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字詩

析字詩又叫做拆白詩,利用文字的拆合寫成的詩。析字詩又分拆字詩、合字詩與拆合綜合詩。拆字詩,是根據漢字多合體字的特點,將合體字拆成獨體字,或拆成相關的部件(偏旁加獨體字),敷衍成篇;合字詩是將幾個獨體字或偏旁、筆畫組合成字的詩。

簡介

析字詩又叫做拆白詩,利用文字的拆合寫成的詩。析字詩又分拆字詩合字詩拆合綜合詩。拆字詩,是根據漢字多合體字的特點,將合體字拆成獨體字,或拆成相關的部件(偏旁加獨體字),敷衍成篇;合字詩是將幾個獨體字或偏旁、筆畫組合成字的詩。例如:當代詩人劉順承所作《游松花湖》,每句第七字由第一二字合成:
水少石出月籠沙
草化螢火飛松花
大水電站水半淹
山夾江流舟穿峽
泊放遊船浪花激
木床清夜話桑麻
林夕幽靜如幻夢
林旦朝霞映山楂
聽其湖畔雙馬嘶
女馬原是兒馬媽
止啼牧童停牛蹄
蟲下藏鉤釣魚蝦
日安道罷開盛宴
土人土菜風味佳
魚里最鮮開江鯉
甲鳥新烤春江鴨
享鳥美食鴿與鶉
火乍點燃煎烹炸
王八大個熬湯美
八足螃蟹盤中趴
米需新蒸軟香糯
一點爪子幾片瓜
啤廠名酒口皆碑
合口飲料娃哈哈
少女清唱歌聲妙
余鬥牛舞身影斜
單弓拉弦不須彈
加竹管樂有胡笳
鳥區盤鏇踏浪鷗
草木人采綠芽茶
白玉石上水流碧
沐洗卻身上渣
竹寺無僧香客等
土山土廠建懸崖
馬聚山道群馳驟
二伙後生五陵俠
水雜山青塵不染
喜力蓬勃景象嘉
色豐香濃花爭艷
吾行山中探蜂衙

分類

其中拆字詩、合字詩可以分出許多小類。(為節約篇幅,舉例只舉一例)

一、拆字

1).天覆地
以句中第一字稱為“天”,句末字稱“地”。“天”字覆“地”。句末字為句首字之一部分,故名。
神農架吟姜祚正
神斧鬼工驚滬申,農時古代賴星辰。
架梯採藥攀枯木,吟頌先賢直到今。
2).地覆天
與“天覆地”相對應。句首字為句末字之一部分,故名。
聞琴妙音(七絕)姜祚正

耳畔清歌幾度聞,今朝邀友共聽琴。
少時不曉其中妙,日夜只哼鄉土音。
3).單拆雙嵌體
與半字迴環頂針形式相似,只是半字迴環頂針只拆出半字,單拆雙嵌體是把上句末的字拆做兩部分。此體可以作圖,見圖形詩部分。
拆字詩姜祚正
山石處處淌清泉,白水杯杯味道甜。
舌甘心曠欄邊倚,人奇景美黃牛岩。
4).拆1為3、4
各句拆第一字,成本句三、四字。
春遊(節錄)姜祚正
莊外草壯百花鮮,河邊水可勝清泉。
地上土也噴香味,枯枝木古發新巔。
署中四者賞春早,田家十口走在前。
諸公言者歡聲涌,姓別女生半邊天。
何以人可報名早,因為口大好發言。
記得言己說出口,路上足各走一邊。
張氏弓長可當棍,蔣家草將生滿田。
倪府人兒精神抖,許姓言午日不偏。
出門山山披錦繡,多處夕夕笑語喧。
古人十口共一井,羅家四維傳千年。
沮河水且能歌唱,湖裡沽月不費錢。
沙因水少一堆聚,篤信竹馬傍少年。
炮打石包地平坦,填地土真可成園。
移步禾多千重浪,犁田利牛四周鏇。
抄詩手少寫不盡,睡後目垂美夢圓。
5)拆頭為尾二
無題李凡
愁來無故聽心秋,稠疊山花黍禾周。
露草隨風迷雨路,優柔寄處杞人憂。
6)加衫詩
加衫詩李凡
妖嬈女子入雲鳥,鴻不棲江風景少。
雀失佳肴誰可知,痴情病去美夭夭。

