去。
史密斯先生很快回到孩子身邊,告訴男孩兒說:“恭喜你,孩子,我已經把你的想法告訴了上帝,馬上就會有答案了。”孩子的臉上這時開始漾起興奮的笑容。
水端來了,史密斯先生搬了一張小凳子示意孩子坐下,然後脫去男孩兒腳上那雙布滿塵垢的鞋子。他把男孩兒凍得發紫的雙腳放進溫水裡,揉搓著,語重心長地說:“孩子,真對不起,你要一雙鞋子的要求,上帝沒有答應你,他說,不能給你一雙鞋子,而應當給你一雙襪子。”男孩兒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失望的眼神充滿不解。
史密斯先生急忙補充說:“別急,孩子,你聽我把話說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會對心中的上帝有所乞求,但是,他不可能給予我們現成的好事,就像每個人都想追求寶藏,但是上帝只能給我們一把鐵鍬或一張藏寶圖,要想獲得真正的寶藏還需要我們親自去挖掘。相信自己,前途才會一片光明啊!
我在小時候也曾乞求上帝賜予我一家鞋店,可上帝只給了我一套做鞋的工具,但我始終相信拿著這套工具並好好利用它,就能獲得想要的一切。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做過擦鞋童、學徒、修鞋匠、皮鞋設計師……如今,我不僅擁有了這條大街上最豪華的鞋店,而且擁有了一個美麗的妻子和幸福的家庭。孩子,你也是一樣,只要你拿著這雙襪子去尋找你夢想的鞋子,永不放棄,那么,你肯定也會成功的。另外,上帝還讓我特別叮囑你:他給你的東西比任何人都豐厚,只要你不怕失敗,不怕付出!”
腳洗好了,男孩兒若有所思地從史密斯夫婦手中接過“上帝”賜予他的襪子,像是接住了一份使命,走出了店門。他向前走了幾步,又回頭望了望這家鞋店,史密斯夫婦正向他揮手:“記住上帝的話,孩子!你會成功的,我們等著你的好訊息!”男孩兒一邊點頭,一邊邁著輕快的步子消失在黑夜裡。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又是一個聖誕節,年逾古稀的史密斯夫婦早晨一開門,就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來信,信中寫道: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您還記得三十多年前那個聖誕節前夜,那個撿煤屑的小伙子嗎?他當時乞求上帝賜予他一雙鞋子,但是上帝沒有給他鞋子,而是別出心裁地送給他一番比黃金還貴重的話和一雙襪子。正是這樣一雙襪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與不屈!這樣的幫助比任何同情的施捨都顯得重要,給人一雙襪子,讓他自己去尋找夢想的鞋子,這是你們的偉大智慧。
衷心地感謝你們,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著你們給的襪子已經找到了對他而言最寶貴的鞋子—他當上了美國的第一位共和黨總統。
我就是那個窮小子。
信末的署名是:亞伯拉罕·林肯

親屬成員

林肯[美國總統] 林肯[美國總統]

父親:托馬斯·林肯 (Thomas Lincoln)

母親:南茜·漢克斯·林肯(Nancy Hanks Lincoln)

繼母:莎莉·布希(Sally Bush)

姐姐:莎拉(Sarah)

林肯[美國總統] 林肯[美國總統]

妻子:瑪麗·托德(Mary Todd)

兒子:羅伯特·托德·林肯(Robert Todd Lincoln)

愛德華·貝克·林肯(Edward Baker Lincoln)(3歲夭折)

威廉·華萊士·林肯(William Wallace Lincoln)(11歲夭折)

托馬斯·塔德·林肯(Thomas ·Tad·Lincoln)(18歲03個月)

人物相關

人物信仰

亞伯拉罕·林肯 亞伯拉罕·林肯

對許多歷史學家來說,亞伯拉罕·林肯的信仰始終是個難解之謎。這位卓爾不群的美國英雄人物在其成年時不是任何教會的教友,對美國基督教不同傳統的各種神學觀點確實一直持有懷疑態度。他曾說:“從思想上講,我不能毫無保留地贊成冗長而複雜的教義和教理。” 然而,矛盾的是,林肯卻沉醉於《聖經》(以及莎士比亞 [Shakespeare])的文字與故事之中,並牢記母親南茜·漢克斯·林肯 (Nancy Hanks Lincoln) 對他在基督教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誨。

林肯就任總統後之所以不讓自己依附於任何教會,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因自己屬於某個宗派而有可能給一個已經在奴隸制問題上嚴重分裂的國家帶來更大的分裂。不過,他還是像幾位繼任總統,如喬治·W. 布希那樣,在舉行就職典禮的當天上午參加拉法耶特廣場的聖約翰聖公會教堂 (St. John's Episcopal Church, Lafayette Square) 的崇拜。 紐約大街長老會教堂 (New York Avenue Presbyterian Church) 舉行每周禱告會時,林肯還喜歡趁機溜進長老會牧師菲尼亞斯·格利 (Phineas Gurley) 的書房。因為通向主堂的門開著,他可以聽到人們在說些什麼, 同時又不致被人看到和引起可能出現的小題大做。

林肯坐像 林肯坐像

林肯總統在南北戰爭期間,常獨自一人悄悄走進聖約翰教堂祈禱。  

殘酷的戰爭和個人的不幸遭遇,在林肯的內心和外表留下深深的烙印。每當他需要指路人時,他就會去讀《舊約·約伯記》。

在林肯遇刺前,他寫過一封信給「紐約大道長老會」(New York Avenue Presbyterian Church),說明他現在已經信了主,並且請求在復活節主日當眾宣告他的信仰--然而,林肯卻在禮拜五受難日那夜走了。

個人作品

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陣亡將士公墓落成儀式上發表的演說,是公認的英語演講的最高典範。

林肯第二次就職演說(1865年)

一八六五年三月四日當林肯宣誓就職時演說)

後世紀念

林肯[美國總統] 林肯[美國總統]

1、林肯被葬在家鄉——伊利諾斯州春田市。他的妻兒後來也被安葬於此。至今,伊利諾斯州的機動車牌照上自稱“林肯之州”(Land of Lincoln)。

林肯[美國總統] 林肯[美國總統]

2、1美分硬幣和5美元的紙幣上印有林肯的頭像。

3、歷史學家稱華盛頓為國父,林肯為國家的拯救者。在美國,每年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總統節”,紀念這兩位偉大的領導人。

4、1867年,內布拉斯加州的蘭開斯特縣的縣治改名為林肯市,並成為該州首府,以紀念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5、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坐落於國家廣場,是美國最著名的紀念性建築之一。

6、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中的四位總統巨型雕像,林肯在最右側。

物品拍賣

2015年1月24日,亞伯拉罕·林肯的一縷頭髮在拍賣會上以2.5萬美元成交。賣主的父親醉心於研究美國總統遇刺事件,這縷頭髮由時任美國軍醫長約瑟夫·巴恩斯在林肯遇刺後不久取下。  

影視形象

作品名稱年份飾演林肯的演員
青年林肯1939亨利·方達
林肯2012丹尼爾·戴-劉易斯
刺殺林肯2013比利·坎貝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