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區

牟平區

牟平區隸屬於山東省煙臺市,位於膠東半島東部,因處牟山之陽平川地而得名,北瀕黃海,南臨乳山市,東接威海市,西臨煙臺市萊山區,西南與煙臺市棲霞市、海陽市接壤。截至2013年底,牟平區轄7個街道、7個鎮、一個開發區,555個行政村(社區)。全區總人口45.6萬人。全區總面積1515.2平方公里。2013年,牟平區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74.2億元,比2012年增長11.7%。牟平區主要景點有:崑嵛山、煙霞洞、養馬島、楊子榮紀念館、雷神廟戰鬥遺址。牟平始建縣於西漢初期,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又是一個特色鮮明的濱海新區。牟平於1994年7月撤縣設區,西臨煙臺高新區,東接威海高新區,擁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基本信息

概況

牟平夜景 牟平夜景
牟平區,地處煙臺市最東端,西與市中心區毗鄰,東與 威海市高新區接壤。2007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53.9億元, 地方財政收入5.7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99.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外貿出口4.4億美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9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00元。2007年,牟平區堅持工業立區不動搖,圍繞園區建設、民營經濟、招商引資、城市建設、現代服務業和新農村建設六個重點,走 工業化強區、 城市化興區、 農業產業化富民的發展路子,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牟平,素有“ 南山北海”之稱,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南依“膠東屋脊” 崑嵛山,山間名勝古蹟、自然景觀星羅棋布。山下有“ 龍泉溫泉”,水溫達四十多度,素有“ 華夏第一湯”的美稱。
牟平區 牟平區
在這裡沐浴,對各類皮膚病、關節病等均有明顯療效。北瀕黃海,海岸線長六十多公里,距城區七點五公里的養馬島,是昔日 秦始皇牧馬之地,如今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遊度假勝地。牟平,資源繁博,特產豐富。農業主要盛產小麥、玉米、甘薯、花生等,是全國的糧油基地縣之一。果品主要有蘋果、梨、大櫻桃、板栗等,是“ 煙臺蘋果”的主產區之一,年產量超過十萬噸。區內海域盛產鮑魚、海參、紫石房蛤等多種海珍品和經濟魚類,灘涂面積較大,是全國一百個水產先進縣(區)之一。牟平礦藏資源繁多,現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產有十八種, 黃金產量和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牟平,基礎設施完備,交通、通訊事業發達。石煙線國道和煙威高速公路貫穿境內,公路通車裡程達五百四十公里,實現了鎮鎮通公路;牟平港已建成五千噸級泊位,碼頭開通了多條國內航線;距牟平二十公里的煙臺機場已與上海、廣州、深圳、北京、成都、西安、哈爾濱、武漢、烏魯木齊、天津、瀋陽、濟南、香港等大城市及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通航;郵電通訊開通了程控電話三萬門,行動電話近千門,可直接與國際國內各地通話,開通數據通信業務。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現已鎮鎮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用戶達6萬戶,光纜到村8%。初步形成一個對內通達全國,對外連線世界的陸海空交通網路。牟平,工業發展基礎雄厚,綜合勢力較強,連續三次榮登“全國經濟百強縣”行業。工業已經形成了以機械、輕工、電子、化工、食品等為主的區、鄉、村三級齊頭並進的工業體系,三級工業總數達一千九百多家,有九十多種產品獲省以上優質產品稱號,有六十多個企業的一百多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鄉鎮企業發展尤為迅速,已湧現出二十六個工業產值過億村,其中寧海鎮西關村新牟里村雙雙進入“全國十大首富村”之列,寧海鎮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十佳鎮”。牟平,對外聯絡廣泛,外項型經濟規模初具。改革開放以來,牟平已同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興辦利用外資項目二百六十五個,涉及機械、電子、黃金、化工、房產業等十多個行業,總投資額達到二點三億美元,吸引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公司前來投資、合作。近年來,牟平區還不斷加大對外開放步伐,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拿出黃金地段開闢了外向型經濟開發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實現了功能分區和五通一平,從項目談判、立項、開發實行全方位服務,大力創造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外商投資“仿真環境”,成為海內外企業家競相投資的風水寶地。