二、拆合綜合詩

一二合三與一拆二三相結合。
宋·劉一止《苕溪集》載有“山中作拆字語寄江子我郎中,比曾以拆字語為戲,然卒未有以為詩者,請自今始。”詩曰:
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
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當來,意若重千里。
永言詠黃鵠,志士心未已。

三、合字

1).拆字分頭合尾體
將詩中每句的尾字拆開,分別做為該句的開頭二字,即開頭二字由尾字分開而成,尾字由開頭二字結合而成。姜祚正稱它為藏句組字詩。
閒步蘇軾
一大青山水連天,白水汪汪不見泉。
山山不見神仙出,舟公來問打漁船。
“船”字古又寫作“”,所以四句開頭的—人、白水、
山山、舟公分別合成每句結尾的“天、泉、出、舩”四字。
2).頭二合三體
每句開頭二字合成第三字。只要三個字連在一起,前兩個字構成第三個字的都屬這類.這類詩往往拼湊的硬傷較顯,能有意寫成格律詩的也很少。
清代楊維舟耽擱了鄉試考期,遺憾之餘,題詩於考場大門:
今黑黔西勾水溝,相心想起夏心憂。
山山出望各足路,夕夕多開婁木樓。
日月明天不見覓,反足跋地印田留。
佳言誰語舌言話,見者睹時禾火秋。
此詩每句拆合兩個字。
3).嵌頭拆字詩
每首絕句前三句首字拆的是第四句的首字。這種詩要求寫絕句,網路中比較盛行,但常不注意格律。嵌頭拆字詩一般稱藏頭拆字詩,因與白居易首創的藏頭拆字詩字面相混,我改動了一字。這種詩可以作圖,圖為圓形,我稱它為圓盤拆字型。
此詩體出現在明朝,由女子創造,但寫作的人很少。直到網路時代時代,這種體才興旺起來,尤其是“霜飄枝結淚、花落蝶含愁”組詩的寫作更是風起雲湧。遺憾的是許多網路詩人不願受格律約束,另外是拼湊的多。“霜飄枝結淚、花落蝶含愁”組詩的寫作則沒有注意原本它是一個主題的,現在多數寫作者把它寫成了各自獨立的十首詩了。
明朝末年,戰亂蜂起,駐防四川江油梨雅鎮的一位姓蕭的將領整飭軍務準備應敵之時,不免十分牽掛遠在富順的妻子和兒女。就在這時,兒子來到了梨雅鎮,帶來了母親劉氏寫的十首拆字詩。這種拆字詩即把一個字拆解成三個字,分別以這三個字開頭寫成前三句詩,再把這三個字合成本字作為開頭寫出最後一句詩。劉氏是離合“驛梅驚別意,堤柳暗離愁”十個字成詩的。原詩如下:

