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革命烈士]

林江[革命烈士]

林江(1918年—1942年),原名叢祺滋,1918年5月出生於山東[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文登縣宋村鎮下徐村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是從事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抗日戰爭時期曾任膠東區東海參議長。在父親的影響和教育下,青少年時期的林江,便萌發了進步思想。1935年9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擔任膠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總隊部教導主任,1942年12月,被日偽軍合圍於大澤山地區,林江壯烈殉國。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生平事跡

膠東英靈山烈士陵園膠東英靈山烈士陵園

1931年,林江畢業於文登高等國小,之後,又考入文登中學。就在這時,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我東北大地淪於日寇鐵蹄之下。日本的侵略和蔣介石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像陰雲一樣壓在全中國人民頭上。嚴酷的現實激起了廣大青年的無比憤慨,強烈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同時,也喚起了林江的愛國之心。在學校里,他一面關心時局的變化,一面如饑似渴地閱讀魯迅的《吶喊》、《彷徨》、高爾基的《母親》等進步書刊,並從中獲得新的啟迪。

1934年,臨近國中畢業,林江和堂兄叢宏滋為避開學校當局的阻撓,在文登城西南角租了三間平房作宿舍。經常約一些進步同學在這裡集會,學習革命理論和討論蘇聯十月革命的經驗,議論時政,抨擊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

1935年春,林江考入省立煙臺八中高五級。不久,中共黨組織派程倫和李英嵐來膠東開闢工作。為便於工作,他倆以兄妹相稱,並在林江家裡居住,對外假稱是林江的同學,從外地到此謀生。

這年夏天,在外地讀書的林江和他的弟弟、妹妹都回家度暑假,程倫、李英嵐經常和他們一起讀書,討論蘇聯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的事,教唱《國際歌》。林江在這兩位同志的幫助和影響下,思想進步很快。一天傍晚,程倫約林江到村邊散步,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的走過的道路,並告訴林江:我是共產黨員,曾坐過國民黨的監牢,受過酷刑。你的父親也是共產黨員,我們都是“自己人”。當林江知道真情後,更增加了對程倫和父親的敬慕之情。

1935年9月,林江由程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中共膠東特委正在張連珠書記的帶領下,積極準備發動農民暴動。程倫在石島舉辦軍政訓練班,負責對各縣選派的學員進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林江利用假期到各村鎮送信,傳遞訊息,並和父親一道協助程倫進行暴動的準備工作。

林江烈士墓林江烈士墓

緊張而又充實的假期就要結束了。有一天,林江向程倫提出:不想回煙臺上學了,要留下來參加暴動。林江滿以為程倫會答應他的要求,卻沒有想到程倫不同意他留下,要他回學校繼續讀書。並耐心地開導他,要他回學校後在同學中搞好宣傳和組織工作,擴大黨的影響,這也是對暴動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革命工作。就這樣,林江暫時返回了學校。但是,他的心卻平靜不下來,日夜期待著暴動的訊息。

1935年11月29日,中共膠東特委發動的文登海陽牟平榮成萊陽等縣農民武裝暴動,像晴天霹靂震撼了膠東大地,使反動地主、官衙和國民黨極度恐慌。但是,這次暴動只堅持了七天,就在軍閥韓復榘的殘酷鎮壓下失敗了。暴動總指揮張連珠、副總指揮程倫等20多名革命同志慘遭殺害;李英嵐被關進牟平監獄。暴動失敗以後,林江心裡十分焦急,沒有等到放寒假,他就從煙臺匆匆趕回文登。

1936年暑假,林江帶著衣物和食品,隻身一人來到牟平監獄探望李英嵐。黨和同志們的關心,激勵著獄中的李英嵐,更加英勇頑強,不屈不撓地同敵人展開鬥爭。由於黨組織和林氏父子的多方營救,李英嵐的案子終於有了鬆動。在這年的秋後,林江以母親有病為由,從學校請了假,直奔牟平,拿自己的生活費加上東湊西借的近百元錢打點獄卒,用借來的腳踏車將李英嵐從獄中接回了家。為防意外,林江把妹妹的衣服給李換上,連夜護送李英嵐登上駛往上海的輪船。

