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山

林振山,男,漢族,1955年7月出生,福建仙遊縣人。北京大境與大氣物理專業博士、美國UNM生態專業博士後。1993年-2001年任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津貼。

簡介

林振山,男,漢族,1955年7月出生,福建仙遊縣人。北京大學大氣環

境與大氣物理專業博士、美國UNM生態專業博士後。1993年-2001年任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津貼。1996.7-2001.1年任美國SUNY客座教授、美國UNM客位教授、美國UNM生態建模實驗室副主任。2001年4月回國後受聘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自然地理和環境地理博士生導師,2002年任地理科學學院院長。1995年獲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1998年入選江蘇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江蘇“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現任Ecological Complexity(歐洲)、《自然資源科學報》、《資源科學》、《熱帶氣象》等學報的編委。教育部高職高專環境與氣象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計量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統計氣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江蘇省分會副理事長。政協江蘇省委員會委員。

成就

林振山教授系統地提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有關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突變診斷和氣候預測的新理論、新方法。提出並系統地研究了若干具有創新意義的環境演變與物種多樣性影響的模式,揭示了不同景觀毀壞率下的平衡態生態序的周期理論,修正和發展了當前Tilman優勢種優先滅絕理論;2006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種群動力學》。林振山教授還提出了長期預報的相空間理論和模式,開闢了長期預報的一個新領域。有關論文引用高達500多篇次。

科研簡介

已主持國家“973”項目專題、國家攻關重中之重項目子課題等國家級課題10多項,有關成果獲2004年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2002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1993年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已發表SCI級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在《地球物理學報》、《地理學報》等國家一級(學會)權威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50篇,已有9部專著問世。 林振山教授系統地提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有關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突變診斷和氣候預測的新理論、新方法。提出並系統地研究了若干具有創新意義的環境演變與物種多樣性影響的模式,揭示了不同景觀毀壞率下的平衡態生態序的周期理論,修正和發展了當前Tilman優勢種優先滅絕理論;2006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種群動力學》。林振山教授還提出了長期預報的相空間理論和模式,開闢了長期預報的一個新領域。有關論文引用高達500多篇次。
林振山教授近幾年所負責的主要科研項目如下:
1. 國家“十五”“211”重點學科項目:不同時空尺度的環境演變和生態建設,2002-2005,1300萬,首席科學家、項目法人
2.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371108):人類對棲息地的若干作用與動物種群演化的關係,28萬,2004-2006,負責
3.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G1998040900-01)子專題, 國家科委,25萬,1998.1-2002.12,負責
4.國家九五攻關重中之重項目01-01子課題: 近百年中國氣候變化與異常的觀測事實研究, 125萬, 1996-2000,國家科委,負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