馬革何人試裹屍?四維不振笑男兒。
幸聞碩果存幽閣,驛使無言寄雅梨。

木偶同朝只素餐,人情說到死真難。
母牽幼女齊含笑,梅骨留香莫畏寒。

苟活何如決意休?文姬胡拍總堪羞。
馬嘶芳草香魂斷,驚醒人間妾婦流。

口中節義系誰無?力挽江河實浪虛。
刀鋸不移巾幗志,別無芥蒂是吾徒。

立也傷悲坐也傷,日斜光景對殘陽。
心憐夫嗣兒還父,意慘君愁女伴娘。

土兵劫去又官兵,日望征人不復生。
疋練有緣紅粉盡,堤邊一勺是匡城。

木嫁原知冠蓋凋,夕陽古道冷蕭蕭。
卩邊似聽征魂泣,柳絮因風未許招。

日前送別唱陽關,立石望夫還未還。
音信頻從隴外寄,暗傳汝婦已投繯

凶莫凶兮國破亡,內庭無救各奔忙。
佳人命薄成何用?離卻塵氛骨也香。

禾黍流離最可憐,火焚無與救眉燃。
心雖甘作黃泉客,愁向山頭望杜鵑。
蕭某讀後,始知妻子慮丈夫在戰亂中難以倖免,故留下這十首離合體詩後,已與女兒投繯自盡。
蕭某妻劉氏於國破家亡之際從容就義,抒寫此絕妙好詞,實在堪稱曠代逸才,惜乎隱沒民間而鮮為人知。(蕭蔘將出鎮雅黎,其妻流寓楚雄,聞本朝兵至,泣將七歲子托於家丁,手刃幼女,取壁間舊句“驛梅驚別意,堤柳暗離愁”十字,離合成詩。……題畢自縊死,時維己亥之春。(《續人鏡陽秋》))
4).雙拆單嵌體
與單拆雙嵌體相反,上句末二字,合成下句首字。
無題李凡
煎茗香飄入竹天,笑將風嘯誤山顛。
巔崖雲集預言寺,詩韻幽清活火前。
5).組字三疊泉
姜祚正創。詩中各句第一字與第四字組成第七字。
深山見聞姜祚正
白浪逐水出清泉,舌判苦甘與酸甜。
石因有皮堅難破,絲到成帛軟勝綿。
良辰秋月天正朗,魚拌烤羊味更鮮。
門庭若市喧聲鬧,人登名山半是仙。