1936年11月,當日軍進犯綏遠時,林江出於愛國激情和作為學生運動的領導人,在校內首先發起並組織了30多人的“大路歌詠隊”。林江親自擔任歌詠隊長。通過演唱進步歌曲,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忱,宣傳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主張,揭露了蔣介石國民黨的投降賣國政策。“大路歌詠隊”的活動,在學生中,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也引起了國民黨煙臺當局的注意。不久,國民黨市黨部即命令學校訓育處,強行解散了“大路歌詠隊”,不準學唱聶耳的歌曲。訓育處主任宋源溪還在學校中揚風,說歌詠隊“別有政治背景”,歌詠隊員都上了黑名單等等,以此進行威脅。林江對此,沉著機智,隨即改變了鬥爭策略。他們又以愛好文藝為名,以排演京劇《蘇三起解》為掩護,繼續演唱進步歌曲,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西安事變結束後,蔣介石被放回南京,國民黨政府又下令學校當局動員學生排練節目,慶祝蔣介石“脫險”。對此,林江經請示地下黨組織同意,積極組織一些進步同學演出了曹禺的話劇《雷雨》,巧妙地將這次敵人搞的所謂慶祝活動,變為宣傳中共抗日救亡主張的一次活動。

9月,在他的倡導和推動下,成立了“救亡歌詠隊”。這個歌詠隊,是在中共煙臺市委領導下的以“民先”為核心的全市性抗日救亡文藝團體,林江任隊長,在煙臺的丹桂戲院等處聯合公演,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以後,他們又與流亡到煙臺的平、津學生相配合,將抗日救亡活動搞的更為深入。

膠東英靈山抗日烈士紀念塔膠東英靈山抗日烈士紀念塔

在鬥爭實踐中,林江愈來愈感到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不能適應新的革命形勢,迫切要求到革命聖地——延安學習。經過煙臺市黨組織研究同意,林江於1937年10月離開煙臺,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6月,校領導任命他擔任連隊指導員,後又調任校政治處宣傳幹事。是年10月,他出席了西北青年救國會第二次代表大會。11月28日,林江離開了延安,輾轉六個多月,於1939年6月回到了生養他的膠東半島。這時,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在這敵我鬥爭極為殘酷的時刻,林江受黨的派遣,出任中共膠東區委青委書記。

1939年8月,在膠東青年第一屆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膠東青聯主任。在林江的倡導下,建立了膠東青年抗日武裝——青年營。各根據地普遍建立了兒童團、少先隊,還組建了孩子劇團,在艱苦的游擊戰爭環境中,自編自演節目,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抗日宣傳活動。

1941年5月中旬,膠東青聯召開了第二次代表大會,林江再次當選青聯主任。在大會上,他作了題為《抗戰的膠東青年》的報告,分析了抗戰形勢,明確了青年所肩負的歷史任務,號召青年帶領民眾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有力地貫徹了黨中央確定的路線。

1942年春,林江被選為山東省青聯常委,兼任膠東青聯主任。11月下旬開始,日軍在趙保原部等頑軍配合下,對我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林江隨西海軍分區堅持反“掃蕩”鬥爭。12月下旬,被日偽軍合圍於大澤山地區。因敵眾我寡,不少同志英勇犧牲。林江抵抗到最後一刻,拔槍自戕,壯烈殉國,實踐了自己“寧可戰死,絕不當俘虜”的鋼鐵誓言。

獲得榮譽

2018年8月24日,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林江烈士是其中之一。

後世紀念

為了永遠紀念他,1946年“五四”青年節期間,膠東青聯作出決定,將林江的忠骨移至膠東革命烈士陵園

人物評價

林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是膠東青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對膠東青年運動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