行政區劃

1994年7月2日,撤銷牟平縣,設立牟平區和萊山區。將原牟平縣的萊山、解甲莊兩鎮成建制劃出後設立牟平區,區人民政府駐寧海鎮。
牟平區現轄7個街道、7個鎮:寧海街道、文化街道、養馬島街道、大窯街道、姜格莊街道、武寧街道、高陵鎮、觀水鎮、王格莊鎮、龍泉鎮、玉林店鎮、水道鎮、莒格莊鎮,一個開發區,555個行政村(社區)。

寧海街道

牟平區 牟平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牟平區寧海街道辦事處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是牟平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臨威海,西靠煙臺,南近青島,北與大連隔海相望,與日本韓國一水之隔;煙威一級公路橫貫全境,距煙臺港、火車站、煙臺飛機場20公里;威海港55公里;牟平港5000噸級碼頭8公里。轄區內通訊設施先進,電力供應充足,淡水資源豐富。寧海街道辦事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轄24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耕地面積9300畝,其中林果面積1106畝。總人口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萬人。2003年經濟總收入80.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73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15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進出口總值7100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5421.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415.8萬美元,居民人均收入4580元。第一、二、三產業所占比例2.4%,74.9%,22.7%。寧海街道辦事處工業發達。共有兩級企業127個,年銷售收入39.7億元。主要產業有:麻紡織業,所屬新牟國際集團控股的煙臺新潮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96年1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生產的亞麻、羅布麻產品,有“天然空調”之美稱,暢銷國內外;通訊電纜製造業,煙臺新牟電纜有限公司從美國引進世界一流水平的物理髮泡生產線、護套生產線等設備和先進技術,開發生產100多個規格品種電纜,並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產品銷往全國28個省市區,批量銷往歐美和東南亞市場;變壓器生產業,所屬煙臺東源變壓器廠生產的大型特殊變壓器,廣泛套用於各領域,是江北最大的變壓器生產基地;鋁板帶箔生產業,所屬富海集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電纜帶、空調箔、瓶蓋料等板帶箔系列產品,暢銷國內外。在這些產業的帶動下,全街道已形成涉及紡織、電纜、寬頻網路、鋁板帶箔、鍛造、機械加工、飼料等多個行業為主體的大工業格局。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帶動了第三產業蓬勃興起,市場建設、房產開發勢頭強勁。寧海街道辦事處文教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社會治安穩定,社會秩序良好,寧海人民熱情古樸。寧海街道辦事處熱枕歡迎國內外客商來我辦事處考察、興辦事業,共圖發展!

開發區

山東省牟平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1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1993年9月組建了開發區管委會。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1平方公里,現已開發3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的3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內已實現了道路、給水、排水、排污、供電、通訊、場地平整“六通一平”,並將逐步達到“八通一平”。截止到目前已累計批准進區項目151個,項目總投資27億元,其中外資項目51個,契約外資額1.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767萬美元,實現出口創匯5億美元。其中,2001----2002年共批准進區項目40個,項目總投資16億元,契約外資額1.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1萬美元,實現出口創匯2億美元,完成稅收1.5億元。

觀水鎮

煙臺市牟平區觀水鎮是2001年1月由原觀水鎮原埠西頭鎮建制合併而成。現有行政村80個,總面積228平方公里,人口63593人,果園面積6萬畝。觀水鎮位於膠東半島北部,牟平區南部,地處牟平、棲霞、海陽、福山、乳山五市區交匯處,交通運輸發達,北距煙臺40公里,西距桃村火車站10公里,距煙青一級汽車專用路2公里,距萊山機場25公里,機場已與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通航,距煙臺港35公里,由貫穿境內的文朱公路、煙乳路與陸、海、空港相連。1999年,觀水鎮榮獲煙臺市個體經濟十大產業鎮,2002年榮獲煙臺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十佳專業化鄉鎮。2001年“觀水”牌蘋果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評為名牌產品,遠銷全國十多個省市,並出口到東南亞和美國。

王格莊鎮

煙臺市牟平區王格莊鎮位於膠東半島北部,地處牟平西南山區,總面積135平方公里,轄53個行政村,2.26萬人口。這裡海、陸、空交通方便,文朱線、高馬線公路縱橫貫穿境內。距城區35公里,距煙臺機場、海港、火車站均四五十公里。水電充足,通訊發達,4000多門程控電話可隨時與世界各地聯繫。這裡屬溫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溫度11.8℃,年平均降水量為750mm。鎮內有聞名膠東的黃陽後旅遊風景區。王格莊鎮山多地廣,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姜格莊