四、幾種特殊的析字詩

1、離合聯邊體
清人萬樹在沿用聯邊體手法的同時加以變化,將同一偏旁的字置於詩中不同部位,但又將相同的偏旁分離獨立出來,按設計好的順序集中排列,遂成“離合聯邊體”。如萬樹《上圭月影離合聯邊詩·詠月》。(見圖形詩土圭日月影)
2、拆字令
拆字本是古代一種占卜法,術士令求卜者任說一字,加以分合增減,隨機附會,解釋吉凶。宋代以後,人們把拆字引入作詩,遂有“拆字詩”;引入酒令,而成拆字令。常見的拆字令有很多種。有一字拆兩字的,有一字拆三字的,還有把一個字全部拆開行令的。可謂是五花八門。拆字令最能反映人們對漢字的認識、熟悉程度及頭腦的反應能力。並且由於要求押韻,也需要一點韻律方面或者說詩詞類的功底才能完成。析字也可以叫釋字,是通過對字的分析解釋,引申出某種道理和內容,構成行令語言。這種語言的形式的酒令別有雅趣。拆字酒令和合字酒令形式上與析字酒令相像,區別在於析字是通過對字的分析解釋,引申出其它某種道理或意思,構成酒令語言,而拆字酒令和合字酒令則只是通過把一個字拆成幾個字,或者把幾個字合成一個字,構成酒令語言,其字面也有某種意思、內容,但無引申之意。我們這裡只蒐集詩歌形式的拆字酒令和合字酒令,不蒐集析字酒令。拆字令有多種形式,茲舉幾種。
其一,拆字貫成句令。行令方法:一字拆開成一句,再一字拆開成一句,最後以古詩貫串。古詩中須含上述拆合之字。這句古詩可以放寬些,要實在找不出來,自己即興也可。清代梁章巨《歸田瑣記》卷七:“前明陳詢,忤權貴被謫,同僚送行,因餞席說令。陳詢曰:轟字三個車,余斗字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此令首先說出一個由三個相同字組成的字,接著再說出由二個字組合成的一個字,然後道出第一句所組成字的其中那三個相同字,最後說出一句古詩)
其二
二火為炎,此非油鹽之鹽。既非油鹽之鹽,為何加水變淡?
其三
兩字同旁堂與屋,林字分開兩個木。一木蓋堂,一木蓋屋。
兩字同旁湯與酒,呂字分開兩個口,
一口喝湯,一口喝酒。
其四
1、所拆之字要求加偏旁之後,音相同。再組成另一個字的時候,讀音改變。
2、要求最後一句的最後一個字,就是你最後拆的那個字的讀音。
3、可引古人的詩句,亦可自己寫詩,甚至可以用俗話,也可以是大白話。
4、為減低難度,即可用典亦可以不用典。
5、最後兩個分句均為七個字。
阿嬌詩
蘇東坡有一侍女,名叫朝雲,非常聰明。她有一次去橋下淘米,被一無奈秀才糾纏,秀才道:
每人說同音二字,再去添字旁,成另一字,最後由此宇舉一句俗語或詩作結。
有木便為橋,無木也念喬。
去木添個女,添女便為嬌。
阿嬌休避我,我最愛阿嬌。
朝雲輕篾地一笑,當即答對道:
有女便為糧,無米也念良。
去米添個女,添女便是娘。
老娘雖愛子,子不敬老娘。
其五任1、盧2、風3、理4等一行人趕到西子城中聚會。風3大擺宴席,網友們談笑風聲。酒過三尋,菜過五味。發現只剩下一瓶二鍋頭酒了。大家都不願意少喝,於是提議行酒令。
任1:
田字不透風,十字在當中,
十字推上去,古字贏一盅。
說罷喝了一盅。
盧2:
回字不透風,口字在當中,
口字推上去,呂字贏一盅。
說罷喝了一盅。
風3:
囹字不透風,令字在當中,
令字推上去,含字贏一盅。
說罷喝了一盅。
理4:
困字不透風,木字在當中,
木字推上去,杏字贏一盅。
說罷喝了一盅。
另一網友看看還有半瓶酒,慌忙拿了個大杯子斟滿,端起來要喝。幾個人忙勸住:
你的令呢。他張口說:
曰字不透風,一字在當中。
.....大家都笑:推上去作什麼字?他一口喝乾了說:
嘿嘿~~~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盅。
