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建築地圖

吉林大學文學院四名90後女生,張馨月(溫暖教主)、李陽(露兮)、董婧怡(渭北樹)和林藝卓(小卓子)在一次田野調查中,一本名為《張愛玲行走地圖》的書激發了她們的靈感。從2012年9月30日抵達北京清華園找到林徽因故居開始,歷時八天九夜,輾轉北京、大同、豆村、洪洞等8處地方,拍攝1300多張照片,四位女生完成了獨一無二的“林徽因建築地圖”。

簡介

寧謐的勝因院、巍峨的飛虹塔、神秘的佛光寺……這些都是才女林徽因曾經停留過的地方。80年後,吉林大學四位90後女學生,因心出發,踏著青春的腳步,追著林徽因的足跡,尋覓著那些盪氣迴腸的故事。8天9夜,輾轉北京、大同、豆村、洪洞等8處地方,拍攝1300多張照片,四位女生完成了獨一無二的“林徽因建築地圖”。

過程

四位女生都是吉林大學文學院大三的學生,除了愛旅行、愛攝影、愛音樂、愛文字之外,她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喜歡林徽因,無論是她的愛戀,抑或是她的才情,都深深地吸引著文學氣質的她們。“喜歡歸喜歡,但之前從沒想過能把自己和她聯繫起來。”李陽笑著說。
除了李陽之外,其他三名女生都沒坐過長途火車,然而,如果你不出走,怎么能知道未來發生的一切!說走就走,四位姑娘堅決不做空想家。做足了準備之後,9月29日晚上,四位姑娘踏上了西去的列車。
按照林徽因和梁思成當年的足跡,她們先後遊歷北京、大同、太原……走訪清華大學新林院八號林徽因“太太的客廳”、氣勢宏偉的雲岡石窟、殿宇高聳的善化寺、歷盡滄桑的華嚴寺。四個“90後”都市女生,用了8天9夜的時間,輾轉8座城市。“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車上,由於很多地方交通不便,我們只能靠走的。”李陽說。體驗了與朝陽和星月相伴的快樂和疲憊,感受了一起睡大通鋪、擠電動三輪車、行走20里鄉路的新鮮,查找、問路、傾聽、拍照、攝錄、搭車……她們用自己的方式,虔誠地為“林徽因建築地圖”潑墨添彩。

第一站

林徽因故居吃到閉門羹
2012年9月30日抵達北京清華園,費盡周折,找到林徽因故居,卻被老宅主人拒之門外,只好在門口合影,封存在記憶中。第一站就吃到了“閉門羹”,四個人沒有灰心,第二天依舊按照計畫,抵達大同,自北向南開始了繪製“林徽因地圖”之旅。

最後一站

長春已有2000公里之遙
“這些地方,幾十年前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來過的,我們現在走的路都是她們之前走過的,現在的條件都這么艱苦更別說當時了,我們對他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他們其實走過很多地方,山西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們現在走的也只是‘第一季’。”董婧怡說
10月1日大同、10月2日應縣五台縣、10月3日太原、10月4日平遙、10月5日介休、10月6日洪洞,最後一站距離長春已有2000公里之遙。

交通不便

在應縣,因為交通不便,4個人走了10多公里的山路。等到下山的時候,遇到了好心人,一個開著麵包車的人看到4個學生在徒步下山,當時夕陽已落,主動提出拉載她們下山。因為對菜譜不熟,她們在一家飯館點了很多飯菜,以為會吃上一頓甜美的午餐,結果發現,點的都是主食,莜麵栲栳栳、羊雜湯、油餅、黃糕……“我們發現這些都是主食,因為對菜譜不熟悉,沒有配菜,鬧出了笑話,勉強都吃了。”張馨月說。
“我們實地考察了這些建築,真的是讓我們感到陶醉,追隨著大師的腳步,我覺得這次旅程和以往的旅遊不一樣。”林藝卓說。
“在我們去洪洞的一級公路上,我們的下一班車發生了一場車禍。當天晚上我們在賓館看到了這條新聞,我的爸爸還打來了電話,以為我會出事。”李陽說。
董婧怡說:“每天我們都要背著幾公斤的行李和裝備跑來跑去,很辛苦。”
李陽說,她們走過的很多地方風沙較大,不得不戴著口罩,可即便這樣,嗓子也覺得乾澀,很難受。

初衷

談起這次旅行的創意,實在有些偶然。一次,四人正在做田野調查,一本名為《張愛玲行走地圖》的書激發了她們的靈感,“我們可以做一個林徽因建築地圖!”是誰最初提出的這個大膽的創意,大家早已忘卻,但當時一拍即合的快樂和興奮,四個人依然記憶猶新。就這樣,一個追尋大師足跡的計畫誕生了。

成果

照片展覽

在吉林大學中心校區圖書館一樓館內,張馨月(溫暖教主)、李陽(露兮)、董婧怡(渭北樹)和林藝卓(小卓子)四位姑娘的攝影展覽,吸引著眾人的眼球。世界知名的應縣木塔、地處偏遠的豆村佛光寺、充滿新奇的晉祠、靜謐舒適的平遙古城和不勝清淨的廣勝寺,“這些都是林徽因曾經去過的地方。”站在展板旁,李陽用手輕點著每一幅圖片,墨黑的展板,靈動的圖片,每一幅照片中都有著不一樣的故事。“我們一共拍了1300多張照片,由於展板不夠,只挑了最精華的部分展示出來。”李陽說。
“這樣的行走,真美!”“林徽因建築地圖,四個女生的青春年華。”展示時間還有3天,可兩冊厚厚的意見簿已經全部被深情的文字填滿。誠如四位女子所言,對於建築,我們無法做出精密科學的分析與註腳,但透過這些影像,只要能感受到它們的厚重與震撼,華麗與滄桑,只要能從中欣賞到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多元之美,只要能對為保護這些建築而孜孜不倦奔走努力,也就夠了。

保護文物

“面對這么古老的雕像,自己都想成為一名信仰者。”董婧怡回憶著尋訪之旅,這樣描述她們走在雲岡石窟莊嚴佛像間的感受。震撼之餘,她們還為石窟的破損程度感到痛心:牆壁風化,佛像模糊,佛體上坑坑窪窪的洞。眼前的一切讓她們更能體會到梁思成和林徽因耗盡一切為保護古建築而努力的心情。“自然是殘酷的,那人是否能溫柔一點。盡我們所能,不剝奪後代一睹這裡風采的權利。”

拍微電影

她們現在正在為這次旅行寫書,將來還要把它拍攝成微電影。“我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林徽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古建築,讓更多的人提高文物保護意識。”董婧怡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