該鎮位於煙、威兩市交界,北瀕黃海,南依崑嵛山,面積 157.76平方公里,人口48000人,耕地70000畝, 工業園起步區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轄47個行政村。煙威一級汽車專用公路和302省道貫穿全境,境內到煙威兩市的航空港、海港、火車站只有半小時多路程;隔海與大連市相望,水路不足100海里;45華裏海岸線和40000畝國家級沿海特護林帶綠樹黃沙交相輝映,海浪松濤悅耳動聽,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旅遊觀光區,有著豐富的海洋、森林、礦沙、旅遊資源和廣闊的開發前景。自2000年起,先後被國家農業部、體育總局、全國農民體協聯合授予“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被山東省綜治委授予“基層創安工作先進單位”稱號,被煙臺市委、市政府、市政法委授予“社會文化先進鎮”、“文明鄉鎮”、“安全文明鄉鎮”等光榮稱號。

歷史沿革

牟平地圖 牟平地圖
漢初(公元前206年),於今縣境設東牟縣,為青州東萊郡隸。
王莽代漢,建“新”朝,自天鳳元年(公元14年)起,大舉更易郡縣名稱。東牟縣改名弘德縣。
三國時魏仍設東牟縣,青州東萊郡隸。
隋統一後,今牟平縣地仍屬文登縣,惟文登縣改隸萊州,後又更為隸東萊郡。
唐初,今牟平縣地仍屬 文登縣
五代至宋,均沿設牟平縣及登州。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寧海軍為 寧海州,治所仍在 牟平縣,轄牟乎、文登二縣,山東東路隸。
元沿設寧海州,仍治於牟平縣城,轄牟平、文登二縣。初隸於益都路,繼隸於淄萊路,至元九年(1279年)直隸於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牟平縣省人寧海州,僅轄文登縣,州治不變,但改隸於 萊州府。洪武九年復登州府,寧海州隸。萊州、登州初屬 山東行中書省,繼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清時(1644-1911年),沿襲明建置。
民國時期(1912-1949.9), 民國二年(1913年),改寧海州為寧海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浙江省寧海縣重名,改名牟平縣。屬膠東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屬 東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屬 山東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改屬山東省第七行政區。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四年(1938一1945年),先後屬魯東道、登州道。民國三十年(1941年)1月,牟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分為牟平、牟東二縣;次年6月,二縣又合併為牟平縣,屬膠東區行政公署東海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10-1985.12),1950年5月,牟平縣屬山東省文登專區,1956年3月,改屬 萊陽專區。1958年11月,牟平縣撤銷,併入 煙臺市。次年11月,恢復牟平縣,屬煙臺地區。1983年11月,地區改市,牟平縣屬煙臺市。

地理環境

位置

美麗牟平 美麗牟平
牟平區位於 山東半島東北部,東經121°9'--121°56'、北緯37°4'--37°30',北瀕 黃海,南臨 乳山市,東接文登市,西臨萊山區,西南與棲霞市、海陽市接壤。境域東西最大橫距53.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1.3公里。全區總面積1515.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牟平區境內地形中部高,南北低,略呈屋脊狀。山地約占54%,丘陵約占36%,平原窪地占10%左右。崑嵛山有跌宕起伏的地形地貌,這裡屬長白山系,嶗山山脈,多為花崗岩,地形複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奇峰異崮星羅棋布,溝壑縱橫交錯。主峰泰礴頂,海拔923米,除主峰外還有大崮、小崮、金銀崮、槍桿崮等72崮。

水文

牟平區境內有辛安、魚鳥、沁水、黃壘等幾條較大河流,均發源於山谷之間。

氣候

牟平區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溫度11.6°C,降水量737.2毫米,無霜期180天。

牟平區氣候概況
氣候分區 年平均氣溫(℃) 年平均降水量(mm) 年平均降水相對變率(%) 年乾燥度 無霜期(天)
北部平原 11,2-11,6 760左右 14-17 >,1 200
中南部丘陵 11.6-12 800-900 10-14 0.8-1 180
中南部山地 11-11.4 >,9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