其六
要求:兩個字同韻的音;有個故事有個歷史人物,還要前言搭後語。
土嗇念個牆,戶方念個房,張生圍著西廂轉,
不知他要跳牆,還是他要上房![西廂記]
其七拆字問答令。行令方法:先說三字,與後一句暗合,再自問自答。《笑林廣記》:有一人專門白吃,人人怕他,綽號“聖賢愁”。一天,呂洞賓與鐵拐李化成凡人,攜酒邀他同飲。席間,呂仙出拆字令,以白吃家的綽號為題,先行“聖”字道:耳口王,耳口王,壺中有酒我先嘗,有酒無餚怎么辦,割下耳朵作羹湯。當即抽劍將自己耳朵割下。依次是鐵拐李,行一“賢”字道:臣又貝,臣又貝,壺中有酒斟一杯,有酒無餚怎么辦,割下鼻子鍋里燴。當即將鼻子割下。輪到聖賢愁自己,當行“愁”字,就應令道:禾火心,禾火心,壺中有酒合我心,有酒無餚怎么辦,拔根汗毛表寸心。於是拔下一根汗毛。兩位仙人道:“我二人出酒不算,還割耳割鼻,你竟只撥一根汗毛!”聖賢愁道:“往常我是一毛不撥,今天能忍痛撥下一根汗毛,已經是慷慨得有些過份了。”
其八
二人念個天,土真念個填,秦皇百戰收六國,
中土換了新天,書生苦了坑填。
第一、要有兩個字同韻的音。例中的:天和填。第二、要有個故事,要有個歷史人物。例中的:秦皇百戰收六國,大家都知道的。第三、所行的令要前言能夠搭上後語,兩者要有關聯。第四、有典故最好了。第五、這個令也可說半個拆字令。
其九
古代,清江河上有一座「清河橋」,橋的一頭不是通衢大道,而是一條彎曲不平、雜草叢生的狹窄小路,那條小路的盡頭和清河橋之間,有一大片水塘橫跨在中間使得交通中斷而成了兩截,來往的行人都必須仰賴一艘小型的拖拽船,來作為兩岸銜接的擺渡工具。
一天傍晚,小路盡頭同時來了一個和尚、一位秀才和一名急著想要趕回娘家的農婦,那三個人都堅持要優先渡河、不肯退讓!和尚是不近女色的,而秀才又覺得男女授受不親,因此他們二人都不願意和農婦一起搭船過河,也堅持不肯讓農婦搶先上船,那名農婦在急著想要趕回娘家的情況下,也擺出一幅強硬的姿態不願意讓,三個人於是就在岸邊爭執不下、吵成一團!
秀才認為自己能夠出口成章,於是便提出一個「對詩擺渡」的建議,誰要是對不出詩句就必須留在岸邊,讓其它二人先行擺渡過河,和尚私下認為農婦一定對不出來,因此便爽快地答應了!農婦此時微笑著回答:「誰對輸了,誰就要撐篙、搖櫓送贏家過河。」秀才說:「好!」而和尚也點頭答應了。接下來,秀才以「清河橋」三字為題侃侃而談:
有水是清,無水也是青,
清清白白人人愛,身背書包袋,
四書五經隨身帶,隨時隨地讀起來,
有朝一日冕冠摘,文武百官兩邊排,
你說我開懷不開懷?
和尚隨即接口說道:
有口是和,無口也是禾,
和和氣氣人人愛,身背修持袋,
榔頭木魚隨身帶,隨時隨地敲起來,
有朝一日法寶戴,八大金剛兩邊排,
你說我開懷不開懷?
等秀才與和尚都對完了詩句之後,他們一起用斜眼睥睨著那位農婦,想要看她出糗、下不了台!此時,農婦心想「清河橋」中的「清、河」二字都已經被對過了,於是決定以「橋」的諧音來作回應,她指著水塘對岸的橋頭說道:
有木是橋,無木也是喬,
嬌嬌滴滴人人愛,身背子孫袋,
生育條件隨身帶,隨時隨地養起來,
有朝一日雙胞胎,和尚秀才兩邊排,
你說我開懷不開懷?
秀才與和尚聽完之後都嚇呆了,原本心想不願與農婦同船渡河,如今卻反而被她將了一軍、討了便宜!
3、半字頂真(藏頭離合)
偏旁部首的離合,與頂針修辭手法結合形成“半字頂真體”,又稱“離合藏頭體”、“借字聯邊”等。半字不迴環頂真詩可排成圖形,排成方形圖形的也有叫它做石碑詩的。半字迴環頂真詩則可排成圓形。
此種詩體後句首字多系前句末字的一部分,以《回文類聚》所載,據說是白居易的《游紫霄宮詩》為最早,後人仿者甚多。白居易稱它為藏頭拆字型。
1)半字不迴環頂真
每句的首字是前句尾字的一部分,但最後一句的尾字與首句的首字不發生關係的叫半字不迴環頂真。排成方形圖形的又叫石碑詩。
百字碑明朝劉伯溫
大道本無涯際,示人愈好愈奇。.
可知金丹九轉,專為五妙玄機。
幾個契約會上,一字半點不移。
多少引證憑據,處處有人思維。
絲絲入扣除算,廾要佛子還西。
四方八面著眼,艮離巽兌始濟。
齊來中華赴會,雲字半邊日期。
其口急須革改,文人也把刀提。,
是乃完璧歸趙,肖著楊柳垂堤。
是木金水合火,八八九九同齊。
了卻洪誓大願,原人笑笑嘻嘻。
2)半字迴環頂真詩
有一種半字頂真詩,末句的尾字又是首句首字的一半,或首句首字是末句的尾字的一半,或首句首字和末句的尾字可共組成一字,這種詩可編成環形,為了電腦排字方便,現也常作方形。又叫離合接尾體,離合藏頭體,原名藏頭拆字型,據說白居易首創。
游紫霄宮藏頭拆字型七言白居易
漿洗塵埃道未於名利兩相忘懷六洞丹霞客誦三清紫府章里採蓮歌達旦輪明月桂飄香高公子還相覓得山中好酒
水洗塵埃道未甞,甘於名利兩相忘。
心懷六洞丹霞客,口誦三清紫府章。
十里採蓮歌達旦,一輪明月桂飄香。
日高公子還相覓,見得山中好酒漿。
4.道家藏頭拆字詩
宋元全真教的藏頭拆字詩,或稱藏頭,或稱藏頭拆起。雖也是半字迴環頂針,但讀法不同,近似謎語。半字迴環頂針中分出的半字在下一句的首位出現,而全真教的藏頭拆字詩,每句的首字省去,要讀者依據下句意思決定省去的是那上句末字的那半個字。其法以上下片末一字之半,為全詞第一字,又以上句之末一字之半,為次句第一字。(見饒宗頤《詞集考》。)全真教的藏頭拆字詩,只在全真教中流傳,詩詞界沒有人寫。作者以王重陽和馬鈺為主。這種詩應叫藏頭藏字拆字詩。
宋元全真教的詞也有用藏頭拆字詩來寫的。全真教喜用舊詞取新名。如重陽詞:瑞鷓鴣取名報師恩。卜運算元改黃鶴洞中仙、驀山溪改心月照雲溪、秦樓月改蓬萊閣、韻令改三光會合、系裙腰改玩系雲腰。馬丹陽詞:雙雁兒改化生兒或雁靈妙方、長相思改長思仙、白鶴子改白觀音、海棠春改神清秀、浪淘沙改玩丹砂、生查子改遇仙槎、瑞鷓鴣改十報恩、燕歸來改悟黃粱、紅窗迥改清心鏡、鬥百草改斗修行、鷓鴣天改洞中天、阮郎歸改道成歸、相思會改平等會、減字木蘭花改金蓮出玉花、甘草子改天道無親、傳花枝改傳妙道、惜黃花改金蓮堂。丘長春詞:金人捧露盤改上丹霄、恨來遲改下手遲、西江月改玉爐三澗雪、浣溪沙改玩丹砂、瑞鷓鴣改拾菜娘、聲聲慢改神光燦、青玉案改青蓮池上客、黃鶯兒改水雲遊、南鄉子改好離鄉、魚家傲改忍辱仙人、殢人嬌改恣逍遙、憶江南改望蓬萊、念奴嬌改無俗念、更漏子改無漏子、離別難改離苦海、行香子改爇心香、戚氏改夢遊仙。譚處端詞:蘇幕遮改雲霧斂。
這些改易的詞名,大都與全真教有關。例如:重陽真人於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于山東寧海立金蓮堂、金蓮會,於文登立七寶會,於福山立三光會,於登州立玉華會,於萊州立平等會。就將金蓮堂、平等會、金蓮出玉花(與華同)、三光會合,定為詞名。又有些改易的詞名有濃厚的道教色彩,如“忍辱仙人、斗修行、長思仙、望蓬萊、遇仙槎、登仙門、踏雲行等。以此來擴大全真教的影響。
讀法舉例
玉爐三澗雪藏頭王重陽
引臥於寧海,將宜甫為憑。
交霞友做雪朋,朗分明為證。
定便除色慾,神玄牝清澄。
升火降兩相吞。內敢言游泳。
拆起永字
讀法
永引臥於寧海。每將宜甫為
心交霞友做雪朋,月朗分明為證。
言定便除色慾,穀神玄牝清澄。
水升火降兩相吞。口內敢言游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